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已有34只ST股發布2018年上半年業績,五成個股凈利潤扭虧。單從其凈利潤來看,部分ST股表現較為亮眼,保殼勢在必得。但如果仔細查閱其報表會發現,不少ST股扭虧,其實很大程度上靠的是這招——非經常性損益。本期,重慶商報邀請華龍證券永川營業部總經理牛陽,和你一起來看看ST股如何通過非經常性損益增厚業績背后的套路。
34只ST股公布業績 五成個股凈利潤扭虧
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8月26日,共有34只ST股已經發布上半年業績。如果單從凈利潤金額來看,有17只個股的凈利潤為正。也就是說,截至目前,在已發布財報的ST股中,已有五成個股實現扭虧。
本報記者梳理,這17只實現扭虧的ST股中,有5只個股凈利潤金額小于1000萬元,7只個股的凈利潤在1000萬元至1億元之間,還有5只個股凈利潤突破1億元。其中,*ST新能的凈利潤高達5.7億元,排名第一。*ST安泰以5.19億元的凈利潤緊隨其后,*ST船舶排名第三,凈利潤為2.49億元。
而剩余17只繼續虧損的ST股中,有4只個股虧損低于1000萬元,有9只個股虧損金額在1000萬元至1億元之間,還有4只個股虧損超過1億元。其中*ST天業和*ST大唐虧損金額最高,分別虧損6.39億元和3.8億元。
而從凈利潤漲幅來看,在這34只個股中,則有18只個股凈利潤同比上漲。其中,今年上半年凈利潤相比去年同期實現翻倍的有15只個股,凈利潤漲幅超過300%的有6只個股。其中,*ST佳電以26.4倍的漲幅排名第一;*ST安泰排名第二,凈利潤同比上漲9.71倍。排名第三的為ST云維,凈利潤漲幅為599.3%。
而剩余16只個股中,凈利潤下滑幅度不足50%的有6只個股,還有7只個股下跌幅度在100%至1000%之間,另有3只個股跌幅超過1000%。其中,*ST藍科以9015.32%的跌幅居于首位,*ST椰島和*ST天業則以1547.59%、1048.86%的跌幅緊隨其后。
可以發現,僅從凈利潤來看,ST股目前業績表現還算不錯,虧損程度較輕。
靠非經常性損益“修飾“業績 ST股扣非凈利潤虧損加大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從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來看,這些ST股的情況將發生變化。
根據wind數據顯示,在上述34只ST股中,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正的個股只有11只,占比僅為三成。
從金額來看,在這11只個股中,有2只個股的扣非凈利潤低于1000萬元,有6只個股則在1000萬至1億之間,3只個股扣非凈利潤突破1億,其中*ST安泰河ST亞邦兩只個股,扣非凈利潤分別為2.39億元和2.02億元,排名第一和第二。
在剩余23只扣非凈利潤虧損的ST股中,有5只個股虧損金額低于1000萬元,還有11只個股虧損在1000萬至1億之間,另外,還有7只個股的扣非凈利潤虧損超過1億元。其中,*ST天業以7.39億元的虧損額度排名第一。
從扣非凈利潤變動幅度來看,在上述ST股中,扣非凈利潤同比呈現上漲的僅為14只個股,其中,凈利潤實現翻倍的僅有9只個股,漲幅超過300%的有5只個股。漲幅排名前三的分別為*ST安煤、ST云維和ST巖石,扣非凈利潤相比去年同期分別上漲14.64倍、7.88倍和5.37倍。
而剩余的20只扣非凈利潤下跌的ST股中,跌幅不足50%的有9只個股,跌幅超過100%的則有8只個股,而跌幅超過1000%的僅有*ST藍科一只股票,其跌幅為2787.25%。
可以發現,這些原本靠著主營業務虧損的ST股,在非經常性損益的“修飾”下,凈利潤順利實現扭虧,保殼成功的概率也有所加大。
何為非經常性損益?
非經常性損益,是指公司所發生的與經營業務無直接關系,以及與經營業務相關,但因為其性質、金額等原因,影響了真實、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項收入、支出。
簡單來講,非經常性損益,其實就是意外之財(也有可能是飛來橫禍)。比如,中大獎或丟錢包,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講就是非經常性損益。
而對于上市公司來講,非經常性損益的范圍非常廣。根據證監會的定義,非經常性損益所包括的內容超過20條,不過,上市公司一般比較常用的,還是通過變賣資產、政府補貼、股權投資等方式獲得非經常性損益,通常金額也比較大。
牛陽表示,非經常性損益,是判斷公司投資價值的重要條件之一,對于某一些利潤總額看上去很亮眼,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卻虧損得很嚴重的公司,投資者一定要多加注意。
“尤其是ST公司,它們在戴帽后如果繼續虧損,會有被暫停上市的風險,所以它們會想辦法來扭虧,比如出售固定資產、處理不良資產給大股東等,使得自己在短期之內收益為正。”牛陽表示。
ST股非經常性損益來自何處?
根據本報記者梳理,在目前已發布上半年業績的34只ST股中,非經常性損益為正的個股有27只,其中,有7只個股的非經常性損益不足100萬元,有9只個股則在100萬元至800萬元之間,還有7只個股的非經常性損益在1000萬元至1億元之間。另外,*ST新能、*ST船舶、*ST 安泰、*ST海投、*ST因美等5只個股的非經常性損益超過1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ST新能、*ST船舶、*ST海投、,*ST因美、*ST圣萊、*ST創興等6只個股,在非經常損益的“修飾”下,其凈利潤成功扭虧。
那么,這些ST股的非經常性損益,來自何處?本報記者通過查閱其財報發現,上述ST股的非經常性損益主要來源于以下方面:
1、出售資產
對于一些ST股而言,出售虧損資產,不僅能夠減輕公司負擔,還能為其增厚業績。
比如*ST新能。2018年上半年,*ST新能實現營收7.24億元,較上年同期減43.72%,但其歸母凈利潤為5.62億元,相比去年同期上漲633.11%。這樣的業績,看起來非常亮眼。不過,尷尬的是,*ST新能業績的提升,主要是因為將旗下部分負資產轉讓給關聯公司。
從其財報可以發現,*ST新能在今年上半年,非經常性損益高達5.68億元,而扣除這筆非經常性損益后,其凈利潤虧損約501.98萬元。
還比如*ST因美,今年上半年其非經常損益高達1.14億元,其中包括其通過轉讓全資子公司貝因美豆逗100%股權所獲得的5652萬元收益。
2、投資收益
當然,也有一些ST股的非經常性損益來源于投資收益。
比如*ST海投。據了解,*ST海投在今年上半年營收僅為2238萬元,但其凈利潤卻高達5236萬元,這得益于其1.62億元的非經常性損益。從其財報來看,這筆收入源于*ST海投所持有的東華軟件股票。據了解,今年上半年,*ST海投拋售了1.12億股東華軟件,加上其剩余持有的4491.87萬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共產生1.62億元的凈利潤,這筆利潤,被*ST海投納入非經常性損益項目。
還比如*ST因美,今年上半年,其收到中法并購基金投資為其帶來929.22萬元的收益。
3、政府補貼
事實上,政府補貼也是一些ST股扭虧的關鍵。
比如*ST船舶,在5.23億元的非經常性損益“修飾”下,其凈利潤從原本虧損3.2億元到盈利2.49億元。而從其財報可發現,今年上半年,*ST船舶除了處置非流動資產收益3.65億外,還獲得政府補貼1.42億元。
還比如*ST因美、*ST安泰、*ST海投等,也在今年上半年獲得金額不等的政府補貼。
4、債務重組
比如*ST安泰,今年上半年,其實現凈利潤5.19億元,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非經常性損益的收入高達2.08億元。據了解,這得益于其控股子公司宏安焦化與奧合銀行的債務重組,這部分收益高達2.72億元。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今年上半年,*ST安泰的主營業務,隨著鋼鐵、焦化市場的穩步好轉,也得到很大程度的發展,其扣非凈利潤高達2.39億元,同比上漲401.83%。
“通常情況下, ST股利用非經常性損益來保殼的這種現象,通常發生在下半年。如今,不少ST股在上半年就努力想辦法保殼,有可能是因為今年以來ST股市場表現不太樂觀,ST股想通過修飾業績,借此吸引投資者。”牛陽表示,不過,也有可能是ST股提前保殼,避免出現收入無法及時確認的意外等。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首席記者 張蜀君
評論 5
手機用戶11215748541 2018-08-26 20:42
監控有點嚴了,ST股再不在帳面上做出點利潤來扭虧,就有退市風險了!須然大環境不好賺錢,但好多ST都贏利了,好公司卻虧損了。不知道有多少人死在ST上。
許國平22 2018-08-26 20:30
做假
李新云15 2018-08-26 20:21
非經營收入不算
老牛97564961 2018-08-26 20:21
現在根本不關心st的股票,哪怕是摘帽的,有那么多經過非理性下跌后大幅低估的好股票,誰還關注st股啊,有病吧?
佛山無影腳1號 2018-08-26 20:16
重點關注600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