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二 來源|藍媒匯
今日全球股市震蕩下行的背景下,藍色光標又收獲了一個強勢漲停。
截止收盤,藍色光標報收于7.98元,總市值逼近200億。
此番逆勢上漲,源于昨日藍色光標公布了2019年度業績快報。
快報顯示,2019年1-12月,藍色光標共實現營業收入280.85億元,同比增長21.5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2億元,同比增長85.12%。
藍色光標2019年業績快報
對資本市場來說,這自然是一大利好。
在這背后,藍色光標作為“中國公關第一股”早早地就不再講公關的故事,官方口徑上是轉型營銷科技公司。
且據了解,藍色光標日前還發布了自主研發的一站式在線營銷平臺——藍標在線體驗版,即藍色光標在過去智能化產品的基礎上,整合迭代而出的一款重磅智能營銷平臺,其目標是讓更多的企業以合理的價格享受藍色光標品質的營銷服務。疫情期間,該平臺免費開放使用。
根據藍色光標方面,預期這個高人效的營銷平臺將成為未來藍色光標核心的利潤增長點。
可見藍色光標在往營銷科技公司方向轉型的努力。只是從資本市場行情炒作來看,藍色光標就是“網紅經濟”概念股之一。
做公關,不如做網紅。這不僅體現在公關從業人士個體,亦深刻發生在藍色光標身上。
真是逆勢嗎
“2019年是過去十年最差的一年,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
這句業內熟知的對2019年預見性的話語,前半句已經得到準確驗證。過去一年,無論是傳統企業,還是移動互聯網行業,都深刻感知到經濟下行趨勢的寒冷:裁員、瘦身、破產等屢有發生。
這也直接壓縮了國內的廣告公關市場。
根據CTR報告顯示,廣告營銷方面,2019年上半年中國廣告市場同比下滑8.8%,達到近四年來的最低點。
且回到藍色光標本身,根據市場消息,其也在2019年三月份與大客戶聯想的關系也不再親密往昔。彼時有消息稱,聯想中國的公關代理業務被藍色光標的競爭對手拿下。
不過這些低谷,并未影響到藍色光標2019年的高增長:營業收入280.85億元,同比增長21.5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2億元,同比增長85.12%。
根據官方表述,業績利潤的高增長主要分為三方面。
一:出海業務與短視頻業務的高度增長,以及游戲板塊的復蘇,公司收入得到快速提升。
二:伴隨公司營銷智能化產品的逐步應用,人效和凈利潤穩步提升,公司有息負債較去年同期亦有下降,利息支出明顯減少,實現公司凈利潤的穩步提升。
三:公司參與投資的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于2019年4月成功上市,公司公允價值變動產生的收益亦有大幅增加。
其中一、二是經營層面,三是投資層面。
根據藍色光標2019年半年報,報告期內營業收入約117.5億,同比增長為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67億,同比增長為48.54%。不過半年報顯示,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2.2億,同比下降17.37%。
藍色光標2019年半年報
一般而言,扣非后的數據代表著上市公司具體經營業務層面的真實收入利潤狀況。不難發現在2019年上半年,藍色光標的營收增長幅度并不高,扣非后利潤是同比下跌的。
再到三季報,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28億,同比增長52%,但扣非后前三季度利潤為3.65億,同比僅增3.96%。
也就是說在2019年全年,藍色光標利潤實現了同比85.12%的高增長,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投資使然,這并非是長期性的。
換句話說,由于目前藍色光標的2019年業績快報并沒有披露扣非后,以及投資拉卡拉獲得的具體收益等詳細數據,市場上并不能判斷藍色光標所謂的轉型營銷科技故事是否真的成功。其是否真的逆勢上行,目前還沒有答案。
不過從資本市場炒作角度來看,藍色光標被當做了“網紅經濟”概念股,并已受益其中。
網紅概念
今年1月2日,藍色光標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2019年短視頻收入與2018年相比,有將近10倍的增長,在未來2-3年仍然會有50%至100%的增速。公司持續看好短視頻業務,該板塊業務將是未來藍色光標第二條過百億的業務線。
同時藍色光標表示,公司早已布局網紅產業,在幫助客戶拍攝高質量視頻的同時,也在形成一系列產品化視頻,以實現從概念提出、創意腳本,到建組制作、后期執行的閉環化產業鏈。
此后多日,藍色光標連續大漲。
藍色光標的“網紅經濟”概念,得益于其旗下短視頻團隊。
據了解后者在過去一年團隊規模已近百人,并成為包括快手、抖音、西瓜視頻在內的多家頭部短視頻平臺的核心代理商。且不僅是在國內,亦在出海領域,簽約了大量海外網紅進行專業的公司化運作,為更多中國企業提供定制化服務。
比如藍色光標旗下多盟憑借《以精細化多場景創意助力易車獲客降本提留存》,展現強勁營銷實力和優異營銷效果,獲得了“2019快手商業化短視頻營銷案例大賽”的金獎。
當然這是成功案例,不成功的也有。
2018年下半年,有自媒體人發表文章《藍標,你就是這樣服務你的客戶BMW的嗎?》向藍色光標開火,稱自己6月20日-22日參加了由藍色光標組織的BMW試駕活動。
然而他并不愉快,甚至“刷新認知下限,出離憤怒,哀嘆不已”。該自媒體人對藍標的質疑主要是兩點:一是藍標涉嫌聯合假網紅,一起造假數據,欺詐甲方。二是質疑藍標不尊重有價值的內容。
該自媒體人稱在這次試駕活動邀請了大量跨界達人,但大多是刷量買僵尸粉的假網紅。隨后藍色光標也進行了回應,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不是近年來藍色光標第一次卷入爭議。
事實上曾經履歷輝煌的“中國公關第一股”,在涉及到自身的危機公關上表現并沒想象中那么亮眼。
在這背后,正是公關市場發生了巨大變革。
昔日的公關巨頭,只需掌握幾個主要渠道,比如電視、報刊和雜志就能吸引眼球,賺得聲量。也正是靠著對渠道的強力把控,藍色光標坐上了國內公關公司的頭把交椅。
然而進入到自媒體時代,進入到移動互聯網,人人都在發聲,沒有哪家公關公司能夠搞定所有渠道,公關公司面對的挑戰不再只是幾家大型傳媒,而是來自千千萬萬的微博、公眾號等自媒體。
于是藍色光標被迫轉型。昔日的這個公關名媛,也不得不向網紅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