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是周期股啦,今年盈利1億甚至虧損,明年就能盈利20億,這種業績彈性是其他行業不具備的。
那么什么公司業績彈性最大呢?
當然是成長型周期股了,今年盈利1億,明年產品漲價、同時產能還增加了1倍,直接盈利40億,這種業績彈性是其他公司不具備的。
但是周期股常有,成長型周期股不常有。今天一起看看成長型周期股的投資邏輯。
1、一年二倍的故事
牧原股份2014年歸母凈利潤0.8億,2016年就達到了23億,但是2017年只有5.2億,2019年又到了61億,2020年更是預期346億。
數據來源:WIND
股價方面,2016年至今,區間股價最大漲幅接近10倍,一年最高漲幅約200%。
數據來源:WIND
又比如萬華化學,2013年歸母凈利潤29億,2015年只有16億,下降了50%,但是2017年又達到了111億,連續兩年翻倍的增長。
數據來源:WIND
再看股價,萬華化學的股價從2016年至今,最高漲幅超過300%,區間一年最多漲幅接近200%。
數據來源:WIND
比如華新水泥,2014年歸母凈利潤12億元,215年只有1億了,下降了92%。到了2018年又高達52億,連續三年翻倍增長,簡直是上躥下跳有木有。
數據來源:WIND
再看股價呢,華新水泥2016年至今區間最大漲幅接近600%,一年內最大漲幅接近200%。
數據來源:WIND
雖然養豬、化工、水泥都是典型的周期股,盈利也有明顯的周期性。但是當周期來臨時,盈利是翻倍、再翻倍的增長,股價也水漲船高,周期股的迷人之處就在這里。
這些成長型周期股具備什么特點呢?
2、成長型周期股的三個必要條件。
并不是所有的周期行業都能有這種投資機會,周期型成長股的需要一些必要條件。
一是行業規模要足夠大。
比如養豬行業,中國作為世界第一豬肉消費大國,2009-2017年間我國年均生豬出欄約7.0億頭,按照生豬出欄體重115公斤/頭、生豬年均價格14元/公斤計算,我國生豬產業的市場規模高達1.13萬億元,要是按照現在28元/公斤計算,市場規模更是達到了2.26萬億。
比如水泥行業,按照海螺水泥2019年年報,2019年全國水泥產量約為23.3億噸,同比增長6%,按照400元每噸的價格,市場空間接近一萬億。
比如萬華所在的聚氨酯行業,全球產能約800萬噸,按照2萬元每噸的價格,市場空間也有1600億。
行業空間足夠大,才能支撐足夠大市值的公司。
我們反推一下,假設一年二倍的公司,市值可能達到500億,按照景氣度好一點10倍PE估算,凈利潤需要50億。假設龍頭的市場份額20%,那么行業凈利潤需要250億,按照景氣度高的時候20%的凈利率反推,行業空間約1250億。
當然,理論上市場空間越大,可以孕育公司的市值空間也越大。君不見,很多投資者覺得牧原股份2500億市值都不高。
二是行業周期性強,行業處在上行期。周期性越強,公司盈利彈性越大,理論上公司股價爆發性越強,當行業處在上行期時,利潤爆發多。
比如養豬,看看2019年單季度牧原股份的毛利率和凈利率就知道了:2019年Q1-Q4毛利率分別為-10%、15%、42%和60%。假設成本都是100塊,那么售價分別為91塊、117塊、175塊和250塊,漲價之快、之猛歷史未見。
數據來源:WIND
比如華新水泥,毛利率低的時候只有22%,高的時候超過40%,凈利率低的時候只有1.7%,高的時候高達24%。
數據來源:WIND
總之,養豬、水泥2019年都處在行業上行周期之中。
三是公司的產能大幅增長。周期股那么多,為什么是牧原、華新和萬華化學,因為他們的管理層優秀,產能大幅增加。
如果公司股價想長期走牛,或者漲上去之后,回撤的少一些,一定離不開產能的大幅上漲。新的產能加上產品漲價,才能妥妥的帶來雙擊。
比如牧原的出欄量,2016年為311萬頭,2018年達到了1101萬頭,漲了二倍多。更牛逼的是,2020規劃出欄1750萬頭至2000萬頭。
簡單來說,就是豬多了。
比如華新水泥,2016年水泥及熟料產能為5270萬噸,2019年預期8000萬噸,增長了52%。
當然,以上只是三個必要條件,并非充分條件,僅僅是初善君歸納的三個條件而已。
針對行業來說,行業競爭狀態如何,是否存在無需競爭?是否存在行業反轉的催化劑,行業反轉如何判斷,比如豬價的反轉是豬瘟,水泥等大宗商品的反轉是供給側改革,其他周期性行業呢?
針對公司來說,對公司的管理層要求非常高,能否有魄力、有實力逆周期投資。公司與同行業相比,核心競爭力是什么,憑什么可以在行業逆轉時大鵬一躍隨風起,直上晴天九萬里呢?
這些隱性的東西很難判斷,這里只能根據過往進行簡單的推斷:優秀的大概率還將繼續優秀。
3、背后的產業邏輯
其實仔細想想,成長型周期股投資的背后大邏輯是什么?
一種是下游需求忽然的爆發,帶來產品價格供不應求。比如2015年新能源汽車爆發帶來的鋰的需求爆發,鋰價格短期漲了幾倍,也造就了一年幾倍的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但是很明顯,這種情況不說十年一遇,三五年也很難遇到一次。
第二是是很多周期性行業都是穩定的,很難出現需求的爆發,大部分的投資邏輯都是市場集中度提升帶來的市場份額的提高,同時由于偶發事件,導致行業供給下降,產品價格大漲。比如養豬是豬瘟疊加市場集中度提高,水泥是供給側改革帶來產品價格提升等等。
如果我們清楚了底層邏輯,那么選股時就會事半功倍了。
4、啟示
哪些周期性行業的公司滿足上面的三個條件,且存在市場集中度提升的大邏輯呢?又或者說哪些行業值得我們關注,等待下一波周期呢?
國泰君安列出了76個細分行業市場集中度提高的邏輯,初善君把符合條件的簡單判斷一下,然后后續在做深入分析。比如風電的金風科技、天順風能,油服的中海油服、杰瑞股份,防水材料的東方雨虹、北新建材,涂料的三棵樹等等。
數據來源:WIND
比如PTA行業的榮盛石化,比如輪胎的玲瓏輪胎,管材的偉星新材、永高股份,鈦白粉的龍蟒佰利,面板的京東方和華星光電,等等。
數據來源:WIND
比如生豬養殖的牧原、新希望,比如水泥的海螺水泥、華新水泥等。
數據來源:WIND
其實大家如果了解的比較多的話,想滿足三個條件,是非常困難的,很多行業要么不夠大,要么彈性低,同時符合條件的,初善君就沒看到幾個。即使有些符合了條件,現在又處在周期底部和股價底部的,好像一個都沒有。豬、水泥現在是行業頂部,油服行業剛剛轉差,太難了。
但是無論如何,這都是每一個股民都需要花時間跟蹤分析的事情,多跟蹤,多關注,等待爆發。
下一篇我們將建立一個成長性周期股的數據,也歡迎大家留言推薦,評論區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