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大家都喜歡用復星醫藥和恒瑞醫藥進行比較,知道最近兩年,兩家公司差距正在進一步拉大,恒瑞醫藥市值已經達到了5500億,而復星醫藥還在1000億左右,是什么造成了兩家起來差距如此之大。
我們先看看財務報表,復星收入和恒瑞兩者相差不大,毛利潤低于恒瑞35個百分點,資本投入回報率大概是恒瑞的四分之一,總資產回報率也是四分之一,凈利潤是恒瑞醫藥的百分70%左右,通過幾項對比發現,是恒瑞被高估了還是復星被低估了呢。
造成市值差距的主要原因來自于戰略,截止目前復星主要的收入來自于高端仿制藥,醫療器械,創新藥,抗腫瘤藥其實最近一直發力,可惜收入占比非常低,醫療器械的收入占比也非常低,所以市場給了它仿制藥的估值。
由于公司仿制藥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并且通過自銷渠道國藥集團代銷,產品豐富,品種齊全,多病種并存,從而能夠穩定公司現金流用來支持研發。在研發投入上和恒瑞醫藥差不多,特別是2017年后正在加速推進,目前出現了一些成果,但對公司營收影響不大。
公司持續加大包括小分子創新藥、單克隆抗體生物創新藥及生物類似藥、CAR-T 細胞藥物等在內的研發投入,積極推進藥品許可引進和注冊以及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工作。截止2019年12月31日本集團制藥業務的研發投入為 31.31 億元,較 2018 年增長 39.12%。截至報告期末,本集團在研新藥、仿制藥、生物類似藥及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等項目 264 項,其中:小分子創新藥 19 項、生物創新藥12 項、生物類似藥 21 項、國際標準的仿制藥 133 項、仿制藥一致性評價項目 49 項、中藥 2 項;此外,引進項目 28 項,其中:進口創新藥 8 項、進口仿制藥 20 項。主要以仿制藥為主,創新藥正在加速。
這是公司過去三年努力的結果,已經有重磅藥開始出現,是由復星醫藥的子公司上海復宏漢霖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主導進行,目前該公司已經被分拆準備科創板上市,屬于生物醫藥行業,其實也是復星醫藥未來最具有看點的子公司,未來三年盈利能力值得期待。
公司的三大業務板塊,其中藥品制造與研發主要包括仿制藥研發制造,由子公司桂林南藥主導,收入占據了大部分,未來不可能有所改變。創新藥主要通過復宏漢霖和,重慶復創醫藥進行投資研發, 醫藥器械和醫學診斷業務主要由復星宏創推進研發工作,復星醫藥產業主要是進行全面投資,包括對海外投資,復星實業從事收購和醫藥服務的投資,公司業務涉及全產業鏈,多元化,并且子公司很多,獨立開發,最終并表,最后通過自營和代理銷售,主要是通過參股的國藥股份推進。
其實公司在2019年轉讓了一些控股的企業,比如出售民營高端醫院和睦家,由于三塊業務中,醫療服務目前增長不明顯,占比不大,扣除轉讓投資收益后其實是下降20%,這一塊業務沒有任何競爭力,并且拖累了企業的盈利能力,未來是否進一步出售醫院業務是關注重點。至于醫療器械,包括新冠肺炎診斷試劑,肝癌診斷試劑,達芬奇手術機器人,都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增長較快,相對和原來的醫藥制造業務有一定的協同效應。可以繼續重點發展。復星醫藥應該減少多外投資,特別是海外投資, 增加了財務成本,目前公司的財務成本是恒瑞醫藥的5倍以上,嚴重侵蝕了利潤率。
下面這張表是公司對外許可投資的項目,其實并不是原創,競爭還非常激烈,很多藥物都是輔助用藥,屬于醫保中的乙類藥,會收到一些控制,沒有必要搞這種投資。還有原料藥藥物,其實也可以轉讓,未來采取合作方式,這樣可以減輕負擔,收縮戰線,將更多資源投入到創新藥研發中。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以上思路不代表股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