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美股出現了一個?壯觀的場面:
開盤暴跌,大型科技股比如特斯拉下跌13%,中概股造成新勢力也都下跌10%以上,bilibili和騰訊音樂下跌了9%。
然后,短時間內指數又拉回來了,?亞馬遜和Facebook最后還是翻紅的。
S&P500指數:
納斯達克指數:
?然后就是今天,A股抱團股又是慘烈地下跌。
我們不禁有3個問題要回答:為什么一開始暴跌?為什么后來又拉回來了?對我們有什么參考?
1
為什么暴跌
市場害怕美聯儲不繼續放水了,有些投資者就先跑路了。
放水和股市的關系,大家去年也都見識到了,多個大類資產兇猛上漲。
比特幣、美國大型科技股、A50、抱團股理論上都和美聯儲放水有很大關系。
- 比特幣作為非生息資產,是個比較純粹的流動性觀察工具,說白了就是可以類比黃金。至于為什么這么猛,是疊加了新興資產紅利和非監管環境下的蠻荒效應;
- 美國大型科技股的邏輯是——“最不差”行業邏輯,相比其他行業這個行業確實相對最好;
- A50邏輯,A50是掛鉤A股的金融資產,除了有對沖流動性泛濫的作用,也是在押中國資產的邏輯;
- 抱團股里面有一部分是外資,一部分是基金抱團,和美元是有一定關系的,畢竟有些投資者直接投資A50相關資產,有些就親自上手投了;
以上,都可以視為對美國海量發行貨幣的一種保值手段。
那么一旦不放水,大邏輯就變了。
昨天開盤,大家在鮑威爾講話以前(北京時間23點)覺得——好像美聯儲不會繼續放水了。
開盤跑路的多了,股市就:Duang;
為什么覺得鮑威爾不準備繼續放水了呢?
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數據:
美國長期國債收益率快速飆升,上一次這么快還是在2018年1月,當時也是引發了暴跌。
背后主要的可能性是2個:
- 擔心通貨膨脹,長端利率上升;(要求更多)
- 經濟迅速恢復,長端利率上升;(貨幣需求增加)
無論是哪一個,美聯儲都有足夠的動力收緊流動性。
基于這樣的擔憂,昨天開盤大跌。
2
為什么指數V回來了
鮑威爾的講話還是很“鴿派”的,讓市場放寬了心。
主要就是向市場傳達了:
- 經濟恢復情況,還是沒到現在就要收緊貨幣的時候;
- 通脹,還是維持總體2%的目標,行業級別通脹有漲有跌,給普通人印錢、拜登刺激經濟對消費品通脹雖然有很大作用,但是其他行業受疫情打擊,通脹壓力不大;
?
“經濟狀況距離實現我們的就業和通脹目標還有很長一段路,而且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進一步取得實質性進展。”
其實就是——以后經濟會好,如果好了會考慮加息,然而現在我們準備繼續保持寬松。
這個講話成功地挽救了開盤暴跌的股市。
把懸念留給了美國疫情的變化,留給了下半年經濟數據。
和去年相比,確實疫情數據好看了一些,但是顯然,距離所謂經濟正常化,疫情數據還沒有緩解到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
所以后面,看美國失業率和新增疫情,是個很重要的參考。
3
對我們A股及相關投資有什么參考
如果美國市場對流動性緊縮都有如此大的疑問,那么國內貨幣流動性也沒啥指望了。
雖然我3~4個月前覺得我們流動性環境會好,那是基于海外疫情不太能在2021年控制住。
進入新年以來各國疫苗情況都非常理想,驅動海外長期放水的邏輯支撐沒有了,連帶著我們跟著放水的支撐也就沒有了。
沒有流動性支撐,那么對國內抱團股、資源通脹投資邏輯的預期就不應該放太高。
特別是抱團股,其長期邏輯是低利率環境下中國核心資產的吸引力;短期邏輯是公募基金“抱團-凈值增加-申購-繼續抱團”的正反饋。
長期邏輯松動過后,短期邏輯的潰散也將是迅速的。
該來的加息會來。
本次會議過后,交易員們對美聯儲加息的時間預期,有所提前。
資本市場就是這樣,雖然鮑威爾維持現狀,但是預期變了,也會造成市場變化。
2023年3月加息可能性接近了100%
這意味著基于“放水”邏輯的很多投資策略,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對國內來說,這是一場和時間的賽跑。
每次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美元回流美國,都會有外圍國家被收割,這幾乎成了一種“宿命”。
如果在核心資產實際發展的速度不及預期,那么又會回到2018年初的局面。
美聯儲一嚷嚷,國內股市——Duang;
面對拜登這種老練的美國政客,這次產業內生動力和能力建設變得更關鍵了。
各類抱團板塊
目前并不是一個用基本面“麻醉”自己的時間段。
估值高的實在無法分析,把分析師逼到2025年、2030年市場格局分析,早就超出了價值分析的范疇。
除了美聯儲這個大邏輯,基金贖回帶來的集體下跌也開始出現了——也就是長期邏輯有變化,短期也開始變化,如果是最近不知為啥,或者過節被忽悠著買的基金,最好還是仔細考慮考慮風險。
所以,這是一個趕快找找身邊交易員朋友,看看量價分析和K線的時間段。
看看抱團松動跡象、看看資金的新方向。
抱團是否結束,我覺得還不會。畢竟歷次抱團的結束之前,都有幾次假摔,特別是都出現過按周的回調,所以還是會有活躍的交易者或者之前沒上車的蠢蠢欲動。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抱團行為繼續,但是抱團的版塊和策略?變化。
總之,交易員們的高頻觀察,?才更有可能把握或捕捉。
提醒一點:這階段前后保持一致是最重要的。
不要買的時候因為“終于回調了”,買入;被套牢了自我安慰“我其實是價值投資者”。
這種操作會讓我們在山頂上,一晾曬就晾好幾個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