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說下價值投資的三個賣出原因:
1投資邏輯發生改變
就是當初我們買入股票時的原因已不復存在。既然當初買入的理由在時過境遷后已不復存在,我們當然要賣出了。比如,我看好國瓷材料是因為它的一項技術國際領先,如果有一天它的技術不再領先,那就是基本面發生了改變。我當然要賣出它。
這就像美女嫁給張撕蔥是因為他有個有錢的老爸。當他老爸破產后,美女當然要考慮離婚。
2 極度高估
股票的漲幅過高,已透支了公司多年的業績,這個時候是可以考慮賣出股票的。因為這時股價不但有可能回落,而且根據性價比原則,還會有其它的更好的投資機會出現。
3 發現了更好的投資機會
選擇更好的投資機會其實是股票投資買入賣出的核心原因。投資就是一個不斷選美女的過程。只要“性價比”夠高就買入或一直持有,只要“性價比”不如其它的股票就會選擇拋出。這條賣出原因實際上已包括了“投資邏輯發生改變”、“極度高估”。"發現了更好的投資機會”其實是賣股票的最根本的原因。以巴菲特為例,他持有可口可樂幾十年的主要原因就是他沒有發生“更好的投資機會”。
可見,價值投資并沒有“持有股票10年以上”這樣的持股要求。
很多人看到巴菲特很多股票持有10年以上就誤以為價值投資一定要持股10年以上。其實這是一個“幸存者偏差”。巴菲特也有很多持股短短幾年就拋出的股票,只不過被人們選擇性忽視了。比如,巴菲特持有中國石油僅四年就拋出了,甚至有持有航空股二個月時間就割肉拋空的記錄。
著名價值投資大師約翰聶夫更是經常換股,他手里的很多股票持有時間僅僅一二個月,只要“性價比”變差就會賣出。
持股多長時間并不是確定的。即使是價值投資的持股也是走一步看一步的。如果公司的投資邏輯發生變化、極度高估、發現了更高的投資機會,那么價值投資者也會隨時可能減倉甚至清倉的。價值投資者每季、每年都在密切關注公司的基本面變化,都要閱讀公司年報甚至要實地調研的,并不是買入后就可以真的躺平的。
那些被價值投資者持有10年的股票,都是因為連續跟蹤了10年公司都得出了“值得繼續持有”的結論。
投資中如果有真的完全意義的“躺平”,那只有投資指數基金才可以躺平。比如投資消費行業指數基金、滬深300這樣的指數基金才可以真的完全不用管它們了。
價值投資者在選股時是按照“可以持有10年”的標準來選股的。這樣做是為了實現投資成功的高概率。這些看似“可以持有10年”的公司大多有寬廣的護城河,有較高的核心競爭力,在未來的競爭中很難被對手擊敗。因而成為了我們的選股目標。但是,“未來”是具有不確定性的。我們必須每年關注公司的基本面變化,防止公司被未知的、新的競爭對手擊敗而股價大跌。因此最終我們持股多少年實際是并不確定的。最終也許我們也許會持有幾個月,也許會持有幾十年。還是以巴菲特為例,他1993年收購了一家制鞋行業的公司,以為這家公司有很強大的護城河。可是短短幾年這家公司就虧損了,因為受我國制鞋行業的出口沖擊,公司的護城河崩潰,核心競爭力失去。
這也是我為什么一直強調要分散投資的原因。即便強如巴菲特這樣的投資高手也有失手的時候,分散投資是我們做股票投資的最后一道保障。
最后總結下:我們通過價值投資選中一家公司,如果多年來我們通過年報、調研等發現它一直核心競爭力存在,我們買入的理由依然成立,那么我們就一直持有,以實現復利效應爭取投資收益的最大化。這個持有過程可能持續十年甚至幾十年。反之,我們就應馬上拋出。
評論 1
左派青年 2021-09-14 11:32
孟老師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