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輪反彈,港股走得非常強,恒生指數大漲35%。互聯網巨頭紛紛大漲帶動下,恒生科技指數更是一路大漲58%。
可是,風云突變,恒指、恒生科技今日午后直線跳水大跌,到底是什么原因?互聯網科技中線還有沒有行情?
下面給大家深入分析一下港股互聯網科技的投資邏輯、發展潛力、注意事項,很重要哦。
一、基本面已天翻地覆
近20年是全球互聯網快速發展的黃金時代,誕生了一大批互聯網科技巨頭。如美國的亞馬遜、Meta(臉書),中國的騰訊、阿里巴巴、京東、百度、美團、拼多多等。
如今,這些互聯網科技巨頭的業務觸角已經伸展到社會活動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說,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與這些互聯網科技巨頭們的業務已經深度融合。
可以試想一下,如果把手機中的支付寶、微信、QQ等全部刪除,生活、工作馬上都會受到很大影響,你還能融入到當今社會嗎?
正是因為我們離不開這些互聯網巨頭們的業務,那就會給它們提供源源不斷的流量,在流量為王的時代里,坐擁龐大流量,就等于坐擁無限商機。
與美國互聯網巨頭相比,咱們的互聯網公司在體量上還有很大差距,市值差距更大。差距越大,意味未來的成長空間越大。美國3.6億人,我們14億人,市場是它的好幾倍,再加上中國強勁的發展后勁,互聯網科技未來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現在還沒有到達行業天花板。
但是,經過20年來的發展,互聯網行業也到了瓶頸期。同質化競爭嚴重,行業不斷內卷,流量觸頂,從去年開始逐漸呈現出增長乏力的感覺。互聯網行業的野蠻生長期已過,未來進入平穩發展期,業績的增長模式也將有重大變化:由以往的流量推動為主,轉向以業務創新、服務創新、技術創新推動為主。
誰能在這三方面率先突圍,誰就能奪取得發展先機,落后就要被動。誰的新業務、新服務、新技術更加新穎新鮮、高效便捷、強大實用,誰就更能吸引人,創造更多利潤。
事實上,互聯網巨頭們也正在開拓創新。比如阿里巴巴已經由單純的網購平臺變成綜合型科技巨頭公司,業務拓展到金融、云服務、芯片等。阿里云連續多年保持高增長,發展勢頭迅猛,目前全球排名第3,亞太地區排名第1。
二、估值處于歷史低位
恒生指數由2018年3月份開始調整,至今已經調整了4年多的時間,調整時間非常充分,調整空間也非常充分,估值被壓到歷史低位。今年10月份的低點,恒指估值幾乎處于10年最低的水平。
恒生科技指數更是一路下跌了75%,騰訊、阿里巴巴、百度、拼多多等互聯網巨頭,隨便提溜出來一個無不腰斬,更有甚者跌幅高達百分之八九十,經過這么一輪的暴跌,估值泡沫已經被擠壓的非常充分。阿里巴巴和騰訊前面的估值都是處于10多年的最低點。可以說,現在港股互聯網巨頭及恒生科技指數中長線投資性價比已經非常突出。
三、未來潛力巨大
恒生科技指數一路大跌75%,若再次漲回到前高,有300%的漲幅,上漲空間很大。
騰訊股價跌回到了2017年初的價格,阿里巴巴更是大跌80%,大家計算一下,如果這些互聯網巨頭們再度漲回到前期高點,會有多大的漲幅。
有朋友會說,它們還能漲回到從前的價格嗎?我覺得可能性非常大,可能過程比較曲折,時間相對較長。中國以及中國的互聯網行業都還在走上坡路,對未來要有信心。
四、中線局勢分析
互聯網科技中線局勢目前處于有利時期。
1.疫情措施優化,有利于經濟活動正常化,提振市場信心。
2.政策面利好不斷,尤其是上交所“推動央企估值回歸合理水平”,釋放的信號很明確,言外p之意:央企估值太低,該漲漲了。股指穩了,有利于穩定市場人心,也有利于港股的表現。
3.中美關于中概股問題有了積極進展,退市風波的影響已被市場消化。
4.美聯儲加息預期有所放緩,12月份加息50個基點的概率較大,有助于市場情緒回升。
基于以上四點,加上港股互聯網科技巨頭們超低的估值,以及前期慘不忍睹的殺跌積累出的超跌反彈動能,有望走出階段性行情。
但具體到操作層面需要謹慎,港股很容易暴漲暴跌,波動劇烈,加上近期已經有了很大的漲幅,短線風險不可小視。今天的大跳水,除了消息面的一些因素,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近期漲幅太大,獲利回吐所致。
對于普通玩家來講,操作個股不如操作相應的ETF,安全性更高,尤其是長線定投,不論股價怎么折騰、怎么下跌,堅持定投下去,最終都能成為贏家。
堅持深度原創,堅持獨立思考,堅持為愛粉們奉獻真實客觀、富有價值的內容和觀點,還請大家順手點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