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就是漲漲跌跌,翻翻美股的歷史K線,翻翻A股的歷史k線,你會發現如此相似。每次底部區域的時候,大家都不看好,縮量,救市。每次頂部區域的時候,大家又太亢奮了,放量,加速!
市場,肯定會救市,但是救市未必救你。2025年底前,有一輪結構性牛市,但是牛市里面沒有你,這才是悲劇,實事求是的面對市場,比什么都重要,情緒的喜怒,只會讓你變成韭菜。
回購!利好頻發?A股歷史會重演
2018年,也是回購,包括基金也自購了。企業回購有個過程,容易出現繼續下跌,低價回購。回購了,還需要整理籌碼,一般是給員工股權激勵了,注銷的不多見。
利好頻發,目前每周都有利好,這種利好換在以前都是史詩級,目前卻無動于衷。情緒冰點了,利好不反彈,說白了,就是主力沒有收集足夠的籌碼,他們要砸盤。
配合量化,融券做空,讓大家進進出出,直到帶血籌碼慢慢回到主力手中,行情才會有起色,目前還是收集籌碼的過程,筑底的過程。
歷史會重演,大家紛紛離場了,和2018年相似。大家想過沒有,你每賣出1股,就有人買了1股,大家都退出了,股數不會消失。底部區域就是散戶持幣,主力持股,包括上市公司回購,也是散戶的帶血籌碼。
一直有牛市,就怕牛市里面沒有你。哪怕是2016~2017年,也是白馬藍籌股拉升了一輪牛市,漲多了,2018就回調了,然后2019~2020年繼續反彈。
年初,人工智能、中字頭股票不是牛市嗎?也是2000多家股票反彈,傳媒、游戲、半導體、算力、無人駕駛、機器人、計算機等TMT賽道,就是一輪牛市,只是牛市里面,你追高接盤了,沒有利潤。
醞釀一輪“牛市”了?
結構性行情沒有牛熊,節奏對了,行業把握了,就是牛市。行業輪動,永遠有反彈的行業,關鍵是你剛好在沒有反彈的行業里面,為什么會如此?沒有耐心等風來,眼紅追漲了。
注冊制之后,就不可能有牛市了,美股沒有,港股沒有。美股所謂的10年牛市,是用退市了幾千家股票換來的,參與這幾千家股票的人,也是牛市嗎?
市場越是完善,股票數量越是多,市場就越是專業化,不適合普通人。一切就緒,就是大資金的土壤了,沒有散戶的份了。只是以前那種混亂的行情,動不動就瘋牛、股災,反而我們散戶還有生存空間,現在金融衍生品太多了,就算是下跌,他們也能做空盈利。
以前的A股,主要是散戶與莊家,大家都在做多盈利。當年沒有外資,沒有期指,沒有融券量化,沒有創業板,沒有科創板……
最后總結
無論規則怎么變,市場怎么變,市場的主旋律永遠是白馬藍籌股,價值投資在全球股市幾百年了也沒有失效。它們的反彈,與二級市場沒有關系,是企業的經營成果,它們的估值回歸了,就可以低吸潛伏。
指望靠盯盤,博弈,換股,打板……多問問自己憑什么?是技術,還是時間,還是水平,或者工具比別人遙遙領先?
個人觀點,不作為投資依據。謝謝點贊、關注,這樣下次就會第一時間收到更新了……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