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盤
疫情嚴重的美國已經進入技術性牛市,而疫情影響逐漸消除的A股卻依舊原地踏步,的確令人憤懣。
原因很簡單:歐美在“大水漫灌”,而我們只是“精準滴管”。
不過,我的觀點依然不變:伴隨我國復工復產加速,以及未來進入到政策密集發布,4月份指數的重心大概率會逐步上移,只是過程可能會比較糾結。
昨天一個好的現象是:
兩市共成交6410億,量能繼續放大。另外,北向資金繼續逆勢流入51億。4月以來已經持續流入超300億了。
北向資金究竟在買什么
下面是北向資金目前的前20大重倉股:
可以看到:
1)北向資金的最愛仍然是:食品飲料、家電、醫藥等消費股。
2)以三一重工為代表的機械行業開始受到外資的青睞。
3)4月以來,北向資金開始逐步買入半導體、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等科技龍頭。說明,經過持續調整后,外資開始逐漸認可當前科技白馬的估值。
創新高的股票有什么特點
最近,不少股票在默默地創新高。
比如醫藥股重點以嶺藥業,昭衍新藥,恒瑞醫藥等;食品中的海天味業,妙可藍多等;基建股中的三一重工,東南網架,壘知集團,國電南自等。
大家發現這些股票有什么共同點了嗎?
第一,都在高景氣的行業中,比如醫藥,食品,機械等,它們屬于我說的消費和基建兩個大主線;
第二,公司都是真正的高成長績優股,而不是概念股。
我之前給大家總結過:股市中,短期看預期,中期看趨勢,長期看價值。
中期(1個月到1年)來看,行業趨勢向上或者說高景氣的行業,往往更容易產生大牛股。
但是,高景氣行業并不是什么都漲。規律是:第一波炒概念,第二波炒業績。只要拉長時間,是馬還是騾子就會非常清楚。
典型的如基建股,最早一波的龍頭宏潤建設,交建股份幾乎跌回了原點;而真正受益行業高景氣的東方雨虹,壘知集團,東南網架等卻不斷創出新高。
板塊點評
1)醫藥:
昨天兩市最靚的仔依然是醫藥(中藥,疫苗)。醫藥行業和醫療保健兩個行業的成交量高達900億,占全A總成交額的14%。醫藥方向已經被玩壞了,短期不能接力了。
2)石油:
國際能源署(IEA)大幅下調2020年石油需求后, WTI原油跌破前低,刷新18年新低。
剛剛,沙特能源大臣表示:opec+達成的減產協議將使全球產量降低2000萬桶/日,高出市場報道的970萬桶/日。這口氣跟特朗普很像。
我覺得,伴隨5月份減產計劃的真正實施,WTI原油有望反彈到30美元以上,也就是相比現在上漲50%以上。石油股可以關注下。
3)新能源車:繼續看好這個板塊。尤其是外銷占比小,受益于特斯拉國產化提升的公司。
交易
最近指數呈現震蕩格局,所以最好的交易策略是,圍繞消費和基建主線,跌了敢加倉,漲了能減倉。
就說這么多,接下來留言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