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1)做題材股必須謹記以下兩大重要原則:舍舊、炒新。一個高質量的題材機會必然是從新鮮事件、新策中誕生。
2)有些題材規模、級別都很大,又有重要大咖參與,但二級市場無對應受益標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樣的題材就沒有參與價值。
3)如果你目前所處的市場是弱市,那么小題材一概砍掉不做,這樣受傷的概率就很小。
4)滿足以下條件則是一個較好的題材操作機會:邏輯勁爆過硬+容易對標+大勢環境友好=優質題材機會。
5)對于多標的題材,在受益邏輯相差不大的情況下,選擇市場認可度高的標的作為布局對象。
6)同一個邏輯(驅動因素\催化劑),用三次(包括三次)以上就會邊際減弱(甚至有可能遭到資金反做),一個催化劑前兩次最受資金認可,第三次之后市場就會審美疲勞。
7)題材股如何對標,滿足以下四大條件則大概率擒住牛股:資金認可度高+受益邏輯清晰+辨識度高+盤子小、機構少+公司本身沒有地雷。
8)大咖就是游資的提款機,研究透了大咖,也就打開了財富之門。
9)資金認可是第一位,驅動因素放在第二位,資金介入+強大的預期=吃肉機會。
10)大家都看到的機會不是好的機會,全國人民都知道的機會往往是收益平庸的機會。
11)股票多題材共振并非是壞事,但是一只股票如果想要走出一波一馬平川的大行情,沒有一個主打的邏輯是無法實現的。
12)一個重大事件是否被炒與這個事件能否放出超預期的“重料”有關,一個重大事件的發生并不必然等于對應概念股將爆發,二者不存在必然聯系。
13)狼來了喊三次之后,震懾力就會下降,同一個故事說三遍以上,耳朵就會生繭。
一、如何選擇高質量的潛伏題材
每個月都有很多題材可做,到底怎么選擇呢,選擇的標準可參考以下幾類:
1)題材上漲的邏輯夠不夠硬,是直接受益還是間接受益。邏輯分析是做題材之前必做的一項分析功課,一個題材能漲多高、拉多久,是否會提前見頂等問題,撕開它的邏輯之后,就能判斷個八九不離十。同等條件下,選擇驅動力更強、邏輯夠硬的題材操作。
受益邏輯是一級映射還是二級映射、受益程度的深淺、想象空間大小等對資金的做多意愿均有較大影響。比如說長江通信持有長飛光纖17%股份,長飛光纖上市前長江通信走出一波暴漲行情,這樣的受益邏輯直接干脆,也容易估值,資金就愛炒。
2)是否容易對標。有些題材規模、級別都很大,又有重要人物參與,但二級市場無對應受益標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樣的題材就沒有參與價值。因此,在二級市場容易找到受益邏輯清晰的標的,是重要條件之一。
3)能否產生持續性大行情。有的題材只能產生一天的行情,俗稱“一日游”,有的題材能持續幾周甚至幾個月以上。每一個題材都有它的基因,有的題材天生就能產生大行情,有的題材無論如何“擺弄”,只能賺點蠅頭微利。
比如大咖講了某句話,個股一個高開行情結束,這樣的題材就沒有持續性。再比如,2017年5月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召開,新疆基建股從2月份一直漲到5月份,這樣的題材就是大機會。
4)在選擇題材時,要看一下目前的大勢環境,強市中,小題材也能產生一波行情;弱市中,中等以上題材可能也讓你吃面。如果你目前所處的市場是弱市,那么盡量選擇大題材,小題材一概砍掉不做,這樣受傷的概率就很小。在牛市環境下,雜七雜八的小題材也會受到資金的關注。因此,在不同市場環境下,應采取適宜當前行情的策略,以變化應變化。
綜上,選擇題材時,滿足以下條件則是一個較好的題材操作機會:邏輯過硬+容易對標+具有產生持續性大行情的能力+大勢環境友好=優質題材機會。
二、好題材兩大基因
什么樣的題材機會可以操作,一個重大的機會需要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1)資金較為認可,有資金刻意在做,驅動因素+資金認可=好題材;
2)強大的驅動因素(強邏輯),產生一個強大的預期(預期正確與否不重要)。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一個機會看起來邏輯很好,但股價就是起不來,說明并不受資金認可,這樣的機會就不再是機會。在實戰中,資金認可是第一位,驅動因素放在第二位,資金介入+強大的預期=吃肉機會。
市場在不斷的進化,投資者越來越狡猾,過去屢試不爽的方法正在慢慢失效,只有不斷地改變自己的風格來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才能長期在市場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