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星通(002151)7月18日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面向穿戴設備的低功耗定位芯片已成功流片,主要的頭部客戶都在測試,預計今年四季度逐步量產,目前該款產品的功耗已達到國際水平。
北斗星通(002151)7月12日晚間發布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凈利4000萬元-4500萬元,同比下降49.44%-55.06%。上年同期全資子公司和芯星通新增單項特許使用費收入訂單,影響歸母凈利潤2660萬元左右;公司在云服務、低功耗芯片、慣性導航等方向擴大戰略性投入,報告期較上年同期新增投入2300多萬元,影響歸母凈利潤約1680萬元。
智能駕駛板塊盤中沖高回落,東風科技觸及跌停,德賽西威、巨星科技、湘油泵、天準科技、北斗星通、瑞瑪精密等跌幅靠前。
北斗星通公告,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擬減持不超過2%。
北斗星通5月21日公告,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申請獲得中國證監會同意注冊批復。公司擬向不超過35名符合中國證監會規定條件的特定對象定增募資不超9.45億元,用于面向綜合PNT應用的北斗/GNSSSoC芯片研制及產業化項目、車載功能安全高精度北斗/GNSSSoC芯片研制及產業化項目、研發條件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廣宇發展、北斗星通: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獲得深交所上市審核中心審核通過。
衛星互聯網板塊異動拉升 北斗星通漲停,航天科技沖擊漲停,四維圖新、航天電器、航天發展 、天銀機電大漲超5%。消息面上,近日,我國首次在偏遠地區實現低軌衛星互聯網在電力通信領域的測試應用。
北斗星通(002151)2月24日晚間公布業績快報,2022年實現營業總收入38.37億元,同比下降0.37%;凈利潤1.46億元,同比下降28.09%;基本每股收益0.29元。公司高精度芯片受益于應用領域的拓展,在無人機、機器人、自動駕駛等應用領域持續增長,較去年同期相比銷量翻一番。(證券時報·e公司)
北斗星通(002151)1月12日晚間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歸母凈利1.45億元-1.60億元,同比下降21.01%-28.42%。公司高精度芯片受益于下游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在無人機、機器人、測量測繪等應用領域持續增長,銷量較去年同期相比翻一番。
北斗星通午間發布公告,公司參股公司銀河微波于近日收到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同意掛牌函,同意銀河微波股票在新三板掛牌公開轉讓。銀河微波將按照有關規定辦理股票掛牌手續。截至公告日,公司持有銀河微波的股權比例為16%。
北斗星通消息,10月24日,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會長李維森、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增寧一行走進北斗星通調研。李維森對北斗星通今后的創新發展提出了建議和希望,并表示協會將繼續做好服務,支持企業發展。
北斗星通10月25日公告,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4.6億元,同比下滑12.11%;歸母凈利潤1.16億元,同比下滑25.27%。(界面新聞)
據北斗星通消息,9月20-22日,中國北斗應用大會暨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第十一屆年會將在河南省鄭州市召開。北斗星通將攜旗下企業亮相本屆大會,展示企業創新成果,發表高端論壇報告,承辦組織專業論壇,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謀產業未來發展。(證券時報)
北斗星通在互動平臺表示,隨著芯片供應的緩解和疫情的好轉,公司的交付正在逐步好轉,預計四季度開始進入正常狀態。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評審通過的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新鮮出爐,北斗星通旗下北斗星通智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簡稱BICV)榜上有名。這也是繼和芯星通、華信天線后,北斗星通旗下第三家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名單的企業。(e公司)
北斗星通公告,擬定增募資不超過11.35億元,用于面向綜合PNT應用的北斗/GNSS SoC芯片研制及產業化項目、車載功能安全高精度北斗/GNSS SoC芯片研制及產業化項目、研發條件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財聯社)
北斗星通(002151)7月25日晚間披露半年度報告,公司2022年半年度實現營業收入為15.11億元,同比下滑22.99%;歸母凈利潤8900.98萬元,同比下滑20.73%;基本每股收益0.18元。(證券時報)
北斗星通7月11日公告,預計上半年歸母凈利潤為8000萬元至1億元,同比下滑10.9%至28.7%;扣非歸母凈利潤5500萬元至650萬元,同比下滑26.7%至38%。(界面新聞)
北斗星通公告,公司與中石油旗下昆侖數智和中油慧普共同出資成立北斗專業化科技公司,實現 “北斗”在油氣領域勘探、開采、煉化、儲運、銷售等既有豐富場景的應用。同日公告,公司擬與海南角速度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共同出資5210萬元,設立融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拓展慣性導航及組合導航業務。(財聯社)
北斗星通(002151)4月12日晚間公告,預計一季度凈利潤4200萬元-5000萬元,同比增長0.31%-19.42%; 報告期內,芯片業務市場的需求旺盛,尤其高精度及物聯網應用領域增長穩健,公司把握市場機遇,以戰略客戶為牽引,實現芯片業務持續增長。(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