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已經過去,市場即將恢復交易,放假期間外盤出現了劇烈振蕩,是否對A股產生大的影響這是投資者尤為關心的問題。對于A的影響我們需要從多個角度出發分析:
一、外盤影響因素:外盤醞釀著大的風險。
假日期間,美股出現了大幅振蕩,其中恒生指數再次殺跌,創出今年的新低。我們首先要清楚恒生指數的影響因素。港股最大的影響因素是“流通性”,由于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持續是上漲,意味著美元流通性的收緊,而港股受到兩方面資金影響,外資和南下資金,其中外資占比比較大,在美元流通性持續的收緊背景下,港股會持續的陰跌,只要美聯儲不降息,港股應該會繼續的創新低。對于A股來說,主要的資金占比是內資機構,因此恒生指數后續的走勢對于A股的影響不會太大,只能是某個小的階段情緒上影響。
目前影響A股的主要是來自于外資持續流出的承壓,節日期間,美國十年期國債利率持續的上漲,創出16年的新高,由于無風險利率的持續上漲,因此導致了資金從股市流向了債市,因此放假期間美股出現了角度的波動,美元指數持續上漲,十年期國債利率持續上漲,因此引發了投資者對于A股市場的擔憂。
對于美國十年期國債所帶來的風險,我們在節前文章《今天是最靚的仔!!!》已經做了分析和提醒,尤其提示要持幣過節或者小倉位持股過節。小倉位即便開盤出現劇烈波動也不至于出現大的傷害。
節日期間的波動,但人民幣匯率保持相對的穩定,一方面央行出手的穩定匯率,更為重要是9月份PMI等數據顯示,我過的經濟基本面在好轉,重回枯榮線之上,支持人民幣的走強。
對于A股來說,影響最大的是沒有增量資金的進場,且北上資金持續的流出形成的承壓,目前人民幣保持穩定匯率,且經濟基本面開始向好復蘇,后續的影響會進一步的降低。
10月6日,美國公布了非農數據,大超預期,但美股卻選擇了逆勢上漲,并沒有加息預期的增強而下跌,這可能基于市場預期美國隨著維持高利率的情況下,會觸發某些“灰犀牛”的發生,從而預期降息的提前。高利率,高通脹,高自然物價必然會使得美國經濟出現大的風險,也必然伴隨降息的到來。由于世界經濟的聯動性,我們還是要注意后續的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的走勢,防止出現某一個國家或者區域出現的“金融風險”,并由此帶來的整個金融市場的波動。
總結:外圍市場醞釀大的風險,但短期內A股走勢影響不大,即便有影響也只短線情緒的上影響波動。
二、國內影響因素:經濟基本面向好,支持市場的反彈。
國家數據局公布了9月份的金融數據:多個金融數據顯示向好:
1)、制造業MPI重回擴張區間。
9月全國制造業PMI錄得50.2%,較上月回升0.5個百分點,為今年4月以來首次重返擴張區間,制造業景氣度延續恢復。生產新訂單指數同步擴張,顯示產需繼續回暖
2)、價格指數持續向上,大宗商品漲價疊加國內政策邏輯地,預期PPI環比+0.4%,同比-2.4%。繼續回升;
3)、庫存去化節奏加快,四季度進入被動去庫存階段概率加大,意味著經濟的進一步復蘇,企業的利潤觸底反彈。
4)、非制造業指數PMI錄得51.7%,保持擴張且環比回升,受益于建筑業和服務業景氣度的同步回暖,建筑業是基于專項債的發行力度的加大。也預示著9月份的社融數據應該不差。
5)、地產雖然同比下滑29.2%,但相比8月份增長17.9%,意味著地產銷售在新政的推動下目前在企穩,地產歷來是金九銀十之說,后續的數據還要進一步的觀察。
多個金融數據顯示經濟復蘇在進一步的恢復,經濟基本面的改變支撐了股價的企穩和上漲,因此基于基本面的改善也不宜過度的悲觀。只是目前增量資金比較小,市場信心的恢復需要一個過程,從資金面上看,9月份的多只ETF表現為逆勢加倉:
除了存量ETF吸引大量資金涌入,多只新發ETF密集成立,持續為A股帶來增量資金。僅以9月為例,超40只ETF、ETF聯接基金宣告成立,首募規模合計近160億元。
其中,博時上證科創板100ETF、國泰上證科創板100ETF、鵬華上證科創板100ETF、銀華上證科創板100ETF、匯添富中證2000ETF等首募規模超過12億元。
國內上市公司盈利有望不斷上修,疊加寬松的流動性環境以及較為確定的政策加碼,市場或將重拾信心,支撐A股逐步走出底部。
三、機會分析,需要等待確定性主題投資出現。
由于市場是窄幅振蕩,節前的機會主要體現在新的主題性投資“新型工業化”和華為相關產業鏈的輪動上漲,新型工業化周四龍頭股出現了調整,但看到整個板塊的容量性在提升,因此具備分歧后的再次上漲機會。華為手機產業鏈帶動了消費電子的上漲,從假期的數據看,華為汽車銷量暴增,應該短線上會出現強勢機會。
由于主題性投資不明確,市場節奏比較混亂,因此需要等待市場給出明確的機會和方向,市場進入到業績真空期,應該以主題性投資為主,當然迎來中期性的建倉機會。穩健的投資者還是需要等待一下,尤其是周一多觀察,不要貿然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