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 id="sukte"><source id="sukte"></source></b>
      1. <b id="sukte"></b>
      <b id="sukte"><tbody id="sukte"></tbody></b>
    1. <source id="sukte"><menu id="sukte"></menu></source><b id="sukte"><small id="sukte"></small></b>
      1. <u id="sukte"><address id="sukte"></address></u>
          <source id="sukte"></source>
        1. 軍工行業機會如何,四大邏輯將助力軍工起航?


          2020年會不會是軍工板塊的大年?近期某些可笑的碰瓷越發使人覺得和平的不易,如果出現轉嫁危機,轉移矛盾的情況,其實一點都不意外。為此唯有強大的國防力量才是安居樂業的基礎。

          本文將對2020年軍工行業的邏輯進行梳理,從四條邏輯出發,挑選三個主要方向。

          一、 軍工指數穩步上漲

          2000-2019,國防軍工指數累計上漲259.04%,年復合漲幅4.87%,跑贏上證綜指(116.88%)。

          下圖為2000年以來軍工指數和上證綜指的走勢表現,可以發現軍工行業自2007年起,隨著資產整合持續推進,成為熱門品種,表現遠超大盤。

          二、 開支持續增長

          1999-2019年我國國防軍費支出由初期的1068.6億元增長至2019的11899.7億元,累計支出達到11.18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速達到12.8%。

          但我國軍費和全球主要國家相比,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SIPRI 數據顯示,2018年美國國防支出約為6588億美元,同期中國國防費總額僅為美國的26.94%;2018年我國軍費GDP占比約為1.23%,對比俄羅斯3.90%、美國3.20%、新加坡3.10%等,仍有較大差距;2018年我國人均國防費為176.7美元,相當于美國的1/16、法國的1/8、韓國的1/7,人均軍費處于低位。

          2010-2017年,裝備費用支出由2010年1773.59億元上升至4288.35億元,七年復合增速率為13.4%。裝備費在國防支出中的占比逐年增長,已從2010年的33.2%增長至2017年的41.1%國防軍費穩定增長+裝備費用占比持續上升,新型裝備研發及采購有望得到穩定資金支持。此外,武器裝備進口總額持續下降,自主可控標的采購比例持續提升。

          三、2020年軍工強周期

          裝備替代周期:軍改衍生出大量新裝備及老舊型號的替代需求,進而拉動武器裝備訂單需求。

          新品量產周期:多種新型號武器投入量產,為滿足軍隊擴編下武器裝備新增+替代需求提供保障。

          軍品采購周期:軍品五年采購開支具有"前低后高"的特點,在每個五年周期里,后兩年都是采購高峰,而2020年剛好是五年周期的最后一年,軍費支出將呈現補償式增長,軍品采購有望持續維持高峰期,重點武器裝備型號即將進入量產期。

          四、資產證券化需求

          目前軍工產業集團總體資產證券化率不足30%,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最后一年,各軍工集團需要完成資產證券率的目標,比如航天科技集團到"十三五"末的資產證券化率目標是45%,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的資產證券化率目標是從55%提高到80%。

          近幾年比較典型的資本運作是:2015年內蒙一機集團核心裝甲車輛軍品資產注入北方創業,后改名為內蒙一機;2016年8月,中航黑豹停牌啟動重大資產重組,中航工業集團將戰斗機生產主體沈飛集團置入上市公司體內;2019年11月,中國船舶工業集團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正式合并,中國船舶集團正式成立。相信后續還有更多的的整合和運作出現。

          五、 三個主要方向

          1、 信息化自主可控

          軍工電子信息化水平決定戰爭走向,自主可控的需求非常強烈,我國目前在軍用電子元器件領域已實現自主可控,但仍有小部分元器件依賴進口或仿制,國產替代仍有較大市場空間。

          假設未來十年我國國防預算增速將保持7%左右,裝備費用在國防費用中占比保持1/3不變,以美國信息化支出在裝備費中占比25%計算,預計至2025年我國軍工電子信息化投入累計將達1.5萬億元。

          軍機信息化的核心在于軍用芯片,這里主要考慮掌握軍用芯片自主可控能力和背靠我國軍用芯片核心主體這兩類公司,前者的代表有景嘉微振華科技火炬電子等,后者的代表有四創電子國睿科技、杰賽科技等。

          2、 航空軍機

          截止2017年底,中國各型軍用飛機總量約為美國軍機量的1/5,而且存在一代的水平差距;隨著未來差距的縮小以及艦載機的需求,未來軍機市場需求龐大,以國際主要型號殲擊機的平均價格為6.0億元人民幣計算,未來10年中國殲擊機市場空間將超5000 億元人民幣。

          我國陸軍空中突擊力量建設需求空間較大,假設未來國內武裝直升機數量達到971 架,武裝直升機數量與運輸直升機數量的比例達到1/4,按照國際主要武裝型直升機的平均價格 1.5 億元人民幣,國際主要運輸型直升機的平均價格1.2億元人民幣計算,軍用直升機未來十年近 2800 億元市場空間。產業鏈機會突出。

          3、 高端材料

          碳纖維復合材料(CFPR)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在航天航空領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T-300/800 等級碳纖維已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領域,未來CFPR在高端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占比將繼續提升。


          六、 核心龍頭

          1、 景嘉微:公司為國內航空圖形顯示領域自主可控絕對龍頭,公司圖形顯控模塊在軍用飛機市場中占據明顯的優勢地位,在空中防撞雷達、主動防護雷達及彈載雷達微波射頻前端等小型專用化雷達領域具有技術優勢。

          2、 海格通信:我國軍用通信、導航及信息化領域最大的整機和系統供應商之一,行業內用戶覆蓋最、廣頻段覆蓋最寬、產品系列最全、最具競爭力的重點軍工電子企業之一;主營業務覆蓋"無線通信、北斗導航、航空航天.軟件與信息服務"四大領域。

          3、 中航沈飛:核心產品為航空防務裝備,是國內殲擊機總裝唯一上市稀缺主體,被譽為"中國殲擊機的搖籃"。

          4、 中直股份:公司為國內直升機唯一A股上市龍頭,產品主要為AC全系列直升機。

          5、 光威復材:國內碳纖維行業龍頭企業,擁有碳纖維產業絕對優勢地位;是我國航空航天領域碳纖維主力供應商;公司主營的碳纖維是各類軍、民裝備最重要的候選材料之一,是國防裝備的關鍵材料。


          以上內容僅為個人總結,主要針對信息化自主可控、軍機、高端材料三個領域,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 分享 ——————

          熱門股票

          1. <b id="sukte"><source id="sukte"></source></b>
              1. <b id="sukte"></b>
              <b id="sukte"><tbody id="sukte"></tbody></b>
            1. <source id="sukte"><menu id="sukte"></menu></source><b id="sukte"><small id="sukte"></small></b>
              1. <u id="sukte"><address id="sukte"></address></u>
                  <source id="sukte"></source>
                1. 亚洲欧美婬色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