【站在100萬億市值面前】
2020年底,全球股票市場的總市值已經突破100萬億美元。2020年3月中,當時的全球總市值是60萬億美元。
此時此刻,百年一遇的疫情依然如火如荼般蔓延著,史無前例的人群阻隔政策令就業市場一片慘淡,商業哀鴻遍野,但是股市卻一飛沖天。
歷史并不重復,卻十分押韻。2008年底那輪股災時候,全球總市值甚至跌到不足30萬億美元,兩年后同樣一飛沖天,留下經濟掙扎著慢慢復蘇。
股市韻律的背后,是央行的指揮棒,是鋪天蓋地的印鈔大運動。在過去短短的十個月時間里,以美國為首的主要國家央行通過QE政策,刺激出14萬億新增信用和20萬億新增債務,打造出人類歷史上聲勢最為浩大的信用擴張。
央行狂增貨幣信用,據說是為了挽救經濟、穩定就業,不過實體經濟依然在疫情中掙扎,并無能力吸收暴漲的流動性,于是錢滯留在金融領域。銀行從央行手中接過近乎零成本的資金,或借給機構投資者杠桿炒股,或用于自營交易炒作。大公司用廉價資金回購自己的股票。小民們收到從天上掉下來的救災支票,買入股票甚至期權。印錢最多的國家,炒作氣氛最濃厚,股價漲得最兇猛,不過全世界股市大同小異,只是漲幅不同而已,因為資金是全球流動的,投資情緒是全球互動的。
難道央行不怕出事嗎?怕,可是能做的有限。股災中央行必須以雷霆之勢力挽狂瀾,制止市場恐慌、防范金融風險。之后便騎虎難下了,任何嘗試收緊貨幣政策的嘗試甚至言論,都可能觸發市場恐慌。何況實體經濟仍在康復中,過早實施貨幣政策正常化,只會令前功盡棄。
這次QE和上次還不同。2008年金融危機后,各國政府紛紛進行開支收縮,財政赤字減少了。這次各國則紛紛站在直升機上撒錢,財政赤字多為非戰爭時期之最。如此大的財赤、極其低的國債利率,只有央行的資產購買計劃可以維持政府新發行的債券。其實QE一旦開始,是很難退出的。
央行的貨幣政策不改,筆者相信股市牛市不滅。越來越多的資金追逐有限的資產,是股市常升常有的動力和邏輯。當然,當股價脫離盈利基本面太大時候,資金可能在突發事件下出逃,并觸發連鎖反應,下行調整可能慘烈。但是資金出走后還是需要找歸宿,因為零風險資產如今是零回報,最后在央行新一輪流動性措施護航下再次入場股市,開始新一輪增杠桿、爆炒。
美國股市的波動性,近年是二戰以來最高的,美股的勢頭也是戰后最猛的。牛市之后為什么沒有熊市?因為有央行的貨幣政策人為托底。上一輪的印錢大運動,并沒有觸發太大的實體經濟通貨膨脹,因為實體經濟受惠有限,通貨膨脹發生在金融領域,發生在資產價格身上。央行卻對暴漲的房價、股價視若無睹。
站在100萬億市值面前好好想想,如果你的實質財富無法增值,換言之你的財富跟不上金融通貨膨脹的股價、房價,你就是輸家。這些年全球中產階層在縮水,就是這個道理。
2020年底,全球股票市場的總市值已經突破100萬億美元。2020年3月中,當時的全球總市值是60萬億美元。
此時此刻,百年一遇的疫情依然如火如荼般蔓延著,史無前例的人群阻隔政策令就業市場一片慘淡,商業哀鴻遍野,但是股市卻一飛沖天。
歷史并不重復,卻十分押韻。2008年底那輪股災時候,全球總市值甚至跌到不足30萬億美元,兩年后同樣一飛沖天,留下經濟掙扎著慢慢復蘇。
股市韻律的背后,是央行的指揮棒,是鋪天蓋地的印鈔大運動。在過去短短的十個月時間里,以美國為首的主要國家央行通過QE政策,刺激出14萬億新增信用和20萬億新增債務,打造出人類歷史上聲勢最為浩大的信用擴張。
央行狂增貨幣信用,據說是為了挽救經濟、穩定就業,不過實體經濟依然在疫情中掙扎,并無能力吸收暴漲的流動性,于是錢滯留在金融領域。銀行從央行手中接過近乎零成本的資金,或借給機構投資者杠桿炒股,或用于自營交易炒作。大公司用廉價資金回購自己的股票。小民們收到從天上掉下來的救災支票,買入股票甚至期權。印錢最多的國家,炒作氣氛最濃厚,股價漲得最兇猛,不過全世界股市大同小異,只是漲幅不同而已,因為資金是全球流動的,投資情緒是全球互動的。
難道央行不怕出事嗎?怕,可是能做的有限。股災中央行必須以雷霆之勢力挽狂瀾,制止市場恐慌、防范金融風險。之后便騎虎難下了,任何嘗試收緊貨幣政策的嘗試甚至言論,都可能觸發市場恐慌。何況實體經濟仍在康復中,過早實施貨幣政策正常化,只會令前功盡棄。
這次QE和上次還不同。2008年金融危機后,各國政府紛紛進行開支收縮,財政赤字減少了。這次各國則紛紛站在直升機上撒錢,財政赤字多為非戰爭時期之最。如此大的財赤、極其低的國債利率,只有央行的資產購買計劃可以維持政府新發行的債券。其實QE一旦開始,是很難退出的。
央行的貨幣政策不改,筆者相信股市牛市不滅。越來越多的資金追逐有限的資產,是股市常升常有的動力和邏輯。當然,當股價脫離盈利基本面太大時候,資金可能在突發事件下出逃,并觸發連鎖反應,下行調整可能慘烈。但是資金出走后還是需要找歸宿,因為零風險資產如今是零回報,最后在央行新一輪流動性措施護航下再次入場股市,開始新一輪增杠桿、爆炒。
美國股市的波動性,近年是二戰以來最高的,美股的勢頭也是戰后最猛的。牛市之后為什么沒有熊市?因為有央行的貨幣政策人為托底。上一輪的印錢大運動,并沒有觸發太大的實體經濟通貨膨脹,因為實體經濟受惠有限,通貨膨脹發生在金融領域,發生在資產價格身上。央行卻對暴漲的房價、股價視若無睹。
站在100萬億市值面前好好想想,如果你的實質財富無法增值,換言之你的財富跟不上金融通貨膨脹的股價、房價,你就是輸家。這些年全球中產階層在縮水,就是這個道理。
評論 5
ToBeorUSB 2021-01-14 22:25
其實是未看到本質,證偽或回答,需要關注幾個問題: 1)凱恩斯主義的大國貨幣、財政政策、原理、做法; 2)各國央行的角色定義 3)各國財政的管理 捋一下,其實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不同的只是時勢比人強,無他。!
鯉魚躍龍門瑞雪兆豐年 2021-01-14 22:18
逆周期調節經濟的思路是有問題的,而且是大問題,它不符合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規律,造成的后果就是劣幣驅逐良幣,債務越來越大,整個社會鼓吹科技創新忽視市場經濟的基石~經濟效率。
謝建文w 2021-01-14 21:36
價格管制,左右都難。
宓老二 2021-01-14 21:33
輸家[害羞]
Xiang5095 2021-01-14 21:20
中產應該怎么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