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來了!”這是提倡買好股、做好人、得好報的李大宵2018年說的。
A股現在處于什階段?
“100%牛市初期!”
這是牛人林園說的。
本韭菜也認同,牛市只是時間問題。
可能有人反對說:貿易戰、中美交惡、地緣政治、疫情等等造成企業生存都成問題,有牛市的條件嗎?
我覺得恰恰相反,正因此等原因,更要啟動牛市。以下是本韭菜的分析,歡迎指正。
第一、數據分析判斷。我上一篇文章寫了A股5個牛市的過程(沒看過的朋友,可點擊瀏覽下),從第二至第五個牛市數據取平均值,可得到以下數據指標:
一個牛市平均用時:73個月;
底部至頂點平均漲幅:347.84%;
牛市上漲平均用時:36個月。
頂點至底部平均跌幅:57.01%;
熊市平均用時:37個月。
以此推算,得出A股的第六個牛市的數據如下:由19年1月2440.91啟動,上漲至今已用去20個月,那么在未來16個月左右,上證指數可能會漲至8490點左右,然后進入三年左右的熊市,上證可能會下跌至3650點左右。
第二、金融牛、科技牛。07年是資金牛,15年是杠桿牛,那現在就應該是金融牛、科技牛。
華為被老美打壓,欲除之而后快,激起國內芯片、5G等產業鏈資金扶持,造成的相應股票的瘋漲,引發科技牛;
科創板的開通、創業板改制、注冊制實施、IPO大開方便之門,退市機制的完善,金融業對外開放,國家要做大做強金融,擴大人民幣影響力,為數字貨幣的發行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應該是戰略趨勢、是方向。做大、做強金融豈能沒有牛市?沒有牛市,只能是空談。
第三、A的牛市,指望我們韭菜是承受不起的,必定有國家層面的大資金入市,如社保、保險、銀行理財資金等等。
我們也能看到政策層面上的支持,先是一大堆社保組合入市,幾大央改基金、大灣區、長三角等基金的成立,銀行理財產品放寬入市、爆款基金的成立上市等等,這些錢都是為牛市而來。
有些資金是不能虧的,也虧不起,如社保。有資金持續進入,有賺錢的需求,那么就有牛市的基礎。擊鼓傳花,等牛起來再說。
第四、貿易戰、役情、某些國家增加關稅、閉關鎖國等等,令企業生存、發展的環境更為惡劣,活下去都是問題,更不用說做大做強、沖出亞洲走向世界。
企業環境不好,職工能好嗎?為應對外部壓力,國家提“內循環”,刺激內需。
環境越不好,人們的錢袋子只會摳的越緊。中國人是最會居安思危的,不然儲蓄率不會那么高。
教育、醫療、住房三座大山已壓的透不過氣,現在如此環境,如何敢瀟灑花錢?
什么錢最舍得花?股市賺到的錢最舍得花!
根據最新的數據,A股的投資者,散戶就將近1.7億。中國按14億算,那股民就占12.14%,這些人都是家庭支柱,控制著錢袋子,只要他們在牛市中賺到錢,這1.7億股民所關連的家庭才敢大方花從牛市中所賺的錢,這樣會讓“內循環”錦上添花。
所以牛市是“內循環”的關鍵所在。這是國家合情合理的把錢,分配到有能力的消費者手中。
第五、根據以往,A股一般7年一輪回,如果2019年1月2440.91為第六個牛市的底部的話,從時間、空間上看,牛市還會遠嗎?
根據國家結算公司的數據,近幾個月自然人投資者在暴漲,僅7月份就增加242萬。
住房的投資熱情在下降,這些錢要去哪里?憑炒房者的精明,總不能放在銀行吃那食之無味的“雞肋”利息吧?毫無疑問,大部分將買基金、可轉債還有股票,而基金最終還是投向股市的。
第六、從疫情可以看出,我們國家絕對是“風景獨好的”。
國強民富,社會穩定,國民純樸,如此好的經商金融環境,老外豈能看不見?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從數據上也可以看出,MSCI中國、富時羅素等外國指數都在A股擴容。
有些國內優質核心股票都差不多買爆份額,如美的集團、藥明康德、海大集團等。曾經這些股票我們愛理不理,現在已貴的讓我們買不起啦。
韭菜自以為是的思維,僅供參考,歡迎指正。
評論 3
笑笑1952629 2020-08-25 10:31
中國制造2025!看好5年大牛市!
傻老頭 2020-08-25 10:22
好多觀點都有道理。是牛是熊都不重要,中國需要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太多分量的炒作不是很好的投資環境,反而是屬于投機。散戶也玩不起,只能是充當韭菜角色,久而久之國民的投資熱情被割怕了,散戶的市場占比越來越少,不想當韭菜也難。股市不可能完全沒有投機成分,但總體上應該是以投資為主的,只有賭場才是純投機的場所,假如股市辦成是割韭菜的場所那么還不如賭場呢。
中國的老一輩韭菜 2020-08-25 10:13
快則三天,慢則三至五年,牛在路上請大家耐心等待,如果我說的不準愿雙倍陪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