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市公司三季報將密集公布,受外資和機構青睞的大消費板塊今天年以來取得了較大的漲幅,成為A股大盤指數的“定海神針”但市場上對大消費板塊的投資卻存在諸多誤解。
誤解一:消費股只能防守,不能進攻
A股歷史中曾出現五輪轟轟烈烈的大牛市,每輪牛市消費板塊的漲幅都處于倒數水平。有意思的是,在震蕩市或者熊市中,消費板塊卻能跑贏市場、領先各行業。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消費板塊的表現相比之前更加優異。2016年至今,消費板塊攻守兼備,成功穿越牛熊,成為市場的寵兒。從機構的配置操作來看,不再跟隨市場牛熊切換而換倉,而是一直追漲大消費板塊,抱團取暖成了當下頗受認可的策略。
誤解二:消費板塊看衰論
今年初,市場上出現過消費板塊的看衰論,其主要論據是歷史上從來沒有哪個板塊能夠連續4年收益都進入前5名。
但消費板塊成功實現了四連贏,從2016年到2019年8月,食品飲料在28個申萬一級行業的收益排名中三次獲得第一,即便在2018年仍排名第三,存在了18年的市場規律被消費板塊打破了。
誤解三:消費板塊漲跌和外資流入流出基本同步
有投資者認為,以上兩個誤解的產生是由于外資對A股邊際定價權上升,外資階段性流入或者流出,對消費股的股價很容易形成向上或向下的牽引作用,所以打破了以往的規律。
但是,這一規律在今年二季度同樣失靈了。2019年二季度,外資大規模流出,并且刷新了歷史紀錄,但消費股不跌反漲。
原先的規律,在今年全被消費股打破了。這說明一件事,那就是消費板塊的表現確實優秀。
消費板塊表現優秀的背后邏輯
那么,消費板塊表現優秀背后的邏輯是什么呢?
首先,前幾年市場環境存在較多不確定因素,消費板塊盈利穩定的特點容易得到市場青睞,從而穿越牛熊。
其次,消費股龍頭提升了消費板塊的賺錢體驗。廣發證券根據收入和市值綜合排序編制的消費行業龍頭指數,明顯比非龍頭指數漲得更多,甚至有些時候只漲龍頭。
綜合來看,如果市場環境仍存在較多不確定因素,高盈利的消費股龍頭將仍是較好的投資標的,投資消費主題指數基金仍是正確的選擇。
以下70只消費龍頭公司股票,可以反映消費行業整體表現,且龍頭股的行業代表性、前瞻性更強,值得鐘情于消費題材的投資者密切關注。
注:本文只作參考學習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