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個月,國內股市的白馬股可謂流年不利。前幾年走勢特別好的大白馬紛紛走出暴跌,陰跌,再暴跌的走勢。大把白馬股從歷史高點已經出現了腰斬的走勢:
中國平安:前復權高點86.48,當前價39.65,跌幅 54.15%
美的集團:前復權高點102.55,當前價44,跌幅 57.09%
海天味業:前復權高點151.36,當前價70.41,跌幅 53.48%
萬科A: 前復權高點33.55,當前價16.19,跌幅 51.74%
五糧液:前復權高點348.39,當前價152.15,跌幅 56.33%
招商銀行:前復權高點55.06,當前價29.58,跌幅 46.28%
于是,最近市場上很多人開始質疑價值投資。最常見的論點就是:“xx白馬股股價跌回4年前,我做了個大過山車,價值投資就是扯淡的”;“長期持股是扯淡的,分紅才能掙幾個錢?”
我可以負責任地說,持這種觀點的人基本都不是真正的價投,而是偽價投。這些人相當大一部分是在2017年大白馬牛市之后跟風入場的投資者。他們認知中的價值投資就是買白馬股,這種認知顯然是無法幫他們熬過這輪白馬股寒冬的。真正長期遵循價值投資理念的股民,雖然也會因為股價下跌而情緒低落,但是很少會去懷疑價值投資體系。因為,他們多數已經在市場上摸爬滾打了將近十年他們有更好的親身經歷來證明價值投資是有效,可復制的投資方法。
我主要持有招行,就以招行來舉2個例子反駁上面的觀點吧。很多新股民以為白馬股的走勢是一路平坦向上的,但是其實絕大多數白馬股拉長時間看是波動上行的。當遇到今年這樣比較大的調整時,股價跌回幾年前的某價格是很正常的。很顯然,用特定時段的漲幅來衡量某種投資方法是否有效是可笑的。比較客觀的方法是選取較長時間的兩個低點,或者兩個高點之間比較漲幅。
我以招行為例,2014年后復權的低點到今年后復權的低點漲幅為335.61%,年化漲幅20.2%。以2014年后復權的高點到今年后復權的高點漲幅為299%,年化漲幅18.88%。可以看到,無論是高點和高點之間的比較還是低點和低點之間的比較,單吊招商銀行的年化收益率并不遜色于牛逼的基金經理。
第二個例子,誰說持股收利息掙不到錢的?我在2014年主要倉位的招行成本大約為10元,后期陸陸續續還有買入,所以成本不降反升但是依然在13元左右。10元成本的招行,從2015年開始到今年共參與分紅8次,累計分紅金額7.185元。即使我們拿到分紅不考慮紅利再投,也不存銀行滾利,單單是分紅的現金收益8年也有71.85%,單利接近9%。這個投資回報率已經接近滬深300指數2014年低點到今年低點的漲幅。也就是說招行憑分紅的投資回報率已經接近市場投資回報率的均值。那么,現在嘲笑持股收息策略的跳梁小丑們你們有資格嘲笑么?
價值投資就是這樣一種雖然長期有效,但是經常會出現短期失效的投資策略。這種策略類似于江湖上的氣宗,前期練氣短時間似乎沒有效果,但是時間拉長后威力驚人。
在市場上摸爬滾打了18年,價值投資這塊的理解也算是略有小成。能夠分享給大家的建議有三條:第一,基本面分析為基礎,建立自己的能力圈。第二,價投不等于盲目買藍籌股,好股也要有好價格。第三,正視市場,利用市場。
基本面分析為基礎,建立自己的能力圈
很多偽價投經常把價值投資等同于低估值投資,只會看PE/PB,最多加上個凈利潤增速。這里甚至不乏一些所謂的大V。這是對價值投資的誤解,價值投資是以基本面分析為基礎。這里所說的基本面分析不僅僅是看看PE,PB,凈利潤增速。而是要理解這個行業,知道這個行業怎么掙錢,怎么虧錢,行業發展趨勢,能夠對主要的市場參與者有一定認知。
最終,投資者要慢慢建立起自己的能力圈。最終要達到的效果是對能力圈覆蓋的企業未來1-3年的發展有比較靠譜的預判,能夠輕易分辨輿論對于企業的認知是否正確。
所以,真正的價值投資入門是比較困難的。俗話說隔行如隔山,除非你是圈內人,否則想要用能力圈去覆蓋一個行業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很多只看PE/PB和凈利潤增速的偽價投在行情走得順的時候是沒問題的。但是,一旦行情沒有按照自己的認知發展很容易半途否定自己的決策。
價投不等于盲目買藍籌股,好股也要有好價格
2017年這波跟風進白馬股的人,絕大多數并沒有做到前面我說的建立自己的能力圈。很多人認為價投就是買中國平安,格力電器,五糧液。但是,什么價格買,估值是否合理,他們一概不管。不僅僅是普通投資者盲目跟風,不少大V也沒起好作用。
在這一點上,我自認為做得還比較到位的。起碼我公開發表過文章招行40元以上我不再公開做推薦。當時,我在文章中說過,40以上未來肯定會有更高的價格,最終我相信招行也能漲到100元以上。但是,40以上的行情必然不是一帆風順的,很多人不會跟我堅持看到100元的招行。
2021年招行漲到50以上的時候,很多粉絲問我能不能買,我都說不要買。所以,現在論壇里有人黑我,說我高點吹票絕對是胡說八道。我自己買是我自己的事,我能承受波動的風險,我能堅持到未來招行漲到80,100。但是,我相信很多人是熬不過期間波動的。多數人買入的時候高估了自己的持股信心,低估了市場的非理性。
正視市場,利用市場
價值投資者經常碰到的問題就是如何看待市場。如果你認為市場是有效的,那么你的價值投資體系就是有問題的。如果市場有效,那么市場給予的低估值就反應了公司基本面的問題,自然也不存在價值投資的機會。反過來如果市場是完全無效的,那么你的價值投資可能永遠無法完成從低估開始的估值修復。
我個人對于市場的理解是:市場處于完全有效和完全無效之間的混沌狀態。短時間內市場可能無效居多,但是拉長時間看,市場大概率是有效的。
所以作為價值投資者必須認清市場的這種特性,清楚自己的力量和市場的力量相比差距極大。對于市場可能出現的極端情況做好預期管理,并充分利用市場短期的非理性表現收集或兌現籌碼。
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價值投資失效了么?并沒有!價值投資只不過是在為下一個豐收播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