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N只占業務的很小一部分",隨著某上市公司的一紙公告,連日來爆紅的NMN概念終于迎來"冷寂",相關企業均應聲跌停。
注:相關企業當前股價
有股民認為,從 6月份的不置一詞,到7月份突然開始密集回復相關話題,如今又稱其并非業務重心,雖然其中并無違規操作,但其中也頗有蹊蹺。
其背后的原因,可能與另一重量級NMN企業基因港近日的一場會議有關。
NMN行業龍頭,李逵還是李鬼?
據悉,在一場7月15日的主題電話講座中,基因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裁王俊稱,基因港浙江余姚100噸NMN工廠已試產成功,預計可拓展80萬用戶需求,并已計劃未來將產能提升至萬噸以上。
有專業人士認為,目前國內擁有該物質生產技術的企業極少,而基因港長期以來就以"全酶法"技術占據產能優勢,隨著這一優勢進一步擴大,起步較慢的內地面臨更加嚴峻的市場競爭。相關企業方面或許正是考慮到遠期收益風險較大,選擇對NMN市場抱觀望態度。
部分媒體將相關企業形容為"行業龍頭",顯然是對該領域了解不夠。7月13日,中信證券研報指出,目前國際市場主要由基因港與兩家國外企業主導,而基因港系內地唯一具有實際大規模生產能力與意圖的企業。
除此之外,國內另一家具有生產實力的企業雅本化學,此前在接受面新聞采訪時,曾表示:"目前NMN項目還在建設當中尚未投產……NMN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而兄弟科技等相關企業,也明確表示沒有實際生產能力。
本土NMN市場未來動向如何,可能與基因港關系更為密切。
NMN是不是"智商稅"?不一定
產——漲。不怎么產——跌。產不了——跌停。股市的波動,證明了NMN鮮明的投資吸引力。
數據顯示,雖然該行業整體單價高懸,屬于奢侈性保健品,但以基因港旗下"艾沐茵"為例,其在京東等,短期內已獲得4萬多條正面評價,足以反映該物質較強的市場價值。
不過在NMN概念爆紅過程中,不乏唱衰之聲。有媒體稱,該物質效用不明,且無臨床實驗認證,純屬"智商稅"。
中信證券研報顯示,NMN是煙酰胺單核苷酸的縮寫,人體內原本也有該物質存在,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Nature 、Science 、Cell等頂尖期刊都曾若干論文從激活干細胞、修復DNA等角度闡釋了其抗衰老的機制。
今年5月,Nature還將其列為"具有良好應用前景的抗衰老物質"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東京大學、慶應大學醫學院等近年來已展開多起臨床實驗,并曾表示該物質通過Ⅰ期安全性測試,個別企業如基因港還獲得美國FDA-GRAS認證。不過,在功效上,依然還處于臨床數據收集階段。
總的來看,NMN本身是否為"智商稅",只能說是見仁見智。
NMN概念潛力仍在,可期待下一次爆紅
據人民網報道,中國發展基金會近日發布《中國發展報告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政策》,并預測到2022年左右,我國65歲以上人口將占到總人口的14%,到2050年,65歲以上人口或將超2億人。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按照我國各年齡段保健品市場滲透率,以及不同年齡段使用NMN情況,NMN每覆蓋1%國內保健品市場,對應市場規模為304億,如能覆3%的市場,保守估計市場規模將上千億。
此外,據今年京東618戰報顯示,營養保健區前十中,有四家以NMN為核心單品,并由基因港獲得成交量第一。可以預見,NMN概念雖已降溫,長期來看走勢依然積極。一旦臨床實驗取得進展,下一波爆紅可以期待。
同時,研報還認為,基因港艾沐茵依靠獨特"全酶法"技術,在成本和純度上依然有較大領先,內地企業雖然在人力和效率上有先天優勢,但長期內仍將普遍處于追趕狀態。而據基因港總裁王駿稱,其已計劃于進行港股IPO。
評論 1
趙冰峰財經 2020-07-16 21:43
NMN最近股市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