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2000億的“獨角獸”京東數科被終止審核的消息想必大家也都聽說了,雖說是主動撤回的申請,但這也說明了想要在科創板上市幾乎是走不通的,要想上市只能改道港交所了。
我個人認為這是一件好事。首先像這樣大的IPO終止審核,減輕了市場壓力,相當于變相的釋放了2000億的資金,利于市場的穩定。
其次說明審核制度的進步,不是所有帶“科技”兩字的公司都是科技公司。某些所謂的科技公司,其實說白了,就是互聯網金融公司,網上放高利貸的,干著比銀行更大風險的事,卻還裝的比高科技還高的估值,上市目的就是圈錢。
金融公司披著高科技的外衣來上市,這其實是規則設置的一個漏洞,但是監管層人為的給堵住了。
試想,如果監管層任其發展下去,最終會是一個什么樣的結局呢?
依托互聯網公司的宣傳優勢,這種科技公司上市之后將有大量散戶沖進去,上市之前就進去的股東,各路資本剩下的是就是拿鐮刀收割了,一個解禁就能賺多少倍!
更可怕的是這種金融模式還具備循環的能力,散戶從這些互聯網公司借錢炒股,炒的還是互聯網金融股,還當作科技行業按幾十倍pe來估值,基本面配合消息面加上情緒面齊活,要想拉高輕而易舉。然后再給你一頓下殺,于是很多散戶虧了,又去找這些公司借錢,于是這些公司的基本面又好了起來……
關鍵的是,那些真正的金融行業的巨頭,看到這些公司這樣賺錢,他能不心動?能不眼饞? 打造一個所謂的高科技公司很難嗎?像銀行這種資本大鱷,拿出很小的一部分資金就能打造個看上去很完美的高科技公司,都是很簡單的事。
很多人不懂監管層的苦心,以為他們多管閑事,其實,他們是在管理那些各路創始資本,各路想在A股割韭菜的a b c d輪投資者等資本的預期啊。把他們控制住了,銀行也就不會這么干,這個市場才能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