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老朋友都知道我持有汽車配件企業寧波高發(603788)有一段時間了,20元附近開始建倉,后來公司股價調整近20%,而2018年半年報依然延續了穩健的成長勢頭,所以股價下跌過程中陸陸續續進行補倉,周五的放量漲停后終于回到了持倉成本價附近。之前的兩篇跟蹤研報側重于企業質地的剖析,對寧波高發的總體評價為:逆勢成長、出色的成本控制能力、開拓新客戶的同時提高老客戶的產品滲透率,有希望由一個小而美的公司成長為細分行業龍頭。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看..里的歷史文章。今天著重從行業的角度進行研究,看看寧波高發所處的汽車配件行業正處于什么樣的發展態勢之中。
過去 10 年,國產家電、手機產業迅速崛起,有效實現進口替代,培育出格力、美的、華為、小米、老板電器等優秀企業,未來有望進一步搶占全球市場份額,成為全球龍頭,孕育巨大投資機會。2007 年至今,格力電器股價漲幅超過 30倍,美也不遑多讓,上市5年股價上漲7倍。
中國汽車市場從 2002年井噴以來,已走過四輪消費周期,其高峰分別出現2002-2003 年、2006-2007 年、2010-2011 年和 2013-2014 年,受居民消費升級或二次消費、庫存周期、經濟周期疊加等作用,汽車景氣周期基本貼近 3~4 年的消費周期規律。在數次汽車消費周期中,自主品牌的典型發展軌跡,都是由爆款新車型的周期所開啟,尤其在行業清淡的環境下,適時推出強力車型、抓住結構性機會尤為重要。例如,2011 年的長城H6、2013年的長安乘用車、2015年的吉利博瑞博越、2015 年的廣汽乘用車等。
汽車產業鏈比家電和手機更長、市場空間更大,國內上下游產業基礎初步成形,目前處于突破趨勢已成的投資黃金期,未來有望復制家電、手機的發展道路,成為中國具有長久潛力和空間的制造業支柱。由于汽車品牌較多,寡頭尚未形成,過去十年股價漲幅不及家電行業,2007 年至今,上汽集團漲幅不到 6 倍。觀察美國汽車股歷史走勢,漲幅最大的階段并不是汽車快速普及階段,而是普及完成之后,三大巨頭的集中度提升的階段。復盤福特汽車股價走勢,其在美國汽車快速普及的1960-1970年代表現一般,而在三大汽車巨頭集中度提升的1980-1990年代,則實現了超百倍的漲幅。未來10年的中國汽車行業,也是處在這樣的態勢之中,農村開始堵車了,汽車的快速普及階段已經過去,今后將是巨頭集中度提升和國產替代的過程,巨頭形成后所形成的成本優勢、提價默契將有助于汽車行業的增長質量提升。
觀察汽車行業發展史,整車巨頭和零部件巨頭存在明顯的共生關系,德美日跨國整車巨頭在快速擴張的過程中均孕育了零部件企業,也推動了零部件企業做大做強,零部件企業做大之后在細分領域引領技術變革,進一步推動整車企業的產品進化,整車和零部件廠商糾纏進化。因此,中國整車企業的規模擴張和結構升級將推動自主零部件企業做大做強。跨國零部件巨頭的出現有特定的歷史因素,中國可能出現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零部件巨頭,核心原因不在于汽車強國德美日整車強大并且出現了零部件巨頭,而是在于采購全球化時代,依托最大的市場實現規模迅速擴張形成原始資本積累、研發投入加大提升產品供應范圍和技術實力,成本優勢和靈活機制則進一步獲得更多的客戶認可與市場份額,中國持續增長的市場和消費升級的巨大潛力提供了生存的土壤,而日漸強大的制造業配套和規模化成本優勢則進一步提升零部件產商的綜合競爭力。
總體而言,汽配行業的投資優點在于:
一、汽車零配件不像整車,整車的消費屬性太強,消費者比較在意品牌,屬于心智消費。零配件由于是為整車廠商提供配套,最終靠的還是產品和服務的性價比,而這是長期可以習得的。
二、汽車零部件是我國進口工業品第二大品類,長期來看沒有理由這塊維持這么大的逆差,因此進口替代是一個長期的邏輯。這其中國產車崛起和新能源化可能是最重要的機遇,前者天然有利于國產配件廠商的滲透(比如日本品牌就很慢滲透進入),后者提供了一個繞開傳統精密部件的彎道超車機會。目前很多國內零配件廠商已經打入一線合資車廠,甚至直接出口海外一線原廠,自主品牌車過去幾年的崛起,國內零配件廠商也沒有缺席,這說明國內企業競爭力是可以走出來的,畢竟大多數汽車零配件并不像發動機或者芯片一樣高不可攀,更多的是經驗性的know-how,這些在長期的生產中是可以摸索出來的。
三、汽車配件企業成為整車廠商的供應商需要嚴格的認證壁壘,且日常服務屬于合作研發需要大量的協調定制設計所以客戶粘性較強。生意的壁壘是比較高的,下游又是海量市場空間,成功奪得多個細分市場龍頭的公司會是大市值公司。國內很多企業由于后發,在精益生產、智能制造、自動化方面反而很有優勢。
與手機零部件商相比,汽車零部件更復雜和非標準化,進入門檻更高,雖然汽車配件價值遠高于手機零部件,但手機市場巨頭壟斷一款機型動輒放量幾千萬,手機型號更新頻率半年汽車型號更新則緩慢得多。所以定性而言手機配件商容易高彈性(切入大客戶熱門型號),但競爭格局變化多。汽車零件放量相對就慢,但一旦在某個細分專業領先就更容易形成長期優勢被替換顛覆的難度更高。
四、海外一線整車企業的利潤率長期徘徊在低個位數水平,一線車企是有降成本動力的。不少車企最賺錢的市場就是中國市場,國內零配件企業性價比普遍優于國外同行,進口替代的邏輯是存在的。
五、汽車是人類第一大工業品,中國又是世界第一大汽車生產和消費國,天花板很高,這個行業理應誕生國內優秀玩家。六、很關鍵的一點是目前市場大跌,很多公司的估值確實非常,市盈率大部分在十到二十倍。
汽配行業的投資缺點在于:
一、下游非常強勢(對目前國內零件商是這樣,但本質上這取決于零件商的技術創新和不可替代性,比如博世這種公司對國產車和二三線品牌是很強勢的,車廠很多時候要看他的臉色,這也是國產車推動國產零件替代的一個因素),每年產品基本都要被迫降價,資產重(但現金流不見得差),由于汽車產業周期波動較大自身固定成本高因此也容易受到行業波動影響。進入壁壘高的另一面就是擴張新客戶和放量比較緩慢,產能節奏不對也容易措施機會
。二、汽車零部件業包含類別實在太復雜,其中技術復雜度、毛利率以及市場格局相差非常大,很難一概而論。從上面的邏輯推導,產品技術標準高直接進口替代的,下游占據勢頭最好的優質國產車龍頭的,打通了著名外企車廠供應壁壘的,有新能源重要配件產品的,可能更值得長期關注。當然高效經營管理精細,有產業雄心更是好公司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