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閆佳佳 石丹
圖源:攝圖網
日前,多家銀行及理財公司發布公告,調整旗下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投資范圍、投資比例、申贖規則、估值方法等。
2022年11月16日,招銀理財微信公眾號發文稱,招銀理財開放式現金管理產品近7日年化收益率為1.73%~1.94%。此前,中郵理財微信公眾號發文稱,11月9日,中郵理財現金管理產品零錢寶、理財寶、財富月月升三種產品的近7日年化收益率分別為1.89%、1.83%、1.97%。當前,市場上多只現金管理產品7日年化收益率已經跌破2%。近來,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對其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等進行了調整。
中國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于2021年6月聯合發布《關于管理規范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新規”),對現金管理類產品提出整改要求,過渡期至2022年底。
目前,距離“新規”過渡期結束僅剩一個月。金融機構能否順利完成整改?整改過程又會面臨哪些挑戰?對企業和投資者有什么影響?以及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未來出路在哪兒?引發外界的關注。
01
新規背景
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是指可以提供現金管理服務的理財產品,此類產品的特點是流動性強、風險較低、收益穩定。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以其配置資產的高流動性、高評級的特點,較好地滿足了投資者的流動性管理和資產保值增值需求。
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新規的出臺,對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投資范圍,投資于相關金融工具的信用評級與投資比例上限以及投資期限,和收益分配規則,快速贖回上限等進行了相關整改。整改的核心內容主要是將申贖規則從此前的T+0改為T+1,快速贖回的上限由5萬元調整為1萬元。
圖源:《商學院》記者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監管機構將其過渡期設置為2022年底,當下過渡期即將結束。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鵬認為,今年年底銀行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能順利整改完成。目前,絕大部分銀行機構已提前完成整改目標,不過部分銀行及理財公司面臨不小的整改壓力,上述壓力主要來自規模壓降和不合規資產的處置兩方面。總體來看,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整改難度和整改壓力并不大。
新規對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做出規定,整體上與貨幣市場基金等同類資管產品監管標準保持一致,主要內容有:明確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定義;提出產品投資管理要求,規定投資范圍和投資集中度;明確產品的流動性管理和杠桿管控要求;細化“攤余成本+影子定價”的估值核算要求;加強認購贖回和銷售管理;明確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風險管理要求,對采用攤余成本法進行核算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實施規模管控,確保機構業務發展與自身風險管理水平相匹配。
銀行理財產品的官方指定信息披露平臺中國理財網發文稱,“2022 年下半年,監管部門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堅持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持續加強日常監管,強化對機構、業務和產品風險防控,督促理財業務合規健康發展。新規設置的過渡期臨近尾聲,對于不符合規定的存量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應當按照要求實施整改。監管部門將督促機構推進合規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發行,確保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業務規范轉型與平穩過渡。監管部門將繼續堅持‘成熟一家、批準一家’的原則,穩步推進理財公司批設工作,同時做好已開業機構的運行評估,推動建設專業化、特色化的機構隊伍。”
對于新規出臺背景,王鵬認為,一是目前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占比較大,自資管新規正式出臺后,銀行理財產品受到諸多的監管標準限制。相對貨幣基金而言,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收益更具優勢而負債成本也偏低,因此,不少銀行在凈值化轉型壓力下,將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作為轉型發展的主力業務。以至于,此類產品規模不僅在理財市場持續擴大,在銀行內部理財規模中占比也不斷擴大。
二是過去銀行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增厚收益的方法主要是資產端拉長久期、投資非標、信用下沉等方式。不過,近幾年的急速擴張帶來了潛在風險,政府需要防范不規范產品無序發展導致的局部潛在系統性風險集聚。
三是在經濟下行、地緣政治沖突升級的情況下,政府需要引導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業,通過完善相關制度規則,夯實金融市場穩健發展基礎,增強市場韌性,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現金管理類新規主要加強了商業銀行、理財公司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監督管理。新規第七條指出,“當日認購的現金管理類產品份額應當自下一個交易日起享有該產品的分配權益;當日贖回的現金管理類產品份額自下一個交易日起不享有該產品的分配權益,銀保監會認定的特殊現金管理類產品品種除外。”
新規實施后,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申贖規則將從此前的T+0和T+1兩種模式變為T+1一種規則。此舉能減小贖回壓力,避免產品穿倉。
總的來看,新規明確了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可投資品種,降低了投資期限或剩余期限,提高了產品信用評級要求等,使得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安全性進一步提高。
此外,新規中規定的快速贖回功能,投資者在提交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贖回申請當日即可取得贖回金額。現金管理類新規要求“單個投資者在單個銷售渠道持有的單只產品單個自然日的贖回金額”限額不高于1萬元。快速贖回使得產品交易更加便捷,滿足投資者小額臨時資金需求。
從收益來看,普益標準數據顯示,今年10月銀行理財公司現金管理收益排名前30的產品7日年化收益率平均值為3.0309%,較上期略微下降。不過,從長期來看,雖然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從T+0調整為T+1,申贖規則向貨幣基金看齊,但是現金管理類產品仍然具備較高的流動性,能夠較好地滿足部分客戶希望兼顧收益性和流動性的訴求。在存款利率下行的趨勢下,仍然是較好的存款類資產的重要替代品。
02
收益率下降,金融機構與投資者如何選擇?
對于新規在規定產品投資范圍方面,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應當投資于現金,期限在1年以內(含1年)的銀行存款、債券回購、中央銀行票據、同業存單,剩余期限在397天以內(含397天)的債券(包括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在銀行間市場和證券交易所市場發行的資產支持證券等貨幣市場工具。
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不得投資于股票,可轉換債券、可交換債券,以定期存款利率為基準利率的浮動利率債券(已進入最后一個利率調整期的除外),信用等級在AA+以下的債券、資產支持證券,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禁止投資的其他金融工具。
雖然新規的出臺提升了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流動性和安全性,但是對銀行以及理財公司來說卻存在一定的負面影響。王鵬表示,投資產品減少以及期限縮短意味著,以信用下沉或拉長久期的方法博取較高收益利差的方式將受到限制,未來,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會下降,規模增速會放緩。
民生理財也曾發文稱,“為規范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運作,監管部門通過頒布新規,對此類產品的投資范圍、快贖限額等進行了調整。這些調整將影響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流動性和潛在收益空間。”
普益標準發布的《10月全國銀行理財市場指數報告》指出,現金管理產品收益持續低位運行。2022年10月30日,全國精選60款現金管理產品當周7日年化收益率平均值為2.32%,較10月23日當周均值環比下降6BP,較基期周均值下降95BP。具體10月份,全國精選60款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7日年化收益周均值仍舊低位運行,由月初周均值2.30%上升至月末周均值2.32%,上升后持續下降。
圖源:《商學院》記者據理財公司微信公眾號和官網信息整理
現金管理產品收益持續走低,銀行理財公司該如何應對?王鵬表示,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整改,主要涉及到底層資產種類和比例要求,考慮到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底層資產期限普遍在1年以內,流動性較強,但收益性較低,導致現金管理產品收益持續走低。銀行理財公司要定位于一站式理財平臺,統籌自營產品和代銷產品,基于客戶需求為其提供投資顧問服務,配置合適的理財產品,而不必拘泥于自營產品的做強做大。
“從投資范圍上不難看出,新規落地后一些風險較高、評級不符合規范的資產將出清,投資者資金的安全性將得到顯著提升。此外,以往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宣傳方式和攤余成本法定價給客戶較強的剛兌預期,但新規的目的在于進一步打破這種預期,企業和投資者需要積極適應新規帶來的預期變化,這也是對投資者提出更高要求。”王鵬提到新規對投資者的影響時表示。
他還建議,投資者在投資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時應綜合考慮申購、贖回確認時效,開放規則,風險等級,資金投向,日萬份凈收益和7日年化收益率等因素,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選購。此外,投資者還可以進行投資組合,除了一部分需要即取即用的資金外,其他資金可購買最低持有期型的理財產品,這類理財產品不受現金管理類產品投資范圍的限制,增厚收益的空間更大,同時可以兼顧流動性與收益性。
關于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未來出路在哪兒,在王鵬看來,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是很好的保值資產,尤其是在市場行情不佳、收益波動加大時,此類產品穩健的優勢將更加凸顯,是企業和低風險偏好投資者青睞的對象。展望未來,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規范化發展對于銀行理財回歸“受人之托,代客理財”本源,保護投資者權益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