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鏈上篇,主要介紹半導體行業高景氣。中篇主要介紹大基金投資方向、入股上市公司情況。下篇主要介紹自主替代背景下,A股半導體行業中有哪些特色公司。
我國半導體行業地位
半導體產業作為戰略科技產業,具備投資門檻高、回報周期長等特點。但目前而言,國內相關半導體企業優劣勢也較為明顯。
半導體制造材料國內企業小而分散。在半導體材料領域,由于高端產品的技術壁壘非常高,國內企業長期研發投入和積累不足,我國半導體材料多處于中低端領域。
硅片方面,我國的產品主要以6英寸以下為主,12寸硅片尚未實現量產。
光刻膠、電子氣體國產化程度很低,基本80%以上都需要進口,CMP相關材料進口量更達90%以上。我國不同種類半導體國產化程度如下:
半導體封裝—中國企業步入世界第一梯隊。封裝測試領域前十的公司中,A股三家公司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上榜。
封裝材料國產基本可以自主替代。相比于制造材料來說,封裝材料的市場空間較為穩定,近年來一直保持在全球190億美元左右;封裝材料的門檻相對晶圓材料低,國產基本可以自主替代。
關注自主核心技術行業龍頭
據媒體報道,大基金一期總投資額1387億元已投資完畢,投資50余家公司;范圍涵蓋設計、制造、封裝、設備、材料多個環節,基本是全產業鏈覆蓋。二期募資已完成,預計規模超過2000億元,繼續促進各環節發展壯大。
從半導體產業的設計、制造、封測三個環節看,2019年上半年,我國半導體設計、制造等環節仍保持了10%以上的增速,且下游物聯網、汽車電子、5G終端等領域對半導體產品的需求將直接推動我國半導體設計企業的技術升級、產業升級。
在國產化替代、5G產業需求拉動等因素影響下,國內設計領域具備自主核心技術的行業龍頭具備投資價值。
從龍頭特色公司來看,圣邦股份、卓勝微涉及模擬芯片;捷捷微電、揚杰科技、士蘭微涉及功率芯片領域;兆易創新、瀾起科技涉及存儲芯片領域;紫光國微涉及FPGA;韋爾股份、匯頂科技涉及模數混合芯片領域。
分析師表示,橫向比較上,半導體板塊估值仍有擴張空間。相比國外半導體公司,A股半導體設備及產品的市值都比它們少一個數量級,我國半導體行業處于成長期。
新領域公司迎黃金十年
國元證券表示,國內大部分領域均存在自主替代市場,但只有具備真正技術實力的企業才能享受進口替代帶來的紅利。
全球半導體過去十年是以智能手機為核心快速發展的十年,隨著手機市場逐步飽和5G通信的建設,全球半導體即將圍繞新設備和新應用迎來新發展的十年。
國元證券表示,5G改變傳統的移動交互方式,高速率、低時延將促進更多的終端接入網絡,萬物皆入口,從而以此為基礎的大數據和AI應用將蓬勃發展,以此為基礎的能耗管理也將迎來大發展。
并購快速提升競爭力
并購是獲得全球優質半導體資產和技術的捷徑,并購優質半導體資產可以快速提升本土公司競爭力。
半導體產業屬于贏家通吃的領域,市場和人才資源往往向龍頭集中,從而進一步擴大龍頭廠商的份額和競爭力,在這種邏輯下通過并購優質資產構筑的半導體龍頭具備長期投資價值。
聞泰科技收購安世半導體:打通上下游,實現半導體器件到下游整機研發的產業鏈整合,發揮協同效應。
韋爾股份收購豪威科技:韋爾的分銷體系增強豪威的市場拓展能力,豪威的設計能力顯著強化韋爾的IC設計能力,形成有效協同。
紫光國微并購Linxens:將實現上下游整合,可同時提供智能安全芯片和微連接器設計、銷售,提供自主可控的智能安全芯片模組,實現“安全芯片+智能連接”的布局,構建更為完整的智能安全芯片產業鏈。
北京君正并購ISSI:君正一直在消費電子領域耕耘,ISSI在汽車電子、通信、工控醫療等領域深耕,二者可以在產品組合、市場開拓、客戶結構、技術研發等多方面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半導體設備是行業基礎和核心
根據半導體行業內“一代設備,一代工藝,一代產品”的經驗,半導體產品制造要超前電子系統開發新一代工藝,而半導體設備要超前半導體產品制造開發新一代產品。
因此,半導體設備做為整個產業鏈核心上游是半導體芯片制造的基石,是半導體行業的基礎和核心。為保證產業鏈安全,半導體設備國產化勢在必行。
目前,半導體設備上市公司包括、中微公司、北方華創、晶盛機電、長川科技、至純科技、盛美半導體(ACMR.O)。非上市公司包括:屹唐半導體、中科微電子、沈陽荊拓、上海微電子。
目前,國內雙寡頭格局初定。北方華創是國內半導體設備第一梯隊,產品技術世界一流,核心設備均有布局。北方華創背靠北京電控,以清華、北大、中科院為依托,布局集成電路、MEMS、LED、光伏領域,其中集成電路領域覆蓋50%前道工藝環節,平臺化布局優勢顯著。28nm PVD被中芯國際指定為baseline機臺,14nm制程中6個工藝環節產品進入驗證階段。
中微公司背靠上海創投,原AMAT副總裁領銜國際化團隊創立,以介質刻蝕與MOCVD設備為突破口,其中介質刻蝕進入臺積電7nm供應鏈,2018 H2 MOCVD占全球氮化鎵基LED市場的60%,上市后通過參股方式進入檢測工藝環節開啟平臺化戰略。
1、半導體產業鏈:大基金投資千億,入股20家上市公司(中篇)
2、半導體產業鏈:行業高景氣,全年漲幅第一(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