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華生活今年的股價表現有點慘,今年4月下旬股價還在5元左右,目前則已不到3元,累計跌幅達4成;但是從財務數據來看,宜華生活至少不虧損呀,今年前三季度還有1.3億元的凈利潤,經營活動凈現金流更是多達1.48億元。難道是市場錯了?
老規矩,不廢話,力場君(微信公號:基本面力場)直接上干貨:表面平靜的財務數據背后,宜華生活已經走在了危險的懸崖邊,基本面的崩盤或已難以避免。
神秘的華達利
宜華生活在2016年1月斥資18.3億元現金,收購了華達利全部股權,隨后成為宜華生活重要的利潤來源。根據今年10月31日最新發布的《關于重大資產購買之業績承諾實現情況的公告》,華達利在2018年8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的會計期間,凈利潤高達3025萬美元,也即大約2億元人民幣。這對于年度凈利潤不足4億元的宜華生活,重要性不言而喻。
盡管目前來看,華達利的盈利還是相當喜人,但是這并不足以令人放心。
根據當時的收購報告書,華達利2014年的毛利率高達30.58%;而同年同行業更具知名度的皇朝家私,毛利率只有17.99%、僅相當于華達利毛利率的6成。不僅如此,回顧宜華生活收購華達利時,發布的華達利前五大客戶信息,完全沒有具體客戶名稱、讓人無從查實。
神秘的境外客戶,這里面蘊含了多大的風險,看看困境中的爾康制藥,看看已經停牌的康得新,再看看已退市的華信科技,就不難知道了。
力場君(微信公號:基本面力場)還特別提示一點,宜華生活收購華達利的財務顧問是廣發證券,審計機構是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正是這對兒一起折在康美藥業上的“黃金搭檔”。
先知先覺的債券市場
宜華生活在2015年7月發行過15宜華01債券,到期日是2020年7月,從該債券的二級市場表現來看2018年11月還能維持在100元上下不超過5元差異的范圍,2018年底也尚能夠維持在80元上方。但是從今年1月23日開始便急轉直下,至8月中旬債券價格最低時只有34元;及至目前經反彈后,15宜華01債價格也僅維持在50元左右,到期收益率高達150%。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宜華生活到2020年7月順利還本付息,現價買入15宜華01債券的投資人,將獲得一倍以上的利潤,這正常嗎?力場君(微信公號:基本面力場)毫不夸張地說,債券價格的崩塌,極大概率預演了公司基本面的崩塌。
典型者如近日爆雷的東旭光電,公開信息披露東旭集團無法按期償還短期融資券,是在11月18日。但是早在7月3日,東旭光電發行的債券15東旭債,市場價格就從之前的100元突然下跌到95元,后又在9月16日下跌至91元,對于這只到期時間只有半年左右的債券到期收益率飆升到25%左右。
銀保監會郭樹清主席曾經說過,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很危險,超過10%就要做好損失全部本金的準備。那么對于這個收益率已飆升到25%的債券,市場又報以了怎樣的期待?
很顯然,市場對于東旭債的違約,已經做好了準備。但是“樂觀”的股市卻是另外一番景象,東旭光電的股價在7月3日到9月16日期間先跌后漲,基本維持了穩定。
更典型的是康美藥業,該公司被曝光300億貨幣資金造假,是在4月30日。但是早在今年1月28日,康美藥業發行的15康美債價格就暴跌至42元左右,當時這只到期日尚不足一年的債債券到期收益率高達125%。相比起來,就連15東旭債25%的到期收益率,都顯得小巫見大巫了。
《資本論》說:有50%的利潤,資本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
事后來看,債券市場已經給相關公司以充分的風險評價了,但是在1月28日之后,康美藥業股價卻還走出了一輪不小的上漲行情,從不足6元上漲到崩盤前最高時12元多,漲幅高達一倍以上。
從上面兩個案例不難看出,債券市場相比股市冷靜得多,債券價格表現甚至成為相關公司基本面的預演,債券價格的崩塌均早于公司基本面崩塌前2個月左右的時間。
現在再來看宜華生活發行的15宜華01早在1月23日的崩塌、至今的收益率甚至早已超過了已經證明崩盤了的東旭光電和康美藥業,這難道還不足以警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