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與中國核電進行交流會談,并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聚焦保障在運機組高質量運行、保障在建機組高水平建設、核能行業增量與可持續發展、政策法規研究與體系能力提升等四個方向,深入科技研發與平臺建設、核能技術改進與推廣等八個領域開展合作。
中國核電近期接受投資者調研時稱,核電的電價在目前的電力交易類型中算是比較低的電源類型,也是電網側比較受歡迎的品種,一是基荷能源穩定發電,再一個價格低,所以公司覺得核電電價目前短期內不會有下調的風險。
中國核電5月29日在互動平臺表示,核電AI應用場景很多,目前在用的有智能安全管理(如危險源、危險行為的識別和提醒管控等)、智慧運維支持(如數字化規程、智能化工單、智慧巡檢、智慧大修、智慧隔離、輔助運行決策等)、智能設備管理(如設備故障監測和診斷、智能化算法等)以及智慧工地等等。
中國核電5月21日公告,截至2023年4月30日,公司累計商運發電量661.9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04%;上網電量622.9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32%。
中國核電公告,一季度營業收入178.93億元,同比增長4.64%;凈利潤30.23億元,同比增長4.79%。
近日,由中國核電主持起草的國家標準GB/T42508-2023《投資項目風險評估指南》正式通過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首次發布生效。本標準由中國核電主導,江蘇核電參與,從立項到發布歷時三年,是中國核電作為第一編制單位發布的首份國家標準。
中國核電(601985)4月9日晚間發布一季度發電量完成情況,公司2023年一季度累計商運發電量49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67%;上網電量467.6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23%。
中國核電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近期尚無將中核匯能分拆上市的安排,未來將根據國家政策和發展需要統籌考慮。
中國核電披露2023年一季度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國核電表示,公司在沿海各省加大核電廠址開發與儲備,包括遼寧、河北、浙江、福建等,這幾年在新核電項目廠址開發方面成效顯著。
中國核電官微消息,2月16日,中國核電設備管理中心和技術支持中心試運行動員會暨揭牌儀式在浙江海鹽舉行,標志著中國核電生產領域三大集約化中心全面進入試運行階段。
中國核電近期接受投資者調研時稱,公司除4季度的3次大修正常開展外其余機組基本保持滿發狀態,預計公司能夠超額完成年初公告的全年發電量的指引電量。
中國核電公告,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控股子公司中核匯能下屬光伏、風力發電項目公司共收到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49.39億元,其中國家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為49.14億元。
中國核電(601985)1月5日晚間公告,2022年全年公司累計商運發電量1992.8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12%;累計上網電量1870.3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35%。2022年全年新能源發電量累計為140.48億千瓦時,較去年同期增長47.66%;上網電量138.23億千瓦時,較去年同期增長48.43%。
中國核電12月23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核聚變(人造太陽)項目是公司控投股東中核集團下屬研究院所組織研究并開展的項目。聚變是未來核能發展的方向,是人類能源問題終極解決方案。中國核電將貫徹國家核能發展三步走戰略(壓水堆-快堆-聚變堆),與大股東協力做好聚變相關技術研發及工作布局。(界面新聞)
企查查APP顯示,近日,中核東華茂名綠能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魏國良,注冊資本5億元,經營范圍包含:熱力生產和供應;海水淡化處理;以自有資金從事投資活動;新興能源技術研發等。企查查股權穿透顯示,該公司由中國核電、東華能源共同持股。
中國核電(601985)在互動平臺表示,正常情況下,核燃料成本在營業成本中占比約20%。壓水堆是目前國內外核電站廣泛使用的反應堆。壓水堆核電站的核燃料使用鈾235含量為3%-5%的低濃鈾,一組燃料組件總重675KG左右,長循環44組,18個月換料,預計一次更換重量為29.7噸。公司目前采用的是先采購天然鈾再委托加工成燃料組件的方式,整個供應鏈上都是簽訂的10年的長協。長協的定價有一個計算公式,不是和當前的鈾價掛鉤的,是和以前的一段時間內現貨和長協的價格掛鉤來確定本年度的價格,所以目前鈾價的走勢對于公司當前生產成本方面沒有太大影響。公司認為鈾價目前處于短期的波動狀況。
據三門核電官微,11月19日,中核集團旗下中國核電控股的三門核電4號機組常規島第一罐混凝土澆筑(FCD)里程碑節點實現,標志著三門核電4號機組常規島正式開工。二期工程建成投產后,三門核電一、二期工程總裝機總量將超500萬千瓦,每年可提供清潔電力超過400億千瓦時,將推動浙江省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
中國核電官微11月14日消息,近日,由中國核電旗下中核匯能牽頭承擔的內蒙自治區科技重大專項“ MW(兆瓦)級先進飛輪儲能關鍵技術研究”項目飛輪儲能單機輸出功率首次達到了1MW,這是國內單體飛輪首次達到的最大并網功率,完成了核心部件飛輪、電機、磁軸承以及單機集成控制試驗。(界面新聞)
中國核電11月8日披露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顯示,風光建設周期比較短,目前在建的項目大概在半年左右會陸續建成投產,公司預計今年有400萬千瓦左右投入運行。根據公司發布的十四五新能源的規劃,到2025年新能源裝機將達到3000萬千瓦。(界面新聞)
中國核電(601985)10月10日晚間公告,前三季度累計商運發電量1460.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24%;上網電量1369.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14%。(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