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總聽我媽和我姥姥評論一件事的時候說的一句話,“這就是命”。當時覺得她們特別迷信,年輕的時候總是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改變命運,但是步入社會和股市這十幾年來,越來越相信命數,是我也迷信了嗎?
后來想明白這個問題了,老人們常說的命,其實就是周期,周期不來,怎么努力都是事倍功半,或者如果是跟周期反方向的操作,就是成不了事。有時候我們評論一個人成功是“運氣好”,或是踩到“點”上了,這句話解釋起來應該是他干的事剛好在正確的周期上。
再說周期,已經被驗證存在的周期有三個,基欽(存貨)周期,朱格拉(資本化支出)周期,庫茲涅茨(房地產)周期。其中庫存周期是4.5-5年,資本化支出周期9.5-10年,房地產周期18-20年(這些年份都是大概的數字,切不可較真)也就是說一個房地產周期里面有4個庫存周期,兩個資本化支出周期,一個資本化支出周期中存在兩個庫存周期。這三個周期均是經濟學家用200多年的數據驗證的,我相信是存在的,至于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也就是康波,60年一次,國外經濟學家認為自從資本主義從農業社會進入到工業社會以來也就200多年的歷史,算起來康波只發生了4次,因為次數太少了,所以還不能下結論認為康波就是存在的。研究周期的另一著名經濟學家認為,每次長周期都伴隨著新技術的誕生。
其實我覺得,知道和利用好那三個已知的周期就夠了。有些人并不是很相信,但是我們復盤一下經濟和股市,你會發現是有道理的。我能感受到的是2000年左右,那時候我17歲,再往前我也沒什么印象了,我記得1998年全國發大水,豆腐渣工程,東北國企人員下崗,當時的經濟非常的糟糕,我的生活上的感受比起1993年上小學那會差的太多了,那兩年特別痛苦。家里的經濟直到2000年才有所好轉,2000年是什么大事呢?中國加入WTO,我們可以認為這是熊彼特所說的大事件。
經濟周期剛開始的時候,三個周期均向上,最開始感受到經濟周期轉暖的是銀行業,此時銀行愿意給企業增加貸款,接著受益的行業是可選擇消費品,人民兜里有錢后,會增加除必須消費品以外的消費,接著受到新技術或者大事件的影響,此行業會爆發增長,然后是圍繞該行業的上下游制造業,最后隨著進入的競爭對手的增多,利率降低引起的初步通脹,導致最上游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此時經濟處于最繁榮的階段,最后經濟衰退,人們減少可選擇消費品的支出,此時受益的行業是確定性高的,剛性需求的必須消費品和醫藥。此時一波資本化周期結束,為期約十年。
我們拿2000年舉例,中國加入WTO,最低端的加工業轉移到中國,最受益的行業是貿易,隨著貿易和低端加工業的發展,中國國力增長,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增加,緊接著受益的行業是與低端加工相關的產業鏈條和同基礎設施相關鏈條的制造業。接著是原材料漲價,最后經濟極度繁榮,通貨膨脹,經濟衰退。我們想一想,2000左右年的時候,誰最有錢,是廣東那做貿易的老板。大學的課程什么最受歡迎,是國際經濟貿易這門課,到了2005年,社會上最崇拜誰,那時候不是馬云,也不是王健林,是魯冠球這些制造業的大佬,發展最快的行業是工程機械,百元股是山河智能,這家做挖掘機的小公司。到了2006-2007年,股市上最賺錢的是煤飛色舞,那時候最牛逼的股票是馳宏鋅鍺,人們最崇拜的是山西的煤老板。
有時候我在想,煤礦還是那座煤礦,為什么2000年的時候煤價不漲,而非要到2007年?為什么2005年的時候沒人羨慕開發商,社會上崇拜的是搞制造業的?那時候人們還認為馬云是騙子,正經的企業家應該是開工廠的?到了2007年,中央二套的風云人物是那時候中國遠洋的董事長,我記得股價到了300,那時候的風云人物為什么不是馬化騰,雷軍?
只能說一切都是周期,周期就是命。
最后說房地產周期,房地產周期20年,是在第一個資本化周期走完,經濟衰退,央行降息刺激經濟為信號,房地產的爆發是在周期的后十年。北京東四環邊上的房子,2003年開盤的時候賣5000/平米到了2008年買1.2萬/平米,漲了一倍多。但是從2008年到現在10年,已經漲了10倍。為什么呢?政府放水,但是水在這10年中為什么只流到房地產了呢?為什么不流到2000時的貿易,2005年時制造業,2007年的煤炭有色呢?最直觀的解釋是制造業不賺錢,煤炭有色也不賺錢,貿易更不賺錢,也就是說上一波的周期過去了,就算政府動用行政手段要水流到實體經濟,也于事無補,為什么政府控制的央企在2010年前后也搞房地產呢?說明地產周期來了,擋也擋不住。
在看2008年,又一輪的資本化支出周期開始,信號是什么呢?蘋果發布觸屏手機,4G開始普及,可以認為這是熊彼特所說的新技術。從此開啟了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再看這輪周期,最賺錢的是誰?年輕人崇拜的是誰?剛畢業的大學生最想去哪工作?你身邊的朋友誰的工資增長最快,年底獎金最高,是誰動不動就跟你談期權,談干股?
互聯網!新聞上日進斗金的不在是兩桶油,而是阿里巴巴。年輕人崇拜的也不是房地產土豪,而是杰克馬,pony馬。最想去工作的地方也不是華為,而是小米。跟你談今年他拿了多少期權的也不是從事制造業或是房地產的朋友,而是互聯網的運營總監,技術總監們。
從2008年到2018年,又是一個十年,互聯網無論創業什么最后的命運不是被BAT模仿打敗就是被其收購,為什么?因為這輪以互聯網為技術爆發為代表的經濟周期到底了。為什么2018年央行放水北京的房價也不漲了,因為20年的房地產周期結束了。為什么2017開始的這輪反彈,漲幅最大的股票除了喝酒吃藥,還有涪陵榨菜,醬油調味品這些?人們為什么說消費降級,因為2018年走到了經濟衰退,開始輪到必須消費品表現了。
這就是命!誰也逃不開,為什么中國逢8必有大事,就是因為中國改革開放是1978年,那一年是步入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元年,只要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就會有周期,而恰恰中周期是10年,所以不難理解為什么1988,1998,2008,2018,每個逢8的十年日子都不好過,就是因為經濟衰到底了。對于投資人來說,至暗時刻過去了,天空即會漸漸放量。
歷史給我們的教訓是,尊重周期,順應周期。所以,下一輪經濟牛市,騰飛的行業未必再是互聯網了,下一輪熊市未必是消費降級了。
所以,對周期的思考和理解,我認為我們不要去預測,就等信號來臨吧。一個是銀行開始主動增加貸款增量,證明經濟到底開始復蘇,這時候關注可選擇消費品(汽車,化妝品,高檔服裝,這也是我為什么布局上海家化的原因)。然后關注新技術的信號,投資相關上下游產業。最后關注通脹和經濟指標,在第二個存貨周期到來的時候,再入大宗商品。在資本化支出周期這一個新十年,兩個庫存周期的代表性行業抓住,基本就財務自由了,買房等到2028年再說吧。
但是,在這至暗時刻首先要做的是得活著,別死在新周期開始的前夜,否則就真應對了我媽那句話,這就是命!(作者:James穿越熊牛)
評論 2
靜悟人生930 2018-08-27 17:31
從財務報表,價值分析,波浪理論,趨勢,都成了過往云煙。現在開始玩周期?
飛正陳 2018-08-27 17:08
丫就一書呆子。買房要等到2028年,那你結婚是不是也要推遲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