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 id="sukte"><source id="sukte"></source></b>
      1. <b id="sukte"></b>
      <b id="sukte"><tbody id="sukte"></tbody></b>
    1. <source id="sukte"><menu id="sukte"></menu></source><b id="sukte"><small id="sukte"></small></b>
      1. <u id="sukte"><address id="sukte"></address></u>
          <source id="sukte"></source>
        1. 段永平聊投資中如何避險(一)

          網友:您幾乎都從未來現金流這個觀點考慮各種問題。我有一些疑慮,利用這個暫且稱之為“工具”,如何避免投資碰到黑天鵝事件?

          另外,前期apple大面積補貼ipad一代用戶,是否也影響了未來現金流的評估,是否需要調整您原來的估值?

          段:黑天鵝事件在買的時候就應該避開了,不然你就不應該投資。

          價值投資者其實最喜歡看到黑天鵝事件的發生,這種時候往往會有機會。上一次金融危機無數人中招,但巴菲特那么大盤子,那些一掉到底不復回的股票他一個都沒有就是一個例子,這可絕對不是運氣哈。順便說一句,那些股票我也一個都沒有。

          要是你的“估值”會和公司的每一個產品的推出和定價聯系在一起,你早晚會在不賺錢的前提下累趴下的。

          補充一點:買的時候避開的意思就是不懂不做,事前想清楚。

          去年有個朋友想投雙匯,問我的看法。我說我不懂,你好像也不比我懂,但我覺得中國食品行業風險大,不知道啥時候就會出點啥問題,結果不幸而言中了。


          網友:向標準桿看齊,向段大哥學習,價值投資,也是桿數越少越好,不是嗎?

          段:打球和投資一樣,最重要的是避免犯錯,尤其是犯大錯。只要少犯大錯,成績總是不錯的。講個小故事,我有個球友,看上去水平和我差不多而且還特別想贏我錢,老是來挑戰我。結果我們打了超過50場球了,他只贏過一次半,那半次是因為大雨只打了9洞。他最大的問題就是老冒不該冒的風險。18洞的游戲,他那么打怎么能不輸?結果確實輸的很慘啊。順便說下,我早就告訴他那樣打不對,人家不聽啊。


          網友:讀您的博客一個月了,自己感覺最大收獲是耐心等待,等待完美的投資機會的出現,向你買網易和創維那樣。但是,讀了一個月,您基本未講持股的時間。以前讀過時間的玫瑰,您講的買股票就是買公司,該是一致的吧。那么,投資是在比思考的極限嗎?要看未來的10年或20年嗎?能看準嗎?

          段:呵呵,我也看不準。但有些公司10年或20年以后肯定不大行是可以看出來的。


          網友:能舉幾個例子嗎?是怎樣看出來的呢?

          段:呵呵,國內的就不舉了,不太好。

          記得很多年以前,有一次看資料,發現WMT的純利大概只有5%左右,而Kmart的成本比Wmart大約高5%。我一想,這Kmart早晚要完蛋,只是不知道多久而已。結果3年后Kmart就到了。

          有人說我是烏鴉嘴,說誰倒誰最后就倒了。其實,沒那么邪乎,但確實我說要出大麻煩的公司好像大多數最后都出了。

          投資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避免大麻煩。

          巴菲特講的不想拿10年的企業你就不應該投。


          網友:制度是鋼性的,務實。而文化是對付人性的,務虛,所以很難發現公司的文化好壞。

          段:呵呵,難也得去發現,不然投資的風險就要大很多。


          網友:段總,這樣買GE,是否違反了巴老的不了解的不做這一條呢?雷曼爆掉前,也是好公司啊?風險太大.

          段:雷曼爆掉前就是個爛公司,連我都知道他們很爛。


          06. 網友:您要還有現金,現在的價格還買不買yahoo(問的不合適的話就刪了吧)。

          段: 我一直在買啊。每個月股權到期日后我就可能會有些錢買。不過,買yahoo風險挺大的,估計一時半會不會漲,最好不要跟。


          網友:"買yahoo風險挺大的"為什么呢?能談嗎

          段:呵呵,怕人盲目跟進。我覺得不懂得人買的話風險很大。對我來講,yahoo目前是風險最小的。


          網友:段哥,美的在做空調還有電磁爐、豆漿機等小家電,不少人說它不夠專一,那步步高現在除了手機、學習機也在做小家電,想聽您談談對多元化的理解

          段:我們這些不同大類的產品都是不同的公司做的,完全獨立的不同的團隊,不會為其他產品分心,所以不是多元化的產物。

          我不贊成一般意義上的多元化,尤其不贊成為多元化而多元化的多元化---有很多公司在經歷一段不錯的發展后,為了分散風險,開始搞起了多元化,結果其中有些公司很快就不用再擔心風險的問題了。


          網友:段總,您好,身為價值投資的一只菜鳥,最近我在學習價值投資時有這么一個想法:一般來說,投資盈虧具有不確定性,認定其價值才買入和持有,這是不用懷疑的。沒有人能給你保證,企業的未來也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但不應該妨礙你對價值的認定,否則你就不應該去買入和持有。您覺得我這么想對嗎?敬請批評!

          段:價值投資的風險不該比開車出門大,投機的風險不會比去賭場小。

          最危險的可能是一知半解的那種:比如號稱自己是價值投資者,也知道價值投資要拿長線的道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結果買錯股票又堅持長線持有的那種


          網友:AFFY的藥品召回使得該公司股價一天暴跌84%,持有這個公司股份的人損失巨大.感覺投資的過程就是排除所有潛在的風險,賺錢倒是要放在次要位置,保住本金是最重要的事。

          段:買這種公司具有賭的性質,應該盡量避開。


          網友:段大哥:銀行股不便宜?按照格雷漢姆的觀點當然是。但有兩點我有點想不明白:銀行股的估值在中國股市里可能最低。另一個是同時在中國和香港上市的中資銀行股現在都是國內的價比香港的價便宜很多。不知您怎么看這兩個問題?

          段:我說過很多次我不懂銀行股,所以看不出便宜來。如果有人覺得便宜,應該告訴我為什么便宜啊。

          我說不便宜的主要原因是搞不懂風險到底有多大,簡言之叫不懂。


          網友:巴菲特: 實際上,健康發展的保險業務需要四條準則:

          1. 明白所有的風險敞口都可能造成損失;

          2. 保守地估計任何風險敞口實際造成損失的可能性;

          3. 保費金額的確定要確保利潤,包括未來的損失成本和運營費用在內;

          4. 如果不能獲得合理的保費就放棄這項業務。

          段總,這四條準則跟投資是相通的,特別是第4條,對嗎?

          段:呵呵,很多事都是相通的。


          網友:段大哥,我很想知道對于購買市值低于凈可變現資產,甚至是凈現金的公司,特別要注意哪些問題?

          段:我覺得你需要對公司特別了解才行。這種情況特別容易陷于所謂的“價值陷阱”,就是看著便宜但永遠也不漲的那種。如果從未來現金流折現的角度看則會容易理解些。


          網友:經營穩健的公司跌破凈資產了相當于賤賣資產,這么說吧,你自己新辦一個公司需要100元,但是現在有同樣的公司只要90元就賣給你了。這樣的話你還要自己辦公司嗎?關鍵是這些資產在以后還會盈利的。不盈利的資產再便宜也要慎重,這是巴老說的。

          段:不賺錢的凈資產有時候就是個累贅。比如在渺無人煙的地方建個酒店,花了一個億,現在每年虧500w。重置成本還是一個億,現在5000w想賣,這里誰要?


          網友:A股市場少有價值投資,一般喜歡炒作,其實就是博傻。所以一般認為轉增股本和分紅股等于攤低了股價,便于炒作。

          炒作者是這樣計算的:派一塊錢的現金再除權下來一塊錢等于沒派,持倉成本沒變化。而把這一塊錢變成股本,對于凈資產較低的個股來說,可能就是一股變兩股,20元一股的中價股就變成10元一股的低價股,這樣從10元炒到15元(名曰:填權)不顯山不露水,比從20元漲到30元輕松多了。這是炒作的邏輯。

          您那個關于轉增股本的解釋“原來是要在不增加任何內在價值的情況下多交一些稅”說中了要害,這個市場的理念和巴老為避稅而不分紅原則是相反的。A股市場花招多多啊

          段:認為A股只是博傻的想法是大錯特錯的。其實在A股中真正最后真正賺到大錢的還是那些價值投資者,和別的任何市場一樣。

          不要被表面的那些東西所迷惑,長期而言沒價值的股票是不被“填權”的,填了也會回歸本原。A股和美股的差別可能是系統風險大一些而已。

          華僑城漲的真正原因其實和其業績相關,只是市場的反應有點滯后而已。


          網友:節日快樂,今天看了看美國銀行,關注中。08金融危機前40、50元,現在貌似第二次跌到低位,六塊多。段老大覺得怎樣?再往下跌是抽免費煙頭的機會來了,還是美國金融股的神馬進程之中還沒爆露出來而已,現在巴菲特也不一定長線,是不是互相比較最后還是選它了

          段:巴菲特什么時候說過他一定長線了?巴菲特選股一定長線,除非套利,但結果不一定,這里區別大了。巴菲特投bac(優先股)的前提就是認為bac長期無風險,不然他是不會投的。

          買股票和其到過多少錢其實沒有關系,不然就是投機了


          網友:您說到Tesla建立了很好的商業模式,是否可以再具體說說這一塊呢?Tesla的電池是松下生產的,它的核心技術似乎在電源排放管理,有沒有可能比較容易被后來者模仿?對Tesla長期壁壘的理解還不是很清晰,如果Tesla能建立得好的話,很值得期待。

          段:tesla電池不是自己的,這讓他總是可以用最適合的電池,但電池的用法是他自己的,這個解決了以前人們沒能解決的很多問題;

          tesla的銷售主要是在網上,這會讓他省出很多利潤;

          tesla的型號會非常少,很有點iphone的味道;

          tesla的生產的自動化程度非常高,而且是硅谷的新企業,沒有老的汽車公司的勞工問題;

          tesla只有電動車,以后想開電動車的很多人會覺得這個牌子比BMW或奔馳都酷,哪怕大家都是電動車,這也會讓tesla的價錢賣得更好一點點,這一點點在銷量數以百萬記的時候的威力是巨大的。

          從投資的角度看,現在很難評估tesla到底值多少錢,但面對如此大的市場,毛估估地看,總覺得5-6年之后tesla一年賣到幾百萬輛車是非常可能的,那可以幾十上百億的年利潤哈。

          投資tesla的風險看上去好像也是在MUSK身上,因為沒人知道未來他還會有些什么瘋狂的想法,也不知道會不會對tesla的經營造成什么影響;另外,tesla要從現在的水平到百萬量以上的中間是不是會發生想不到的困難也沒法知道。

          簡而言之,tesla非常值得關注,看起來非常像多年前的蘋果,但不知道他們能不能找到像Tim Cook這樣的人幫忙。


          網友:我有一個博友問您兩個問題:

          問題1:《好公司為什么會失敗》中列了幾條加以論述:1、錯誤數字 2、遺忘股東 3、人才代價 4、濫用激勵 5、廣告崇拜 6、抄捷徑 7、錯誤預測的風險 8、迷信大型IT工程 9、大做表現文章 10、蕭條恐懼癥

          不知段總對其中的哪幾條認同?

          問題2:《基業長青》、《從優秀到卓越》(吉姆·柯林斯)與《追求卓越》(湯姆·彼得斯)相比,段總更傾向于誰的理念?

          段:1、“好公司”的定義是什么?“失敗”的定義是什么?沒定義怎么討論?如果“好公司”的定義是那些做事“成功率”遠高于一般公司的公司的話,那么“失敗”的定義就該是那些高“成功率”外“失敗”的那些個案。

          所謂的“好公司”我覺得應該是有原則的公司,不是單純利潤導向的公司;是那些知道要做對的事情(或者說,知道什么樣的事情不該做),然后去追求高效率把事情做對的公司。

          事情做對的過程是個學習的過程,誰都會犯錯誤,好公司也不例外。有時候這些錯誤也是會致命的,如果你把這些叫失敗的話。

          你說的那本書里論述的那10條大部分都不應該是“好公司”會犯的錯,倒像是一般甚至爛公司會犯的錯。但錯誤預測的風險對誰都會存在,有時候也會要命,但“好公司”犯這種錯誤的概率比一般公司要低。

          知道“概率”的意思嗎?真的知道嗎?巴菲特買錯過很多只股票,每一只錯誤的股票都可以被稱為“失敗”,巴菲特“失敗”嗎?

          2、他們一個講的是要做對的事情,一個講的是如何高效率把事情做對,你更傾向于誰的理念?


          網友G:關于yahoo最新現狀的理解需要請教段兄,我認為他從一個隱蔽價值股轉成了一個有一定不確定性的套利股。

          目前來看如下方案可實施性性價比較高,就是擔心作為交換的美國資產的實際質量

          雅虎正在與阿里巴巴、軟銀討論一項“雙現金充裕剝離”(double cash-rich split-off)交易,具體的做法是阿里巴巴集團將創建一家新的公司,并向其注入數十億美元的現金和特定的運營資產,然后雅虎將用大部分所持的阿里巴巴集團股份和全部的雅虎日本股份與該公司進行置換。這項免稅交易完成后,阿里巴巴將從雅虎拿回大部分股份,作為交換,雅虎應該會獲得80億美元現金和價值45億美元的互聯網新資產,并將派息或股票回購支付給眾多不滿于公司現狀的股東們。

          段:雅虎的風險在于董事會。由于沒有好的強大的企業文化,又失去了夢想,美國雅虎本身很難東山再起。不過雅虎自己的業務也不容易出現崩潰性下滑,加上其亞洲資產的價值,雅虎可能是個很好的賣covered call的目標。只是買call的人越來越少,錢都被我們這些賣call的人拿走了,后面的premium越來越沒有吸引力了。


          網友Z:是啊,我也賣了幾輪,相同的行權價現在的premium只有之前的一半了,怎么辦呢? 想轉去AAPL但AAPL的價格一路向上,我只買了這兩只股票,也只敢買這兩只,全部都是跟段總+自己體會。

          段:建議aapl到600塊以前不要賣call,600以后再看。


          網友Z:能多事再問一句段總你的YHOO現在怎么辦嗎? 賣call沒什么賺頭了。

          段:那是你貪心吧?雅虎現在不確定性增加了很多,要重新考量。


          網友Z:是貪心,我也覺得是。我的一個大學同學,他是我介紹來看你博文的,我一直和他說你的本分、small is beautiful,fast is slow,開車理論,生意模式,消費者導向,慈善,下圍棋,打高爾夫,和巴菲特吃飯,步步高,oppo,小霸王,123456789廣告費。。。他也在你和我的影響下買了AAPL,可惜他太崇拜Jobs了在400的時候跑掉了,而我對你的本分思考了8年了,到現在還在天天想,所以還是很相信你的眼光同時還有自己的眼光的,也專門看過財報和去體驗過蘋果的東西和思考過“現金流折現”,可以說不是完全的盲目的跟的,比如說BAC我就沒跟,因為我根本不懂也不可能去了解得到。這個大學同學昨晚晚上問我aapl漲了那么多是不是有撿錢的感覺,我說沒有,只是后悔為什么不多買一些,他也說我貪心。我昨晚拋棄了yhoo全部放入aapl了。這次是100%集中了。我以前是330買的,現在470居然還敢買,想想自己也挺不容易的。再說回這個同學,他看到巴菲特和你都買了BAC,當時5塊多的時候就想買,我和他說不懂不要亂跟,結果到了7塊錢他最后還是忍不住了,他現在說我欠他很多錢!幸好昨晚到了8塊了。不然我會被他罵死。真不容易。

          段:470買aapl未必不是個好主意。雖然短期可能會有波動,長期看起來還是便宜,如果不能找到更便宜的股票的話。bac我自己放的也不多,多數賬號只有10%上下,好像只有一個賬號達到了20%的上限,不過現在好像自然多了些。雖然bac漲得比蘋果還快,但我不太敢投太大比例,總覺得margin的生意有風險。那個蘇格蘭(好像是)的前首富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全部投銀行導致最后破產的。

          雅虎不懂事會搞來搞去的給雅虎的價值增加了很多不確定性,太高比例持有似乎也不太合適了,但如果有什么生機的話,也許股價會有一定升幅,但如果是賣亞洲資產帶來的升幅實際上已經變得沒意義了。

          買股票跟我走恐怕不是一個太好的主意,因為我確實是個業余投資者,在投資上不是太花時間,可能會錯過太多的機會。另外,以后我如果再有啥個股的想法也不想在這里說了,前面說的這些無非就是幾個例子而已。可能有一點好處就是,經過這些年后,我犯大錯的機會可能也比平均水平小很多了。

          —————— 分享 ——————

          熱門股票

          1. <b id="sukte"><source id="sukte"></source></b>
              1. <b id="sukte"></b>
              <b id="sukte"><tbody id="sukte"></tbody></b>
            1. <source id="sukte"><menu id="sukte"></menu></source><b id="sukte"><small id="sukte"></small></b>
              1. <u id="sukte"><address id="sukte"></address></u>
                  <source id="sukte"></source>
                1. 亚洲欧美婬色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