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鄧普頓(1912—2008)全球投資之父 、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經理鄧普頓爵士是鄧普頓集團的創始人,一直被譽為全球最具智慧以及最受尊崇的投資者之一。福布斯資本家雜志稱他為“全球投資之父”及“歷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經理之一”。其“最大悲觀”理論的基本原理是為投資人熟知的長盛不衰的投資原則和方法,但其智慧絕不止于此。
牛市在悲觀中誕生,在懷疑中成長,在樂觀中成熟,在興奮中死亡。
【鄧普頓的經典投資智慧】
1939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1940年5月法國被納粹占領,道瓊斯指數跌至112點,創下新低。由于擔心德國入侵,英國股市在不到4個月的時間里跌去了40%。
當時經濟還在1930年代大蕭條的陰影之中,許多公司瀕臨破產。
當戰爭的槍聲臨近,市場暴跌之時,年輕的鄧普頓打開華爾街日報找出了業績和股價最爛的104家公司,并對每家公司投資100美元,他甚至說服老板借給他10,000美元進行投資。鄧普頓預計,這些公司獲得重生之后,他們的估值表現會優于那些之前受損不大的健康公司。從常識性的計算出發,他認為自己的勝算很大。
密蘇里太平洋鐵路就是他當時買入的其中一家公司。大蕭條期間,該公司瀕臨破產。順風時發行的優先股每年應7美元/股支付股息,但在困境中,股東們沒有得到股息,優先股的價格從每股100美元跌到了12美分。
業績如此之差的公司,相信今天也沒有多少人會喜歡。但鄧普頓卻說:這家公司的向上的潛力遠遠大于其下行的空間。
鄧普頓的判斷是正確的。在戰爭期間,鐵路行業因戰時支出激增而很快復蘇、興旺了起來,密蘇里太平洋鐵路的股價也從12美分反彈到了5美元。“我持有的股票漲了40倍,我太興奮了,我覺得賺夠了(就拋掉了),真是愚蠢,4年后,它的股價飆到了105美元”,鄧普頓回憶說。
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燈火。一生經歷過無數戰爭、災害的鄧普頓爵士,即使是在世界一片混亂、黑暗、糟糕的時刻,他也總是那么理性、樂觀。
最重要的是,他相信,極度悲觀的情緒最終會讓位給樂觀情緒,即使是在至暗時刻,他仍然相信太陽將會照常升起。
最佳的買入時點就是在市場極度悲觀之時。鄧普頓的知名“大悲論”激勵著無數價值投資者在黑暗中行動、堅守。
鄧普頓生前曾接受(英國)威廉-格林訪談,訪談中鄧普頓把自己一生了不起的投資智慧濃縮總結為以下6點。本文整理編輯如下:
第一,避免情緒化:“大多數人在投資時會被情緒誤導。他們在獲利豐厚時過于粗心樂觀,在損失慘重時變得過于悲觀和謹慎。”
資金管理者提供的一項主要服務是幫助客戶“擺脫情緒主義”。鄧普頓說,能夠擺脫情緒的困擾是“我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但鄧普頓并不只是避免掉入自身情緒的陷阱,他還利用了其他投資者任性的情緒:“在其他人絕望地拋售時買入,在其他人狂熱地購買時拋出,做到這一點異常困難,但能獲得最大的回報。”
第二,知無知。每個人只能賺到自己認知范圍內的錢,而無知是投資者最大的風險。
無知本來沒有什么可怕,可怕的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無知。這可能是比情緒誤導更大的問題……
很多人得到一點內幕消息、小道消息就貿然買入,卻不了解自己買的是什么,一遇到風吹草動就心慌意亂。
實際上市場中每一筆投資都涉及兩方,一方很有可能事先掌握了最豐富的信息。交易前要做大量的工作,要開展大量的研究和調查。
鄧普頓稱,勤奮對他的成功所起的作用要比天賦大得多,他經常說,他打算多打一些電話、多進行一些會談、多做一些研究旅行。他也致力于終身學習。他說,年輕時“我四處尋找一切關于投資的書面資料,現在我(80歲)仍在這么做”。
第三,為避免受自身弱點的影響,投資組合應多樣化。
據鄧普頓測算,他在職業生涯中至少做出過50萬個投資決策,其中約1/3的建議是“不明智的”。
鄧普頓總結說,投資非常困難,最優秀的投資者也應該認識到,無論他們多么努力,他們的決策正確率也不會超過2/3。控制好自我和風險敞口。
沒有人能聰明到穩賺不賠的程度,因此明智的做法是投資多樣化。只有永不犯錯的人,才不需要投資多元化。
他不會只購買一個行業的股票,會在很多行業中尋找,他還會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投資對象。
鄧普頓建議每一個嚴肅的投資人最好在自己的投資組合中選擇十種股票。普通投資者至少持有5只共同基金,每只基金都集中投資于金融市場的不同領域。
根據鄧普頓的建議,在具體股票組合構建中,行業和公司應該適度的分散,做到行業和周期的錯位匹配。
研究基金經理過去的業績很有益,但這并不能保證基金經理未來的持續成功。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項,投資者需要考察的是基金經理和研究團隊的知識結構、價值信仰,抑或在方向正確的時候能否堅守自己的邏輯。
第四,成功的投資需要耐心。
無論是在二戰爆發時買入的美國公司,還是在低位買入的日本公司,鄧普頓知道的只是這些股票非常便宜,但市場會花多長時間才能認可他的看法,他也無法預測。
買公司我們希望公司具有競爭優勢。投資者自己的競爭優勢往往被漠視甚至忽略。
鄧普頓的優勢不僅在于他具有超群的洞察力,而且還在于他愿意忍受年復一年的痛苦煎熬,直到形勢預期發生轉變。
“為了得到好的投資結果,你要能沉住氣”。他警告說, “幾乎所有的”投資者都“太沒有耐心了”,他補充說,“那些一年調一次倉、不停地從一只基金轉換到另一只基金的人更多的是基于情感而不是事實行事”。
大部分投資者的眼光都比較短淺,看不到股票的前景和市場的發展趨勢。鄧普頓相信自己持有的股票有潛力,在未來會增值,他甚至預測未來五年內可能會有較高盈利能力的公司會逐漸成為市場的焦點,當公司五年的目標即將實現時,目光短淺的“韭菜”就會發現,然后競相買入,抬高價格。
在《像鄧普頓一樣投資》一書中,鄧普頓透露自己持股平均時間是6年,至少4-5年。但他又說:“時間并不是引導我們做投資決策的唯一要素,如果發現了好的投資買賣,你就得放下手頭上的某些東西,于是我審視了手頭持有的股票,找出那只最不合算的股票,然后義無反顧地賣掉”。
可見,長期持股是一種態度和決心,具體實施需要根據估值和公司的基本面變化及投資標的情況靈活決定。
第五,尋找便宜貨的最佳方法是研究過去5年中表現最糟糕的資產,然后評估造成這些困境的原因是暫時性的還是永久性的。
大多數人都會本能地被市場熱捧的資產所吸引。但是,當資產的價格已經反映了其光明的未來時,投資它可能是愚蠢之舉。
鄧普頓是最不愿隨波逐流的投資者,他采取了相反的做法。他總是在想“前景最糟糕的資產在哪里”。由于資產的價格會反映出普通投資者的悲觀情緒,這可能帶來最誘人的交易。
霍華德-馬克斯在一篇關于標普500指數基金的備忘錄中提到:如果你想投資大盤股,標普500指數基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你要接受一個事實:在這個有效的市場中,你長期處于優勢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所以如果要取得超額收益,“你必須在別人拼命賣出的時候買入”。在市場非理性的階段,在別人瘋狂賣出的時刻,買入優秀公司的才是理性投資者應該做的事情。
逆向投資是鄧普頓的成功秘訣,但是逆向本身不是目的,也不是純粹為了和市場對抗而對抗。就像釣魚一樣,人多的魚塘很難釣到魚,魚少人少的魚塘同樣也很難。正確做法是,找到魚多的水塘,在人少的時候行動。
投資過程是由估值驅動的,而不是逆向投資本身驅動的。低買準則并不表示僅因為價低就應買入股票。許多股票下跌都有充分的原因。
第六,作為一名投資者,最重要的是不能盲目跟風。20世紀80年代,鄧普頓基金會出版社出版了《大癲狂: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群眾性癲狂》,這本書是查爾斯·麥基于1841年寫成的,講述了郁金香熱潮和南海泡沫的歷史。
鄧普頓在這本書的前言中為防止瘋狂的投資行為提供了一劑良藥:“投資者避免大眾幻想的最好方法是不關注前景,而是關注價值。”
鄧普頓建議,投資者應根據一系列具體的估值指標,包括公司的市價與每股銷售額、每股資產凈值以及過去5年的平均每股收益之間的關系,做出實事求是的判斷。
市場狂熱的時候,根據估值判斷是否要賣出,市場低迷的時候,根據估值分析是否要買入。
對“投資基本價值”的“批判性分析”是投資者克制沖動、避免“跟風”的一劑良藥。
最后在今天市場低迷的時刻,我們再次回顧鄧普頓的溫暖教誨:
人們總是問我哪里情況會變好,可是這是個錯誤的問題,正確的問題是:哪里的情況最糟糕?
雖然股市會回落,甚至會出現股災,但不要對股市失去信心,因為從長遠而言,社會經濟體具有自我修復、繼續前進的能力,股市也將回升。
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燈火。這是鄧普頓最喜歡的座右銘。他認為積極追求結果的人,永遠能夠實現自己的目標,而那些只抱怨黑暗的人通常會覺得寸步難行。
(發現價值,提示風險,全球股市估值圖每周更新,歡迎指正。)
全球股市市盈率估值對比9月29日,
創業板指上漲了0.4;
日經225上漲了0.2;
法國CAC40上漲了0.1;
印度SENSEX上漲了0.5;
上證指數下跌了0.1;
標普500下跌了0.7;
納斯達克指數下跌了1.3;
英國富時100下跌了0.2;
恒生中國企業指數下跌了0.3;
恒生指數下跌了0.2;
俄羅斯RTS指數下跌了0.5;
胡志明指數下跌了1.3。
#價值投資##股市分析##巴菲持#
特別提醒:本文為投資邏輯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
巴菲特讀書會
價值投資理念、知識經驗學習與交流平臺,投資風險教育平臺。
發現價值,踐行價值。書會長期開展獨立投研活動,定期發布原創研究報告,組織線下分享活動。
“行穩致遠”,秉持“專業、謹慎、誠信”的精神,努力與會員和客戶共同實現長期價值穩步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