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國內汽車市場出現近20年來首次銷售負增長,行業進入寒冬。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2019年1-6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13.2萬輛和1232.3萬輛,產銷量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3.7%和12.4%,至6月末,產銷已連續12個月呈現同比下降。乘聯會公布上半年狹義乘用車累計銷量995萬輛,同比下降14%,同樣顯示出行業產銷整體面臨較大下行壓力。
在統計的A股和港股23家上市車企中,北汽藍谷(6.370, 0.05, 0.79%)是唯一一家以新能源乘用車銷售為主業的公司。
從銷量和成長性看,上半年北汽藍谷營業收入99.19億元,同比調整后增速為76.63%,實現歸母凈利潤0.95億元,同比調整后增速為9.70%。公司上半年完成汽車累計銷量65159輛,同比增長21.57%,而同期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57萬輛,同比增幅達到65%。
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北汽藍谷新能源汽車銷售21%的增速遠遠落后行業65%的增速。
北汽藍谷營收和銷量雖然同比上升,但并未帶來實際的資金流入。
上半年,北汽藍谷應收賬款高達229億元,存貨賬面金額31億元,此外,與0.95億元凈利潤相悖的是,公司經營性現金凈流量為-39.57億元,在23家上市車企中凈流出額最大。
得益于大量的政府補助,北汽藍谷尚能維持低水平的盈利能力。上半年,公司毛利率9.47%,凈利率0.91%,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0.57%。
從運營指標看,上半年北汽藍谷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為365天,存貨周轉天數36.89天,橫向對比同行公司,營運周轉效率明顯偏低。
值得一提的是,北汽藍谷上半年0.95億元凈利潤中,來自政府補助金額為2.08億元,遠超全部凈利潤。2018年公司的其他收益中,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為7473萬元,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為10.21億元,兩者合計拿到的政府補助接近11億元,而同期去年北汽藍谷全年凈利潤僅1.55億元。扣除補貼后,公司利潤持續為負。
在補貼退坡直至完全退出的大背景下,北汽藍谷自身何時能夠實現真正“造血”能力,將是未來市場最為關心的問題。
(公司觀察 文/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