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 id="sukte"><source id="sukte"></source></b>
      1. <b id="sukte"></b>
      <b id="sukte"><tbody id="sukte"></tbody></b>
    1. <source id="sukte"><menu id="sukte"></menu></source><b id="sukte"><small id="sukte"></small></b>
      1. <u id="sukte"><address id="sukte"></address></u>
          <source id="sukte"></source>
        1. 格力,買到即賺到

          說起價值投資,白馬股,$格力電器(SZ000651)$ 是所有投資者都繞不過去的。不管是作為20年來回報率最高的股票之一,還是基金機構必須標的,格力的關注度從未下降。很多投資者都在格力上斬獲頗豐,大家都說它好,那么好在哪里?

          過去幾年,關于空調行業天花板,以及空點行業門檻低的威脅論層出不窮,但是直到今日格力的增長依然穩健。作為懶人,你可以持續持有格力而不問為什么,但是投資者不能靠運氣賺錢,我從幾個比較主要的角度來看一下格力的護城河到底在哪里。格力,以空調業務為主。

          連續多年市占率第一,蟬聯質量自由、評價最好、售后最好等稱號。多年專注于主業,是格力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格力在新的智能裝備業務上下了很大功夫,可能會成為新的增長點。

          財務數據和增長能力也好的一塌糊涂,作為一個制造業,長期ROE能達到30%真是一個奇跡。除了15年度空調行業清理庫存等因素,格力的業績穩步增長。

          格力的核心競爭力來源于多方面,渠道、供應鏈管理、營銷、質量、研發等等,我們一條一條剖析。

          1.渠道

          相比于老對手美的,格力自建渠道并鋪遍全國已然是一樁美談。當年國美蘇寧如日中天,家電行業紛紛進駐,唯董明珠悍然拒絕,力保中小經銷商。直至今日,大型賣場里仍少見格力出現,專賣店是格力主要的銷售渠道。采用經銷商的好處是什么,格力為何如此執著于掌控經銷渠道?相比于廠家直銷,經銷商是先采購貨物,再賣出去,其實算一個小老板,給自己打工。銷售是給別人打工,經銷商是給自己打工,動力完全不同。

          所以,經銷商比廠家自己的銷售員更能賣貨,更能打拼市場,因為他賣不出去貨就砸手里了,承擔不起這個損失。雖然經銷商在賣空調上更有優勢,但也有自己的問題,就是難以管理。因為經銷商和廠家是合作關系而非雇傭關系,所以廠家的命令并不能管控經銷商。這就會導致諸如區域竄貨,出現假冒偽劣產品,價格體系混亂等情況,事實上很多小品牌都會有這些問題頭疼。對于經銷商來說,他不會對品牌負責,只要能把貨賣出去,哪怕牌子垮了也無所謂,不干這家可以干另一家。

          再加之大部分廠家通常會給經銷商賬期,這就相當于經銷商其實自己沒掏錢就拿到了貨去賣,那么他們的立場就跟銷售員差不多。能賣就賣,賣不出去逼廠家回購退貨,甚至跑路不干,反正自己沒有投錢在里邊。

          針對這種情況,一般有實力的廠家是要求現款現貨。而格力首創預收款制度。大家都知道格力向來淡季壓貨,要求經銷商提前訂貨,提前付一部分定金,這個比例大概在30%左右。

          大家注意,這個安排可不是誰都玩得起的。經銷商通常資金并不充裕,為了付定金需要去借高利息的貸款,經銷商可不傻,這個資金成本會算到格力頭上。當他們跟格力進貨時,就會要求格力打折優惠來彌補這個資金成本。付出這么大代價,好處主要有兩點。付了定金,經銷商就聽話了很多,畢竟錢已經打過去了,不聽話心里慌啊,

          格力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經銷商發號施令

          如果說現款現貨至少保證了下個月經銷商任勞任怨,那么預收款就是保證下半年經銷商都得任勞任怨的干。

          其實美的也在干這個事,但是格力從一開始就這樣干,阻力更小。明顯看出格力的預收款比例更高,預收款./營業收入的比例其實代表了對渠道的掌控程度。這方面格力更勝一籌。既然預收款這么好,為什么只有少數廠家這么干?首先,你的產品要好,緊俏好賣,經銷商才會接受這么苛刻的預收制度。這一條就打敗了大部分人,

          其次,哪怕你產品再好想通過預收來約束經銷商,也會嚇走很多人,格力當初也是做了很大犧牲。不是每個企業家都有魄力的。

          我們看格力的報表會發現,格力的存貨非常少,根本不像一個制造業企業。再看存貨分類,會發現它的庫存商品比例明顯低于同行業。這是由于格力把存貨全部分配給渠道了,由渠道經銷商承擔了庫存,好處是不用擔心存貨積壓,經銷商會拼了命的去賣。那么要觀察存貨規模怎么辦,觀察經銷商。還是看預收款,如果今年經銷商也就是渠道庫存高位,經銷商賣都賣不完,肯定沒有動力打太多預收款來訂貨。

          如果今年銷售火爆,經銷商肯定拼了命的打錢訂貨,生怕提不到貨,那么預收款的比例就會明顯增高。

          2.供應鏈

          上文說了銷售端,這里來看供應端。供應鏈決定了兩個重要的東西,

          一是成本,

          二是質量,這個兩個都是企業的命脈。首先看成本,制造業有個詞就規模效應。生產100件和生產10000件的成本是截然不同的,涉及到開模,開機,工人安排,配送,原料采購等等問題。量大,可以安排集中連續生產,所以有的廠家寧愿降價也要把銷量提上去。

          量變工法變,

          工法變了成本就會降下來

          最明顯的例子在汽車行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爆款車的打折特別厲害,這就是產量大增后成本急劇下降的結果。那么廠家如果才能發揮好規模效應的優勢呢?這就是剛才說到的預收款的第二個優勢。格力通過預收款的方式,提前3個月拿到了所有經銷商的訂單,這樣就對全年生產的量有了大概的估計。有了訂單保障,就可以放心安排采購生產計劃,通過集中購料集中生產的方式,將成本降到最低。成本降低了,多出來的收益可以用來改善質量,也可以用來降價討好消費者。經濟學需求定律告訴我們,價格降低,需求增多。于是銷量擴大,成本更低,形成良性循環,最終就表現為遠超同行業的實力。

          還是那個問題,為什么別人不能這樣做?前提是格力有預收款制度,通過把所有經銷商的訂單集合在一起,對來年的生產已經有了明確的數據。再通過供應端的安排,享受規模效應帶來的成本下降,整個是相互配合的。有人問,提前三個月訂貨,萬一經銷商判斷錯了怎么辦?作為經銷商,離市場最近的生意人,他們對市場的敏感性是最高的,看得到賺錢的可能性他們才會出手。而且即使有部分判斷錯誤帶來損失,成本下降的收益也遠超過這些損失。而其他廠家,大都是臨時訂貨,即下游來了單子才臨時生產。即使提前備貨,也不敢備太多,因為很容易庫存積壓,制造業的庫存積壓是很可怕的事情,輕易吞噬掉所有利潤。

          格力大頭是集中備產,少量是臨時補貨而其他廠家大頭是臨時生產,少量是提前備貨,成本差距明顯,毛利率差距明顯

          還有一點,應付款。這個指標跟預收款是對應的,它的左右就是試探上游的降價空間。通常來講,當應付款的周轉天數放長(即上游愿意接受更長的賬期),即意味著有降價空間。為什么要試探?格力在外協廠買零件不同于我們買水果方便面,我們賣的商品價格很明確,經過了市場的驗證。但格力的很多零件是獨家采購,根本沒有市場定價,上游有多少利潤空間格力不是很清楚。如果直接問,上游一定哭窮。來硬的不合適就來軟的,應付款的周轉天數,可以通過在檢收、入庫、回執等流程安排上卡時間,從而變相延長,如果上游利潤空間小,自然激烈反恐;如果上游利潤空間很大,就容易讓步,再加上同為制造業企業,格力有對成本有一定了解,很容易逼迫上游延長賬期。當賬期延長的一定程度,格力會要求上游降價,同時賬期恢復到最初的安排。

          所有,應付款周轉的不斷延長,就意味著成本降低,毛利率提升。

          剛才說的是成本,現在說質量。

          如果大家細看格力的年報,會發現格力的主營業務收入有絕大部分來自于制造業,但還有超過10%來自于其他。這個其他,就是原材料的銷售收入。為什么格力會賣原材料,主要是為了掌控質量。格力空調的很多零件是通過外協廠來制作,那么如何保證品質呢。格力自己去市場上采購鋼材等優質基礎材料,將其賣給外協廠,由外協廠生產好之后再購回,同時派人監督生產。這就防止了外協廠在原材料上以次充好。其他類的營收,就是賣原材料的收入。

          大家都說格力質量好,不是沒有來源的,對于上游的控制到如此地步,品質怎能不好。市場的普遍做法是要求外協廠采購指定原料,但陽奉陰違居多,而格力寧愿多花些成本也要保證質量穩定。16年格力營業成本915億,其中的材料成本大概為30%,也就是300億左右。而當年格力的其他業務收入為150億,也就是說格力自己采購供應了近一半的基礎材料。格力的自主供料是最多的,所以為什么格力最貴,因為材料是最好的,質量是最好的。

          3.銷售返利

          關于格力的銷售返利,是很多人關注的重點,也是很多人詬病所在。這塊的情況實在太復雜,局外人都只能是管中窺豹。簡單的來講,就是格力在當期預提費用,作為對經銷商的返利和支持,待以后行業不景氣或者支持渠道時候發放。而這個發放不是現金,是實物發放,也就是經銷商進貨時可以抵扣,相當于變相降價。這一點在行業很普遍,如茅臺,五糧液,甚至伊利等。

          這一塊累積的越多,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就越強。遇到行業蕭條之時,格力可以通過這里釋放一部分支持渠道,行業景氣的時候就多計提一點,跟存錢罐一樣。大概邏輯如此,具體的財務怎么做賬怎么計提,我財務不過關就不獻丑了,雪球有很多大神分析的很透徹。

          4.護城河

          說了這么多,大家可能已經發現,所謂格力的護城河,不是一句兩句話說得清楚的。下游,自建渠道,通過預收款掌控經銷商,并為上游集中生產打好基礎。上游合理備產,降低成本,省出費用來改善質量,積極研發。通過質量提高,幫助下游更好的額銷售產品,源源不絕,它是一個首尾相連的因果關系,這才是格力護城河的真面目。制造消費行業不像科技股,一個大技術突破就能干掉所有競爭對手。制造業的優勢是一點一滴積累的,通過一些不起眼的小問題,甚至是在采購安排、銷售規劃、渠道管理、存貨控制、內部制度、部門設置等等方面,可能單獨一個點改善的效果不明顯,當這些問題累積起來,就是行業龍頭和普通企業的區別。企業的勝出,一定是產業鏈的勝出。格力在空調這產業鏈上占據了主導地位,指揮上下游的供應和分工,整條產業鏈脫穎而出,而作為指揮者,格力理應獲益最大。產業鏈由誰來主導,這還是一門學問。

          公司里為什么老板做主?他既不懂一線生產,又不直接面臨銷售,但他各方都懂一點,所以才做全局管理。如果銷售做老板,或者生產部門當老大,這個公司的導向就會出問題,生產和銷售就無法正常配合。把公司放大到整條產業鏈也是一樣,如果下游渠道做主,指揮整條供應鏈,這就像A股很多藥企,銷售導向型,質量不咋地。如果上游做主,就像某兩個鋰礦公司賺足了錢,而產業鏈卻沒有起色。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很多事情能透徹一些。如電影行業,本該是電影制作廠家主導,然而下游明星太過強勢,吞噬了大部分利潤,所以電影公司很難走出來。反而迪士尼通過自建IP,一枝獨秀。作為前幾年的熱門股長城汽車,也是國產車里面的佼佼者,長城對于供應端的管理就非常到位,對于成本控制上很有幫助。能夠指揮好產業鏈,企業就越容易戰勝競爭對手。

          5.董明珠

          格力走到今天,跟董明珠分不開。如果不是董明珠的固執和倔強,格力的很多創新或許也留不到現在。可能她犯過錯,但她在對格力渠道的建設,以及內控的管理上貢獻是毋庸置疑的。企業家的職能是企業質量的重要一環,老巴在選企業時就非常關注CEO的品質。哪怕是狼性的團隊,也需要一只頭狼來帶領。時至今日,董明珠面臨退休。但格力已成為龐然大物,其既有的管理制度和企業文化已經形成,哪怕換一任CEO,也難以改變這個慣性,格力依然會在目前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6.結論

          說了這么多好的,不好的也有。那就是行業,畢竟空調是耐用品,不像消費品那么樂觀。但是以目前空調行業的增速和保有量,近幾年說行業問題還是杞人憂天了。總的來講,格力肯定值得買。至于什么估值買,這個簡單,對于一下歷史估值圖,估值低位買入就行。

          格力歷史上最高不過20倍PE,長期在15倍PE一下,有人認為市場定價錯誤,對這一點我不敢茍同。

          一來行業確實有隱憂,

          二來制造業普遍估值低,且格力專注于空調一個品類,確實容易產生一眼望到頭之感,或許以后智能裝備業務展開后會有好轉。

          作者:韓道子

          —————— 分享 ——————

          評論 28

          • 帽子Cap 2018-09-23 22:24

            出貨了

          • 鵲橋仙zhyo 2018-09-23 08:28

            轉發了

          • 985OOO 2018-09-23 05:02

            虧死你

          • 鋼鐵俠009 2018-09-22 06:43

            值得擁有的一支好股票

          • 早晨那么美 2018-09-21 12:54

            馬上要分紅了 不建議進

          • 大象無形58454902 2018-09-21 10:29

            前段為什么跌流出七億多!

          • 碧水蒼山 2018-09-21 09:23

            討厭董明珠,怎么喜歡格力!

          • James65973513 2018-09-21 08:55

            公司是好公司,現在股價高了,誰買誰做死

          • 資深證券投資人 2018-09-21 08:53

            我希望大家能夠收藏這編文章,過個半年再來看,也許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股災后十幾塊的格力不好,偏要到了三十多塊來啥吹

          • 冷眼觀史HK 2018-09-21 08:23

            格力最大的護城河是董明珠!董之后,真就難說了!!

          • 長征595 2018-09-21 08:09

            要是換了董明珠會是什么樣,我想大家已經猜到了。

          • 雨文芯 2018-09-21 07:33

            格力不愁賣,壓貨或強賣員I

          熱門股票

          1. <b id="sukte"><source id="sukte"></source></b>
              1. <b id="sukte"></b>
              <b id="sukte"><tbody id="sukte"></tbody></b>
            1. <source id="sukte"><menu id="sukte"></menu></source><b id="sukte"><small id="sukte"></small></b>
              1. <u id="sukte"><address id="sukte"></address></u>
                  <source id="sukte"></source>
                1. 亚洲欧美婬色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