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簡述
天壇生物于1998年公司上市,主營疫苗與血制品的研發、制造、銷售。2008年收購控股股東下屬企業所持有的成都蓉生藥業有限責任公司90%的股權,擴大了血制品業務規模。2017年1月至5月轉讓了旗下疫苗子公司北生研和長春祈健全部股權,子公司成都蓉生向中國生物收購了其持有的貴州中泰80%的股權,自此天壇生物成為血液制品專業化公司。于2017 年10 月至2018 年1 月,向中國生物現金收購成都蓉生10%股權,并由成都蓉生向上海所、武漢所及蘭州所收購上海血制、武漢血制及蘭州血制100%的股權。2018 年1 月,天壇生物收購貴州血制剩余20%股權,完成重組。
二、股東會問答紀要
投資者提問1:疫情對咱們公司的影響?
管理層回答:生產方面基本沒有影響,其實從春節到現在,幾家工廠沒有停工。采漿站受影響,5月底恢復采漿后,比我們預期的好,但是能不能恢復到正常水平,把損失補回來,還要看下半年的情況。
追問:現在的庫存血漿能供多長時間生產?采漿量會不會影響后面生產?
管理層回答:咱們說期初存貨吧,存貨大概是18億-19億,血制品生產周期大概9個月,意味著期初存貨有希望保障今年的銷售。疫情影響采漿,后面采漿也要看實際恢復情況,但是主要影響的是明年的增長。當然還有個大的趨勢,就是這次疫情對整個行業都是正面的影響,當然影響落到數據上面還需要一段時間。
投資者提問2:roe現在比較低,后面有什么規劃?
管理層回答:我們是把原中生下屬的血制品,五家公司合在一起,但是五家公司分散生產,每家產能還達不到很好地效率,正在整合之中。這幾年的數據來說,大家可以看到,從單個漿站的采漿量到血漿的利用率整體其實也有很大提高,正在做這個事。
追問:大概有個幾年的規劃嗎?
管理層回答:具體規劃以公開信息披露為準,天壇生物做為上市公司,力爭做到比大家期望的更好。
投資者提問3:科研方面是否還有加大投入的可能性?
管理層回答:科研上,天壇過去三年做了大幅調整,按照效率性、可行性來梳理產品線。目前研發進展每個月向董事長匯報一次,效率、速度都在提升,未來兩三年的成長還是可以預期的。
投資者提問4:年報中提到公司的采漿量,投漿量,銷售收入等方面,這都是位居全國首位的,規模優勢明顯。可是我發現在跟同行業的一些企業比較的時候,咱們天壇的毛利是最低的。比如華蘭生物的血制品毛利是57.14%, 上海萊士是64.15%,然后咱們天壇是49.6%。所以就想問問這個毛利最低這種情況是為什么哪?是咱們產品結構的原因?還是說咱們經營效率的問題?這一塊咱們公司這邊未來如何改善?有什么具體的措施嗎?
管理層回答:目前是塊頭大、肌肉不強健,原因哪兩個因素都有。經營上,公司下轄的五家公司效率和規模不一,拉低了整體的盈利能力。品種上,每家公司具備的獲批文號數量多寡不一,生產的效益也不同,同樣拉低了盈利。
措施上一是注重管理,整體效率上做提升。一是科研上補短板,增加每個企業的產品項目。
還有一個因素是不均衡,存在一些比如文號多的公司漿量少,文號少的公司漿量多,造成生產效率不高,我們正在調整。把以上三個問題解決了,我們相信我們的效率會提升。
投資者提問5:公司在剝離了疫苗業務之后,目前專注于血制品,那么血漿的獲取是很重要的一環。在年報中提到公司在全國13個省設立采漿站58個,在營是52家。請問除了這58家,未來公司還有長遠什么計劃嗎?比如云南有沒有新設漿站的計劃?
管理層回答:其實去年天壇獲批的漿站數量是最多的。但是漿站的獲批、建設、驗收到采漿,真正達到設計采漿量需要一個時間過程,短期反映到財報數據上,開的新漿站越多虧的越多,因為只投入沒有產出。天壇生物專注于血制品行業,非常重視采漿工作,除了采漿站的設立,還在發展新的獻漿員,年齡構成趨于年輕化,對于長期發展都是利好的。新建設的幾個工廠,設計產能很大,后面都會考慮配套建設采漿站,但是設立多少,其實漿站的申請會受到一些限制,我們會盡力去做,也會爭取大股東的支持。
所以明確兩個結論,漿站肯定還會擴建、新建,現有漿站會致力于提升采漿效率。
投資者提問6:公司在年報中對未來有一個很清晰的發展戰略規劃,我想請問一下,在提升血制品綜合利用和擴充重組凝血因子類產品線上,公司目前有什么困難嗎?技術上、儲備上,公司有什么計劃去克服哪?
管理層回答:任何企業都需要創新,儲備新一代的技術和產品。像重組因子類產品,從技術工藝、質量指標,跟血制品產品不相干的,我們在做這個,但是這屬于中長期的計劃了。
追問:那這個中長期有個規劃沒有?比如大概需要幾年才可能實現?技術難題在哪?這塊比較專業了,想聽聽公司的專業性的解讀。
管理層回答:規劃肯定是有的,但是還是要以公開信息為準,我們做出各種規劃時也比較保守,因為做出承諾是要兌現的。而且規劃執行的過程中會面臨各種變數,當然我們對于天壇的中長期規劃還是很有信心的。
投資者提問7:咱們永安的1200噸基地建成后,蓉生基地是繼續生產哪還是做其他用途?
管理層回答:目前我們計劃永安基地建成后,所有生產都要挪過去,新基地用了更多新技術、新產品,效率更高。蓉生原有基地如何利用還在做下一步的規劃。
投資者提問8:靜丙和血制品適應癥的推廣?
管理層回答:靜丙是未來血源性血制品一個主要的品種,適用于很多重癥、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很多慢性病,還有很大的挖掘空間,近似于一種萬能藥。天壇從2018年一直在加大推廣,終端市場和臨床的拓展。我們先從重癥開始,這個最容易,然后慢慢向免疫系統疾病、慢性病拓展,一步步來。2019年采漿量是1700多噸,后面我們會進一步提升采漿量和增加靜丙的規模。大家看公司公告可以看到,我們的新一代靜丙已經在按照計劃推進,臨床適應癥方面還有很大可做的文章,我們都在配套在做,我們非常看好未來天壇的靜丙在臨床上發揮重要的作用。
投資人提問9:天壇的行業占比情況和與競爭對手相比,具有什么優勢嗎?
管理層回答:我們說是龍頭企業,其實就是塊頭大,采漿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市場占有率不夠四分之一,略差一點。然后因為現在這個兩票制,我們的靜丙、白蛋白主要是直銷醫院,二甲、三甲醫院,報告里提到了,終端醫院像去年7000多家,今年15000多家,進終端醫院的速度還是很快的。
我們還是具有一定行業壁壘的,比如核酸檢測,現在基本是按照我們的標準在做核酸檢測,我們這個核酸檢測成本高一點,但是提升了行業的進入門檻。說好一點叫引領標準,說不好聽的叫技術壁壘,這是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再有就是質量保證,像我們多少年沒出過問題了,不然現在賺錢很爽,一旦出問題,一夜之間會回到解放前。
投資人提問10:血制品有沒有提價的可能性?
管理層回答:提價哪,我們也希望提價,但是血液制品講究救死扶傷,很矛盾的。平時哪沒有提價的空間,像新冠這種情況下,提價有違道義,我們還是以提升科級含量為主攻方向。管理上扁平化、提高效率為主。
投資人提問11:未來有沒有股權激勵的計劃?年報中提到行業空間很大,未來三年行業怎樣的一個規模?
管理層回答:目前天壇的激勵機制還是可以的,跟民營企業的股權肯定是趕不上,但是比以前有大幅的提高,特別是研發方面。應該說激勵方面不是最好,但是肯定也不是最差,大家還是要對企業有信心。
發展空間就是十四億人嗎,各種各樣的需求很多,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的。
二、股東會的一些感受
1、管理上還有不足。
天壇生物做為一家老牌上市公司,召開股東會肯定是很多次了,但是感覺現場管理有些散亂,會議流程中銜接的也不好,明顯缺乏事前的準備與協調,近似于現場臨時安排。
2、管理層的態度。
應該說以楊曉明董事長為首的管理層,在回答問題當中態度還是很誠懇的,直面問題,沒有回避或者遮掩,這點我覺得很好。
舉一個現場的小例子,在投資者提問roe為什么低時,公司高管回答比較籠統,楊曉明董事長當即攔住,自己為投資人作答,原話我記得是這樣:“別繞來繞去,就是不行嗎,手里攥著五張牌打的稀爛,要是五家都是蓉生不就強了”。
對于這種坦誠,我很欣賞,所以后面發言時還特意感謝了一句。沒有完美的企業,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企業管理層能夠清楚的抓到癥結所在,著手去改善就很好。
3、這次參加股東會,最大的感受就是信息量很大。很多東西真的不是在家看看報表就能看出來的,所以我把股東會上的問答以文字形式整理出來,希望能給血制品行業的投資者提供一些第一手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