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招行大跌的時候,我對市場上很多蹭熱點的賬號將招行前行長的通告解讀為招行經營路線變化前奏的謬論表示憤慨。于是,我發了一篇短評,如下圖1所示:
圖1
結果后來,就有個匿名賬號發個帖子@我,說我選擇性接收信息,自己建立了一個“信息繭房”,巴拉巴拉一大堆。我順手就把貼主拉黑了。不過,對于信息繭房的說法倒是引起了我的興趣。我特意去百度了一下這個詞條:
信息繭房是指人們關注的信息領域會習慣性地被自己的興趣所引導,從而將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蠶繭一般的“繭房”中的現象。長期生活在信息繭房之中,容易使人產生盲目自信、心胸狹隘等不良心理,其思維方式必然會將自己的偏見認為是真理,從而拒斥其他合理性的觀點侵入,特別當獲得“同盟”的認同后演化為極端思想。
看上去這頂大帽子扣到我頭上倒是挺適合的。其實,在信息爆炸的社會中信息繭房和大咖只隔著一張紙,正如瘋子和天才只有一步之遙。在信息爆炸的社會中,看起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多,更自由。但是,實際上人們面臨信息吸收深度和廣度上的矛盾。如果人們廣泛地獲取信息,姑且不論你是否可以全部記住,單就是信息的真偽和對錯你都無法分辨。自媒體泛濫的今天多數都是蹭熱點抓眼球的垃圾信息,普通人想要從中分辨對錯還真是有難度。
想要做到信息篩選和分辨勢必要求你對某一領域的認知要超過群體中95%的人,也就是成為這一領域的專家。而想要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少不了大量時間的付出,這也就決定了你如果什么都懂就等于什么都不懂。所以,某領域的專家勢必會有自己的能力圈。這種能力圈看起來似乎和信息繭房很相似。但是,兩者有本質的區別:是盲目排斥所有不同觀點還是有選擇性排斥不同觀點。
信息繭房中的人排斥多數觀點是以主觀意愿為選擇根據,專業領域專家排斥觀點是以客觀證據為選擇根據。所以,信息繭房中的人通常不會談論客觀事實和數據,只談論我認為。領域專家會選擇與對等水平者進行溝通或者用數據證明地方的錯誤。
我在銀行領域花了上萬個小時去收集,閱讀和思考。不客氣地說,論壇里95%的人在銀行這個子領域根本沒有跟我探討問題的知識儲備。幾年前我也嘗試和不同觀點者去擺事實講道理,拿數據辯論。但是,隨著這幾年面對的粉絲增多,我認識到幾點:1,我很難改變一個成年人的認知。2,重復低質量地討論純屬浪費時間。
所以,最近兩年我對低質量的問題通常讓提問者自己去搜歷史文章,如果態度不敬地直接拉黑。于是,我就被扣上了一頂“心胸狹窄”的大帽子。其實,我只是省下了濾垃圾信息的時間去研究報表和行業信息。
最后,再來說一下周一招行的下跌。招行今年走勢一直受到前任行長下馬這個超極黑天鵝的困擾。請喝茶跌一波,被拿下跌一波,如今問題定性又跌一波。按道理來說,前任行長下馬已經是舊聞了,市場消息早已曝光,沒道理進一步殺跌。
但是,股票市場就是這樣神奇的地方,里面多數參與者有如下的特征:1,記憶力特別差,比金魚的7秒記憶略強一點。2,從眾,缺乏獨立思考能力。3,沒有能力圈,不懂裝懂。
很多人現在擔心的無非就是招行以零售為主的戰略方向和大財富管理的經營路線會發生變化。根據無非是JW公告中的以“市場化”運作為幌子,以“投資”“理財”為名,“以錢生錢”這些詞。但是,要么是記憶力不好,要么是根本就沒有長期關注招行,只是過來蹭一下熱點。
今年4月份招商銀行一季報發布會上,首次以代理行長身份發言的王良先生對于市場關于招行經營路線的擔憂特意做了如下說明:
繆建民董事長總結我行成功的經驗時,他概括為五個始終堅持:一是始終堅持兩個一以貫之;二是始終堅持市場化專業化的道路;三是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四是始終堅持差異化的發展戰略;五是始終堅持穩健審慎的風險管理理念。
我行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五個始終堅持”,董事長又總結為是因為我們始終保持“三個不變”:一是保持董事會領導下的行長負責制不變;二是保持市場化的激勵約束機制不變;三是堅持干部隊伍人才的穩定性不變。
我認為,這“三個不變”和“五個始終堅持”是招商銀行成功的密碼,也是招商銀行的特色和優勢所在,董事會、管理層都會長期堅持,保持不變。
大家很關心未來招商銀行的戰略會不會發生動搖、調整、變化。我認為招商銀行的戰略非常清晰、堅定。招商銀行從2004年開始就確立了以零售銀行業務為主的發展戰略,到2014年我們提出輕型銀行的戰略,去年又提出以大財富管理價值循環鏈為核心的3.0經營模式。我認為這些都是一脈相承、與時俱進的,都是在零售銀行戰略基礎上的不斷提升和深化。目前零售銀行業務已經成為我行的壓艙石,成為我行業務的半壁江山,無論是規模、收入、利潤、品牌都給我行帶來巨大的貢獻,零售銀行業務我們肯定會堅定不移。同時,我行在去年也制定了新的五年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招商銀行的愿景就是要成為“創新驅動、模式領先、特色鮮明的價值創造銀行”,打造3.0發展模式。3.0模式的核心就是大財富管理的業務模式、數字化的運營模式和開放融合的組織模式。
面對各種無知的瞎BB解讀,我只能選擇默默拉黑。雖然,這些胡說八道最終招行會用業績去證偽。但是,短期韭菜的共識也是共識,一人一票砸出來的坑正好是價值投資者撿金子的地方。
評論 11
過捏節grz 2022-10-12 10:55
不是看怎么說的 是看怎么做的 市場解讀為回到平庸 0.7 pb
wanshi023 2022-10-12 10:35
招行的唯一缺點是漲的太高了
244091 2022-10-12 10:34
股市本就是個短期由預期和情緒決定價格,長期由盈利能力決定價格的地方,沒什么好奇怪的。
大大大大熙 2022-10-12 10:29
我第一大重倉股,怕什么嘛,這么好的標的#招商銀行#
lookwd 2022-10-12 10:19
轉發了
Flybear 2022-10-12 10:07
轉發了
一個自由投資人的日常 2022-10-12 09:36
前十年你對銀行和招行的認知,讓你賺到了該你賺的錢;后十年你對國家和央企的認知缺陷如果不能彌補,可能會失去它
可說呢臭不要臉的 2022-10-12 09:32
不知所云
風逝yu 2022-10-12 09:18
還有ZH歷史存量業務的法律風險也很大,如果要承擔連帶責任,恐怕賠償的是天文數字
腰別大刀砍老怪 2022-10-12 09:08
當一個銀行開始提降本增效,開始削減員工待遇,開始從內部挖潛,就說明了它的整體戰略是保守,收縮的。其他我就不多說了。
北京退之先生 2022-10-12 07:59
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