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后關頭,三聲巨雷齊響,三只“黑天鵝”齊飛。】
出品:駝峰財經
作者:駝叔
上市公司爆雷年年有,2019年特別多。大雷貫穿全年,而且有始有終。
就在2019年只剩下最后一天的最后關頭,又有三家上市公司集中爆雷,并且不約而同地選擇同一個晚上發布公告。
三聲巨雷齊響,三只“黑天鵝”齊飛!
不僅給A股市場獻上了一份響亮的新年“大禮”!也讓剛剛對A股上漲行情欣喜不已投資者無比震驚!
這個雷聲震天的夜晚就是2019年12月30日,也成了年底A股爆雷驚魂夜。
這三家公司分別是中集集團(000039.SZ)、華東科技(000727.SZ)和慈星股份(300307.SZ)。
當晚,慈星股份率先發布公告稱,公司預計計提減值準備的金額約6億元。另外,由于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慈星股份預計產生存貨減值損失約1億元。
這兩項減值將導致慈星股份2019年度業績虧損7.2億元至—7.25億元。
一雷剛過,又來一雷。中集集團也于當晚發布公告稱,預計和海工業務有關的平臺2019年需計提減值約人民幣40億元~55億元左右。
到了深夜,再來一雷。華東科技發布公告稱,擬對8.5代線TFT—LCD項目資產組計提減值56.56億元。
三家公司合起來計提減值超過百億元,這三只“黑天鵝”夠大吧?集中飛出來也夠猛吧?
不幸持有這三家公司股票的數十萬投資者,估計驚得說不出話來,2020年元旦可能也不好過。
中集集團:資產減值或達55億,靠出讓土地對沖業績
中集集團突然爆雷,源自公司與海洋工程業務有關的平臺資產減值。
中集集團是一家老牌上市公司,早在1994年就已上市,主要從事集裝箱、道路運輸車輛、能源、化工及液態食品裝備、海洋工程裝備、空港裝備的制造及服務業務。
在這次公告中,中集集團主要結合本公司海工業務的實際經營情況以及未來行業趨勢、市場格局、平臺市場需求、未來的售價/租金波動、利用率變化、成本支出波動等綜合因素,認為和海工業務有關的平臺資產存在較大的減值跡象。
目前,中集集國相關平臺資產減值測試工作仍在進行,預計2019年需計提減值約人民幣40億元~55億元左右。最終減值金額以審計數據為準。
2019年前三季度,中集集團就出現業績下滑,實現營收616.60億元,同比下降7.84%;實現凈利潤6.36億元,同比下降72.54%。其中,第三季度凈利虧損4350.2萬元。
這并非中集集團第一次對海工業務進行計提減值。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中集集團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共約28億元,就以海工相關資產計提為主。
早前十年前,中集集團就進入海洋工程領域,并一度將該業務看作是有成長潛力且未來重點發展的核心業務板塊。
然而,就是這塊在營業收入中占比有限的業務,一直虧損,現在甚至成了公司最大的業績“包袱”。
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集集團海洋工程業務虧損大約7億元,如果從介入海洋工程產業開始算起,中集集團該業務累計虧損已超80億元。
幸運的是,中集集團通過出讓土地可獲得巨額收益,也可以來用對沖海工業務的巨額減值。
此前,中集集團全資子公司簽署前海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初步測算,此次交易預計將增加稅后凈利潤約人民幣66.9億元。
華東科技:資產減值56億,扣非凈利潤連年虧損
華東科技的主營業務是平板顯示器件,即模塊、石英晶體產品、電子產品等,其中,平板顯示為公司的支柱業務。
這次華東科技是針對控股子公司南京中電熊貓平板顯示科技公司計提資產減值56.56億元,預計減少公司2019年利潤總額56.56億元,歸母凈利潤32.6億元。
為什么要大額計提資產減值呢?
華東科技表示,主要原因是2019 年度液晶面板行業出現產需不平衡,部分產品售價下跌,最大跌幅多達30%。
加上面板市場供給過剩等原因,華東科技預計液晶面板價格短期內難以大幅回升。
資料顯示,這家從事平板的公司是華東科技控股子公司,成立于2012年,主要產品為 TFT-LCD 面板、彩色濾光片和液晶整機模,總投資額289億元,于2015年3月開始投產試做,2016年11月,項目主體工程達到設計目標。
投產之后,平板顯示很快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主力。2015年平板顯示實現營收1.27億元、凈利潤6110萬元,而當年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僅為1054萬元。2016年收入和凈利進一步增長。
但變化發生在2018年,平板顯示逐漸成為華東科技業績拖累,該業務凈利潤出現虧損。2019年以來,隨著面板價格繼續下跌,虧損幅度進一步擴大。
不過,華東科技主營業務盈利能力一直很糟糕。2018年虧損9.87億元。2019年前三季度虧損17.97億元。
加上這次56億元的計提,華東科技2019年的成績也會很糟。
如果扣除非經常性損益,華東科技的主營業務幾乎沒有盈利,近十年來,其扣非后歸母凈利潤連續虧損。
華東科技還是一家靠補貼增加業績的公司。過去8年里,累計收到20多次政府補助,而隨著近年來虧損擴大,每年收到的補貼金額也不斷提高。
比如2018年,華東科技共計收到5筆政府補貼,均與熊貓平板有關,總共達到約11億元。但2019年政府補貼大幅減少,對公司業績的影響可想而知。
與此同時,華東科技目前有著高達18億元的存貨壓力,負債也超過百億,盈利壓力非常大。
慈星股份:溢價并購導致大額商譽,業績下滑實控人套現
與華東科技和中集集團相比,慈星股份的減值數額相對較小。
慈星股份公告稱,公司前期收購的兩家移動互聯網公司存在大額計提商譽及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的跡象,預計計提減值準備的金額在6億元左右。
此外,由于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預計產生存貨減值損失1億元左右。公司預計2019年虧損7.2億元~7.25億元。
2018年盈利1.38億元,2019年卻虧損約7.25億元,出現如此大反差的原因是慈星股份巨額的商譽減值。
商譽主要來自兩家全資子公司,一家是杭州多義樂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另一家是杭州優投科技有限公司。而且這兩家公司曾被寄予產業轉型的厚望。
2016年初,手握18億元現金的慈星股份顯得財大氣粗,當然,其中10億元是理財產品。當年4月,慈星股份以10億元現金收購了上述兩家公司全部%股權,力圖向移動互聯網+領域轉型。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收購大幅溢價,當時兩家公司的凈資產并不高,收購的溢價率接近40倍,也因此形成商譽高達8.62億元。
不可思議的是,這兩家被并購公司2015年的凈利潤合計不到600萬元,而交易對方作出的業績承諾是未來三年合計實現凈利潤3.33億元。
盡管兩家公司2016年、2017年均完成了對應年度業績承諾,但在承諾期第三年,即2018年,兩家被并購公司業績變臉,影響了慈星股份的整體利潤。
2019年前三季度,慈星股份實現營業總收入12.56億,同比下降9.46%;實現凈利潤4560.70萬,同比下降70.28%。
慈星股份2012年3月在創業板掛牌上市,上市后業績就變臉,盈利持續下滑。
營業收入從2011年的33.34億元下跌至2014年的7.65億元;凈利潤也逐年下滑,直至2014年出現虧損3.48億元。
之后,公司希望通過收購資產來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因此有了2016年的并購,但隱患也就此埋下。
雖然業績表現不佳,但慈星股份的控股股東及實控人孫平范家庭已大額套現。自2015年以來,寧波裕人投資及其一致行動人通過減持公司股份套現約16億元,
加上慈星股份上市以來分紅率比較高,孫平范家族合計分紅所得不少于4億元。加上此前的套現金額,孫平范家族已經大約獲得20億元。
對于這樣的公司,投資者們該如何擦亮眼睛,并仔細辨別呢?歡迎大家留言并討論。
(駝峰財經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