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4日,山東寶莫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寶莫股份,證券代碼:002476.SZ)和深南金科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深南股份,證券代碼:002417.SZ)發布2019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兩公司均預計其歸屬凈利潤較上年同期扭虧為盈。巧合的是,兩家公司的業績向好均離不開成功剝離虧損子公司。今年在A股中通過這種方法輕裝上陣、扭虧為盈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數。
截至10月14日,A股共有889家上市公司通過業績預告或半年報對其2019年前三季度的經營業績進行預計,其中有61家預計扭虧為盈。
為了實現業績扭虧,上市公司可謂是“各顯神通”。東晶電子(002199.SZ)通過出售土地房產確認資產處置收益,紅宇新材(300345.SZ)通過訴訟等司法途徑收回預付投資款以減少計提壞賬準備,ST天業(600807.SH)通過債務和解降低財務費用,而金溢科技(002869.SZ)和萬集科技(300552.SZ)則因乘上了ETC的“東風”,從而盈利大增。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61家上市公司中,有8家通過出售虧損子公司而實現扭虧,占比達到13.11%。
剝離虧損子公司成妙招,8家上市公司預計業績扭虧
8家上市公司借剝離虧損子公司預計業績扭虧
在這8家借出售虧損子公司實現前三季度業績扭虧的上市公司中,四川成飛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ST集成,證券代碼:002190.SZ)預計將實現最多的盈利。2019年前三季度,*ST集成預計實現歸屬凈利潤5.91億元~6.07億元,與上年同期虧損9961.72萬元相比,預計增幅將達到693.75%~709.81%。
據*ST集成發布的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顯示,此次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上半年實施了鋰電業務重大資產重組,中航鋰電(洛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鋰電洛陽”)和中航鋰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鋰電科技”)不再納入公司合并報表范圍。
2017年和2018年,鋰電洛陽分別實現營業收入9.48億元和11.80億元,實現的歸屬凈利潤分別為-2.74億元和-3.84億元;而鋰電科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23億元和4.74億元,實現的歸屬凈利潤分別為-9681.92萬元和-4.54億元。由于鋰電池業務沒有實現預期銷售收入及利潤目標,*ST集成在2017年和2018年實現的歸屬凈利潤分別為-1.08億元和-2.05億元,扣非歸屬凈利潤分別為-1.28億元和-2.47億元。也正由于2017年、2018年連續兩個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ST集成自2019年3月25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成飛集成”變更為“*ST集成”。
2019年7月10日,*ST集成發布重大資產出售實施情況報告書稱,鋰電洛陽和鋰電科技已完成股權過戶手續且不再納入合并報表范圍,重組收益已于6月實現。*ST集成通過剝離鋰離子動力電池相關資產,將鋰電板塊業務由控股變為參股,從而成功實現前三季度歸屬凈利潤扭虧為盈。
寧波富邦精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寧波富邦,證券代碼:600768.SH)則是8家企業中預計盈利增幅最為驚人的上市公司。據寧波富邦2019年半年報顯示,由于重大資產出售暨關聯交易事項基本完成,鋁板帶材業務相關資產及負債的轉讓收益得到確認,故預計2019年前三季度歸屬凈利潤同比將扭虧為盈,盈利金額在1.20億元左右,與上年同期的虧損719.54萬元相比,增幅達到1767.74%。
寧波富邦出售資產的交易對方是其控股股東寧波富邦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邦控股”),并在交易前就標的資產進行內部重組,故交易標的資產歸集為寧波富邦鋁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邦鋁材”)的100%股權及寧波富邦截至2018年5月31日的銀行負債。
據寧波富邦發布的交易報告書及2018年年報顯示,富邦鋁材在2016年-2018年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82億元、4.09億元和1.48億元,實現的凈利潤分別為-1960.47萬元、-3106.93萬元和-955.38萬元。富邦控股以1.29億元現金支付交易對價、并承接寧波富邦2.67億元銀行負債。自2019年5月1日起,寧波富邦不再將富邦鋁材納入合并報表范圍,并確認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收益1.45億元。
雄安科融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科融環境,證券代碼:300152.SZ)在去年前三季度實現歸屬凈利潤-2.61億元,是8家公司中上年度同期虧損最多的企業。借著出售藍天環保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天環保”)和武漢燃控科技熱能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燃控”),科融環境預計今年前三季度將實現歸屬凈利潤9100萬元~9600萬元,增幅為134.81%~136.72%。
2017年和2018年,藍天環保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50億元和5631.86萬元,凈利潤分別為-2320.16萬元和-9379.08萬元;武漢燃控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169.97萬元和989.39萬元,凈利潤分別為-1544.73萬元和-1132.85萬元。出售藍天環保和武漢燃控分別為科融環境產生凈利潤9392.36萬元和308.69萬元。
此外,廣東甘化(000576.SZ)、*ST宇順(002289.SZ)、*ST羅普(002333.SZ)也均憑借出售虧損子公司實現“輕裝上陣”、并預計前三季度的歸屬凈利潤扭虧為盈。
匯鴻集團、*ST海馬正躍躍欲試,甚至還有“1元售”
或許是受上述公司成功剝離不良資產并實現業績向好的影響,許多上市公司也正在試圖通過這種方法提振業績。
10月11日,江蘇匯鴻國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匯鴻集團,證券代碼:600981.SH)發布公告稱,擬向控股股東江蘇蘇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轉讓其持有的江蘇匯鴻國際集團萊茵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萊茵達公司”)100%股權,交易對價為1元。
2018年和2019年1-6月,萊茵達公司創造的營業收入分別為71.91億元和32.15億元,分別占匯鴻集團各期總營收的18.45%和19.61%,實現的歸屬凈利潤分別為-2.66億元和-1018.74萬元。截至評估基準日2019年7月31日,萊茵達公司的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為-1.80億元,評估值為-997.78萬元,增值1.70億元,增值率為94.46%。
這起股權轉讓事項在公告當天即受到上交所問詢,上交所要求匯鴻集團就出售資產的原因、萊茵達公司大額虧損的原因、標的資產定價的公允性等問題作出進一步說明。
無獨有偶,海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ST海馬,證券代碼:000572.SZ)也于近日宣布,將向同一實控下的鄭州睿之尚實業有限公司轉讓其孫公司上海海馬汽車研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馬研發”)的100%股權,標的股權在交易基準日的股權轉讓價格為8.06億元。
據海馬研發的財務報告顯示,2017年、2018年和2019年1-5月,海馬研發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21億元、1.12億元和5205.03萬元,分別實現凈利潤-4427.63萬元、-5482.68萬元和-1305.64萬元。
由于*ST海馬已連續兩年虧損,2019年將是其保殼的關鍵一年。上半年,*ST海馬曾試圖通過賣房增厚利潤,但截至9月24日,*ST海馬僅賣出156套房產,對凈利潤的影響僅為3668萬元。存亡之際,*ST海馬祭出剝離虧損資產這一“大招”,又能否像前述8家上市公司一樣扭虧為盈呢,我們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