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科創板的第二家藥企,百奧泰與澤璟制藥一樣,是個名副其實的業績“黑洞”。百奧泰在科創板上市后,究竟能否適應風云莫測的資本市場,還有待考驗。
日前,上交所披露了科創板上市委2019年第47次審議會議結果公告。公告顯示,百奧泰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奧泰”,股票代碼688177.SH)首發獲通過,并將于2月11日在網上發行申購。
據上交所官網顯示,百奧泰由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保薦,預計融資金額達20.00億元。此次公司公開發行股票數量預計不超過6000萬股,發行完成后不低于公司總股本的14.49%。
不過,作為科創板的第二家藥企,百奧泰與澤璟制藥(688266.SH)一樣,是個名副其實的業績“黑洞”。
發現網注意到,百奧泰存在的問題諸多。連續三年虧損且零營收,僅一款產品獲得上市批準,更有同行業巨頭主動降價挑起價格戰。面臨多重危機,發現網記者曾兩次向百奧泰致去采訪函請求釋疑,但截至發稿,公司仍未作出合理解釋。
零營收,凈利累虧逾16億
眾所周知,醫藥產業是我國重點發展的行業之一,藥品是關系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安全的特殊消費品。醫藥行業受到國家及各級地方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和衛生部門等監管部門的嚴格監管,相關監管部門在按照有關政策法規在各自的權限范圍內對整個行業實施監管。
據發現網了解,百奧泰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以創新藥和生物類似藥研發為核心的創新型生物制藥企業,所屬行業為C27醫藥制造業。
根據招股書,2016-2019年上半年,百奧泰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76.37萬元、200.89萬元、0元和0元;同期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37億元、-2.36億元、-5.53億元和-7.15萬元。
凈利潤(來源:Choice數據)
數據顯示,報告期內,百奧泰兩度零營收,三年半的時間累計虧損高達16.41億元。
由于藥品開發具有很高的不確定性,需要大量前期資本開支,并且公司多款產品僅一款產品取得上市批準,其余均處于研發階段,尚未開展商業化生產和銷售業務,對公司藥品的商業化和盈利前景形成巨大障礙。
值得注意的是,1月23日,百奧泰發布2019年業績預告。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19年全年歸母凈利潤虧損10.5-11.5億元,與上年同比下降89.84%-107.91%;同期,扣非凈利潤預計虧損7.1-8.1億元,與上年同比下降26.53%-44.35%。
究其原因,百奧泰解釋稱,其變動一方面是因為隨著公司規模擴大和研發項目持續推進,公司研發費用和管理費用增加所致。另一方面,則是出于公司2019年存在一次性確認的股權激勵費用3.52億元的原因。
百奧泰面對虧損的持續擴大,在招股書中坦言稱,公司未來持續較大規模的研發投入、藥品上市申請及商業化的不及預期、藥品市場推廣帶來的高額費用,均可能導致公司虧損持續擴大的趨勢,從而對公司的日常經營、財務狀況等方面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僅一款產品獲上市批準,其余均處于研發階段
醫藥行業研發投入的增長是驅動全球醫藥行業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在醫藥研發投入增加、老齡化加劇等因素的共同影響下,全球醫藥市場一直保持著穩定增長趨勢。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全球醫藥市場規模由2014年的1.0萬億美元增長至2018年的1.3萬億美元,并將于2030年達到約2.1萬億美元。全球醫藥研發投入也從2014年的1416億美元增長至2018年的1740億美元。
數據顯示,2016-2019年上半年,百奧泰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31億元、2.37億元、5.42億元和3.52億元。
據悉,其中,在研項目進入III期臨床試驗階段后的研發費用占當年研發費用的比重分別為17.81%、48.55%、56.10%和80.21%,報告期內進入 III 期臨床試驗階段后的研發費用占比較高。經統計,2016-2018年百奧泰的研發費用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03%。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招股意向書簽署日,百奧泰有且僅有一款產品獲得了上市批準。
據招股書顯示,除了1個產品 BAT1406 取得了上市批準,還有20個主要產品均處于研發階段。在公司20個在研產品中,1個產品已經提交NDA申請,3個產品處于Ⅲ期臨床研究階段,1個產品處Ⅱ期臨床研究階段,4個產品處于I期臨床研究階段,同時儲備多項處于臨床前研究階段的在研項目。
公司產品列表(來源:招股書)
發現網注意到,自百奧泰成立以來,公司的業務運營已耗費大量資金。2016-2019年上半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16億元、-2.37億元、-5.28億元和-3.59億元。
對于營運資金的獲取來源,公司表示,成功上市前,營運資金依賴于外部融資,如經營發展所需開支超過可獲得的外部融資,將會對公司的資金狀況造成壓力。若經營活動無法維持現金流,也將影響或遲滯公司現有在研藥品的臨床試驗開展,不利于公司在研藥品有關的銷售及市場推廣等商業化進程。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唯一獲批上市藥品BAT1406的原研藥修美樂于2010年在中國獲批上市,2018年全球銷售收入達到199億美元,被稱為“藥王”。
2019年7月16日,北京市醫藥集中采購服務中心公布了修美樂在北京主動降價的通知。修美樂之前在北京的中標價格為7600元/支,此次下調至3160元/支,降幅58.4%。
并且,修美樂目前已被納入國家醫保局公布的2019年醫保目錄,醫保支付標準為1290元/40mg,預計未來滲透率會進一步提高。
面臨“藥王”修美樂主動發起的價格戰,“內憂外患”的百奧泰將何去何從?科創板上市后,百奧泰又究竟能否適應風云莫測的資本市場仍然待考。
(發現網記者 羅雪峰 汪佳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