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工程建設板塊暴漲4.16%,包括新疆交建、北新路橋、東湖高新在內的多股漲停。昔日的“機械茅”——三一重工,更是暴力反彈9.12%,成交量更是創下了2022年以來的新高。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工程建設板塊近期大漲呢?
本周四晚間,一則“中國基建投資總額將達2.3萬億美元”的消息迅速在市場傳開,起因是彭博社發的一篇題為《中國2.3萬億基建令美國的類似計劃蒙羞》的文章。雖然這則消息的真實性尚值得商榷,但已有不少投資者判斷:“今年基建將承擔起穩增長的大旗,規模上甚至有望超越2008年的4萬億刺激計劃。”
事實上,截至2月16日,在多省市發布的2022年重大項目投資清單中,涉及的投資金額合計超過25萬億元人民幣。
這也就不難解釋市場主力資金近期為何如此青睞工程建設板塊了。
那么,工程建設板塊相較于A股其他賽道板塊,如鋰電池、光伏、半導體等,又有何優勢呢?
我們注意到,工程建設板塊此次漲幅較大的個股多數為國資控股。
其中,中糧工科的實控人是中糧集團有限公司(國務院國資委100%控股);東湖高新的實控人是湖北國資委;中化巖土的實控人是成都國資委;新疆交建的實控人是新疆國資委;北新路橋的實控人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資委......
而國資委控股的上市公司大多具有以下幾點特征:
一、國資持股的比例較高;
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資委持有北新路橋47.96%的股份;新疆國資委持有新疆交建46.51%的股份;中糧集團持有中糧工科39.48%的股權;掌控力相對較低的成都國資委也持有著中化巖土29.28%的股份......
國資持股比例較高,使得該股實際的流通盤很少,莊家很容易控盤,也很容易拉升。
二、公司業績穩定、估值低,但缺乏想象力;
國資一般控股運輸、電氣、資源采掘、銀行、保險、證券、傳媒、通訊、軍工等行業,這些行業與國內民生密切相關、收益穩定,但業績缺乏想象力。
這就使得這些“績優股”估值極低,破凈也十分常見。
目前,工程建設板塊的相關個股的股價均處于歷史底部。
此次“2.3萬億美元投資計劃”的出臺,使得昔日無人問津的工程建設個股一下子變成了香餑餑,惹得眾多投資者哄搶。截止發稿,工程建設板塊2022年度已上漲15.08%。
那么,工程建設板塊的收益與風險分別如何呢?
就目前看,基建(工程建設)板塊整體估值仍處于歷史底部,如中國鐵建,最新的2021年報顯示,pe僅為4.65,pb僅為0.56。
股票上漲往往要經歷“低估——合理——高估”這一過程。這樣看的話基建板塊整體仍處于半山腰的位置。
尤其是此次基建投入可以媲美08年的4萬億計劃,對于基建板塊相關個股的刺激力度同樣是空前的,2022年的基建板塊是否能復制08年的走勢,值得期待。
評論 3
深秋老虎 2022-04-09 21:25
又在騙散戶接盤了。股票為啥要拉升?就是便于莊家脫手。很簡單的道理。
愛在一瞬間1976 2022-04-09 19:50
相似非相同
A股每日速遞 2022-04-09 18:09
大家怎么看工程建設板塊下一階段的走勢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