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3.31上會通過:(專用設備制造業)浙江小倫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全文共6202字,閱讀時長13分鐘
參考說明:
注1:以上數字以及相關信息均來自浙江小倫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最新的招股說明書(上會稿)和最新的問詢與回復文件
本文是吾攀升為您分享原創IPO的第529篇
吾點說
1.王小倫、鄭秀釵、王淵為公司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2.王淵,1983 年 11 月出生,澳大利亞國籍,具有中國永久居留權,香港財經學院 MBA。2008 年 8 月至 2021 年 10 月,就職于小倫有限,擔任總經理助理、總經理、董事、董事長等職務;2021 年 10 月至今,就職于小倫智造,擔任董事長、總經理。王小倫,1957 年 4 月出生,獲得浙江大學《成人高等教育專業證書》,工程師,溫州市第四輪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曾被聘為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特約研究員,2002 年獲得吳階平醫學研究獎和保羅楊森藥學研究獎。鄭秀釵,1962 年 10 月出生,獲得浙江大學《成人高等教育專業證書》。
3.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授予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4.報告期內公司資產負債率在33%左右;研發投入在4%左右。
5.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持續為正。
關鍵信息速覽
1.1公司摘要與上市信息
小倫智造專業從事于固體制劑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可廣泛應用于醫藥、保健品等領域。發行人始終聚焦于固體制劑設備,滿足客戶的定制化需求,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優質制藥設備。
本次發行概況
本次小倫智造發行不超過1,287.2900萬股,不低于發行后總股本的25%;2022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29,142.80萬元;2022年凈利潤6,843.13萬元;預計使用募集資金35,645.73萬元。
發行保薦人(亦為主承銷商):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律師事務所: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中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2收入與銷售渠道
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按產品類別劃分情況如下:
報告期內,公司前五大客戶情況如下:
1.3募集資金用途
上述項目總投資額35,645.73萬元,預計使用募集資金35,645.73萬元。為加快項目建設以滿足公司發展需要,在募集資金到位前公司將依據項目的建設進度和資金需求,先行以自籌資金投入并按順序實施上述項目,待募集資金到位后,按上述建設項目的順序和公司有關募集資金使用管理的相關規定置換本次發行前已投入使用的自籌資金。
1.4主要財務指標
1.5吾分析
- 報告期內,發行人主要財務數據比較情況如下:
公司2020-2022年度營業收入分別為19,129.13萬元、24,762.09萬元和29,284.35萬元;2019年-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逐年增長;增長率分別為29.45%和18.27%。
公司2020-2022年毛利率分別為46.21%、46.42%和45.80%;2021年公司毛利率比2020年增長0.45%;2022年比2021年下降1.34%。
公司2019-2021年凈利潤分別為6,843.13萬元、5,308.29萬元和3,157.23萬元;2019年-2021年公司凈利潤逐年下降;下降率分別為22.00%和40.52%。
公司2019-2021年凈利率分別為35.77%、21.44%和10.78%;2019-2021年公司凈利率逐年下降;下降率分別為40.08%和49.71%。
公司2020-2022年流動資產分別為21,884.73萬元、28,474.59萬元和32,478.33萬元;2010年-2022年公司流動資產逐年增長;增長率分別為30.11%和14.06%。
公司2020-2022年非流動資產分別為10,379.54萬元、12,109.19萬元和13,710.02萬元;2020-2022年公司非流動資產逐年增長;增長率分別為16.66%和13.22%。
公司2020-2022年流動負債分別為14,389.57萬元、14,971.28萬元和15,551.77萬元;2020-2022年公司流動負債逐年增長;增長率分別為4.04%和3.88%。
公司2020-2022年所有者權益分別為17,874.7萬元、25,612.5萬元和30,636.58萬元;2020-2022年公司所有者權益逐年增長;增長率分別為43.29%和19.62%。
公司2020-2022年經營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3,893.31萬元、2,989.84萬元和3,728.35萬元;2021年公司經營現金流量凈額比2020年下降23.21%;2021年比2020年增長24.70%。
公司2020-2022年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分別為6.37萬元、947.99萬元和889.82萬元;2021年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比2020年增長14782.10%;2022年比2021年下降6.14%。
公司2020年-2022年資產負債率分別為42.50%,36.31%和33.09%,2020年-2022年公司資產負債率逐年下降;下降率分別為14.57%和8.87%。
公司2020年-2022年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22.71%,22.98%和24.25%,2020年-2022年公司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逐年增長;增長率分別為1.09%和5.53%。
- 報告期內,公司營運能力情況如下:
2019年-2021年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4.03次/年、5.14次/年和4.51次/年,(即平均84天收回應收賬款)公司的應收賬款周轉率整體較為穩定。
2019年-2021年公司存貨周轉率分別為1.07次/年、1.20次/年和1.21次/年,(即平均316天收回應收賬款)公司的存貨周轉率整體較為穩定。
科創亮點
2.1企業科創地位
公司主營業務為固體制劑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經過多年的行業深耕,公司具備了豐富的行業經驗,已成為行業內專業生產固體制劑設備的著名廠商。
公司是藥用萬向式混合機行業標準的獨家起草單位。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王小倫是溫州市第四輪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浙江省首屆優秀發明企業家,是吳階平醫學研究獎和保羅楊森藥學研究獎的獲得者。
制藥設備行業現階段的行業集中度較低,制藥設備企業不僅要向下游醫藥客戶提供滿足其個性化、定制化要求的制藥設備,還要持續為其提供完善的后期服務,具有較為典型的品牌資源累積的特征。只有產品質量出眾、服務水平專業的企業,才能成為行業內的領軍企業,贏得大量優質客戶的認可與市場地位。
公司多年以來開拓并維系了一大批國內外知名制藥企業,擁有廣泛、優質的客戶基礎,客戶范圍覆蓋 2020 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企業榜單中的 70 余家制藥企業。除此以外,公司亦向輝瑞、諾華、默沙東、拜耳、賽諾菲、阿斯利康等國際知名醫藥企業提供了產品及服務。
2.2企業科創投入
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共有研發人員 58 人,占公司員工總數 13.49%。
報告期內,公司的研發投入情況如下:
2.3科創標準分析
發行人選擇的上市標準:
公司結合企業自身規模、經營情況、盈利情況等因素綜合考量,符合《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2.1.2 條第(一)項規定的上市標準:“(一)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 5,000 萬元”。
2.4盈利模式
公司專注于固體制劑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通過持續的技術研發及工藝創新,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并提供專業的配套服務,參與其工藝設計改良環節,具體包括藥品生產制造工藝、工程布局建議等,為客戶創造價值,從而實現企業自身盈利。公司在為客戶提供產品及服務的過程中,從最基礎的制藥設備銷售,逐步提升為提供系統性的解決方案,不僅提高產業鏈附加值,同時深度綁定下游客戶實現長期合作。
問詢與回復
3.1上市進程
3.2問詢
關于合同負債
申報材料及前次審核問詢回復顯示:(1)報告期各期末,發行人賬齡一年以上的預收賬款或合同負債金額分別為 1,464.07 萬元、2,455.05 萬元、1,716.18 萬元和 1,561.11 萬元,發行人稱主要原因系客戶要求延遲安裝調試或者暫時要求不予發貨;
請發行人說明:賬齡一年以上的預收賬款或合同負債金額較高是否符合行業慣例。
回復
發行人說明:賬齡一年以上的預收賬款或合同負債金額較高是否符合行業慣例。
(一)公司賬齡一年以上的預收賬款比例較高符合商業邏輯
報告期各期末,公司預收賬款或合同負債分賬齡構成情況如下:
公司根據合同約定的里程碑時點進行收款,但具體設備的調試時間受到客戶自身廠房建設進度影響,由于客戶廠房投資規模、建設標準、廠房施工進度、環保審批或生產許可證辦理等情況影響,公司產品的驗收周期差異較大。其中部分客戶由于自身廠房建設計劃或廠房施工進度延遲致使廠房尚未完工,故相應設備無法進行調試驗收,使得部分預收款項的賬齡較長。報告期內,公司一年以上的預收賬款主要客戶具體情況如下:
由上表可知,報告期各期末,公司賬齡 1 年以上的預收賬款及合同負債未結轉主要系客戶自身經營安排調整,廠房及配套設施尚未達到可調試狀態或疫情影響部分設備調試進度,大部分客戶均在期后完成了設備的調試驗收,并已對預收款項進行了結轉。通化鴻寶藥業有限公司由于其自身廠房建設計劃延遲尚未要求發行人進行調試。
(二)公司賬齡一年以上的預收賬款比例處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合理范圍內
2019 年,迦南科技與東富龍在年度報告中對賬齡 1 年以上的預收賬款前五大客戶及其金額進行了披露。2020 年起,隨著公司與同行業可比公司開始執行新收入準則,將不含稅預收銷售商品款重分類為合同負債,同行業可比公司均未披露一年以上合同負債金額及占比情況,故選取 2019 年末公司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的預收賬款情況進行對比:
由上表可知,2019 年,迦南科技與東富龍賬齡 1 年以上的預收賬款前五大客戶金額占當期末預收賬款金額合計的比例分別為 12.15%和 4.89%,公司同口徑占比為 8.48%,全部 1 年以上預收賬款的占比為 15.72%,相較于同行業可比公司,比例處于合理范圍內,且公司預收賬款長時間未結轉的原因與同行業可比公司一致。
2020 年起,同行業可比公司未披露 1 年以上的預收款項的情況,但根據同行業可比公司的下游客戶的公開信息披露,同行業可比公司的下游客戶仍存在較長賬齡的預付工程設備款。根據公開信息披露,部分同行業可比公司的下游客戶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的長賬齡預付工程設備款情況如下:
綜上所述,公司賬齡一年以上的預收賬款或合同負債金額較高符合行業慣例。
關于營業成本
申報材料顯示:發行人主營業務成本的主要構成為材料成本,報告期內材料成本金額分別為 6,078.18 萬元、7,022.80 萬元和 9,334.50 萬元,占主營業務成本比例分別為69.76%、67.60%和 71.01%;人工成本占主營業務成本比例分別為 22.48%、23.05%和 21.20%。
請發行人說明:報告期內各產品主要原材料、能源的采購與使用情況,與產品產量的勾稽關系。
回復
發行人說明:報告期內各產品主要原材料、能源的采購與使用情況,與產品產量的勾稽關系。
報告期內,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鋼材類原材料、電子電氣設備、機電設備以及液壓氣動類等外購件,公司主要原材料市場供應充足,主要原材料對應的產品情況如下:
(一)鋼材類原材料采購情況、使用情況及與產品產量的勾稽關系
1、公司鋼材類原材料采購情況及使用情況相匹配
報告期內,公司鋼材類原材料采購情況及使用情況如下:
2020 年度,公司鋼材類原材料采購數量與領用數量基本一致,2021 年度及2022 年度鋼材采購數量略大于領用數量,主要系公司 2021 年末及 2022 年末在手訂單增加,公司為應對訂單數量的增加以及為應對新冠疫情引起的供應鏈不穩定性,適當增加了鋼材的儲備數量。
2、報告期內,公司主要產品單臺設備鋼材類原材料消耗量保持穩定
報告期內,公司鋼材類原材料使用情況與產品產量的勾稽關系如下:
如上表所示,公司鋼材理論耗用量與投入比均在 100%左右,理論耗用和投入差異較小,少量差異系部分產品實際生產過程中的領料調整影響。
綜上,報告期內,公司鋼材類原材料采購情況及使用情況與產品產量相互匹配。
(二)電子電氣設備采購情況、使用情況及與產品產量的勾稽關系
1、公司電子電氣設備類原材料采購情況及使用情況相匹配
2020 年度,公司采購的電子電氣設備主要為整套的電控設備。2021 年起,公司基于自身業務擴張,對電子電氣類材料供貨穩定性和產品質量可靠性亦提出更高要求,故成立杭州伊恩自動化工程有限公司,電子電氣設備的采購亦從以往的采購整套電控設備轉為采購電控設備所需的變頻器、觸摸屏及功能模塊等,并由杭州伊恩完成設計、編碼、組裝等工作,完成后,由小倫智造向子公司杭州伊恩采購成套電控設備。
2、報告期內,公司主要產品單臺設備消耗的電子電氣設備量保持穩定
為保持統計口徑的一致性,公司以整套電控設備的領用情況與產品產量進行匹配,具體勾稽關系如下:
公司包衣系列設備均需要一套完整電控設備;制粒系列設備中,沸騰制粒系列設備、濕法制粒系列設備以及干法制粒系列設備的每臺設備需要一套完整電控設備,而粉碎設備及整粒設備僅需要簡易的電氣設備元件實現控制;功能輔助系列及混合系列設備中僅小部分設備需要一套完整電控設備。報告期內,需使用整套電控設備的產品產量與實際消耗的電控設備數量相等。
綜上,報告期內,公司整套電控設備采購情況及使用情況與產品產量相互匹配。
(三)機電設備及液壓氣動類設備采購情況、使用情況及與產品產量的勾稽關系
1、公司機電設備及液壓氣動類設備采購情況及使用情況相匹配
報告期內,公司主要的機電設備及液壓氣動類設備主要為減速機、低濕除濕機組、風機、噴槍、蠕動泵及泵頭等大部分產品均會使用的設備,其采購情況及使用情況如下:
報告期內,公司依據在手訂單情況以及對材料價格的預計波動進行采購,2021 年度及 2022 年公司液壓氣動類設備采購數量大于領用數量,主要系公司在手訂單數量上升,公司適當增加了相關產品采購。
2、報告期內,公司主要產品單臺設備消耗的機電設備及液壓氣動類設備量保持穩定
報告期內,公司機電設備及液壓氣動類設備使用情況與產品產量的勾稽關系如下:
包衣系列設備需要的機電設備及液壓氣動類設備通常包括風機、減速機、噴頭、空氣過濾器及蠕動泵,根據客戶需求再選配低濕除濕機組及防爆電子臺秤等,合計需要機電設備及液壓氣動類設備約 6 臺至 10 臺。制粒系列中的沸騰制粒系列設備需要的機電設備及液壓氣動類設備類型與包衣機類似,而粉碎設備及整粒設備需要的機電設備及液壓氣動類設備通常只包含風機。混合系列設備通常只需要減速機。輔助系列設備中提升機通常只需液壓泵站,清洗機通常需要風機及減速機。
如上表所示,公司機電設備及液壓氣動類設備理論耗用量與投入比均在
100%左右,理論耗用和投入差異較小,少量差異系部分產品實際生產過程中的領料調整影響。
(四)能源采購情況、使用情況及與產品產量的勾稽關系
報告期內,公司生產所需的能源主要為電力,具體使用情況與產品產量的勾稽關系如下:
報告期內,公司電力投入分別為 111.20 萬元、132.36 萬元和 154.75 萬元,占主營業務成本的比例分別為 1.07%、1.01%和 0.98%,電力投入金額及占比均較小。2021 年,公司單臺設備耗電量下降,主要系公司遷擴建完成后新增了機器設備,運行效率更高、單位耗電量相對較低;并且,隨著公司產品產量的提升,規模化效應導致單臺設備耗電量下降。2022 年單位耗電量相對上升,主要系公司在手訂單數量增加,較多訂單仍處于生產過程,在產品消耗的能源使得產成品單位耗電量相對上升。
綜上所述,公司報告期內各產品主要原材料、能源的采購與使用情況,與產品產量相互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