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再聊聊和韋爾股份交流下來的收獲。
韋爾股份2017年上市,之后股價便一路的漲漲漲。從主營業務上看,韋爾股份既做芯片的設計,又做芯片的分銷,單看財務指標,公司的基本面不算差,但肯定算不上最優秀。
資本市場一直都給韋爾很高的估值,為什么呢?我們認為主要是因為公司過往的超大規模收購。2017年公司剛上市,就試圖收購北京豪威,經過幾輪波折,最后花了152億元把豪威收入囊中。
大家可能對韋爾不熟悉,但行業里的人應該都知道豪威。豪威的CMOS圖像傳感器在消費電子領域的市場占有率僅次于索尼和三星(之前一直是第一,后來蘋果改用了索尼,豪威的份額就下降了)。同時,豪威的汽車圖像傳感器市占率是第一,安防圖像傳感器的市占率也是第一。
這次和公司交流,我們也了解了一些公司最新情況和未來規劃。
第一,半年報業績整體符合預期。
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0億元,同比增長41%,實現歸母凈利潤10億元,同比增長1206%。
其中二季度最差的是4月份,5月份開始已經逐步復蘇,由于去年收購了豪威和思比科,目前公司整個產品線非常的豐富,所以公司對于三四季度的業績復蘇也是比較有信心的。
第二,發展路線是用兩條腿走路。
一方面,公司高像素小pixel路線向物理極限發展,去年推出了32M、48M、0.8微米的制程,今年上半年發布了0.7微米制程的64M,未來0.7微米的制程仍會有產品衍生。同時,公司在制程方面向物理極限發展,公司工藝制程跟臺積電合作推進很快,作為fabless廠商,在產品更新迭代方面占有優勢。
另一方面,小米近期發布的10周年紀念版是用的公司的大底產品,DXO得分排名第一,說明公司產品有一定性能優勢和示范效應。
第三,收購資產發展比較順利。
公司有很強的整合能力,喜歡收購有技術卻沒有銷售渠道的公司。比如TDDI業務,公司打算在更高的刷新率做研發,預期未來會有比較快的增長;再比如芯侖光電,是做動態傳感器,不同于傳統的cmos傳感器,完全是一個新的技術領域,可以捕捉到所有的動態,目前結合公司的產品在做新的研發,希望在新的領域有突破。
第四,競爭力不斷提高。
CIS的核心競爭力主要有三個角度:設計、制程和系統設計能力。
設計方面,索尼最好,目前公司和三星在pixel上差距很小了。
制程方面,公司與三星基本齊頭并進,差距主要在成本上。公司是CIS前三名中唯一沒有自己產能的,主要依靠臺積電,索尼在0.7微米出現后也開始需要代工,而三星在制程上還是有優勢的。公司目前制程實力不比三星差,甚至在某些領域還是領先的,比如0.7微米的64m產品比三星還早一個半月上市。
系統設計方面,主要區別在于是使用100行代碼還是500行代碼執行,如果精簡度不夠,則需要的制程就會更小,成本就更高,在這方面索尼第一、韋爾第二、三星第三。
第五,市場份額逐步提升。
公司在四家國產手機品牌中,有兩家是份額排名第一,分別是OPPO和小米,其中OPPO的突破很大,主攝在7月份之后已經達到了60-70%的份額。公司在vivo份額中是排名第二,份額大概是第一名的一半。
最后,我們回到韋爾的股權激勵。韋爾的股權激勵目標是這樣的,2021年比2020年同比增長50%,2022年比2021年同比增長20%,也就是2020年做到20億元,2021年做到30億元,2022年做到36億元。這個目標,是低于市場預期的。
我們是這樣看韋爾的。
目前的優勢是,行業景氣度還是很高,公司的業績增長也有保證,并且CMOS的制程現在主要是40-65納米,正在向28-45納米轉移,所以受禁令制裁風險不大。
潛在的風險是,CIS的周期性非常強,另外華為禁令導致手機光學升級會逐步放緩,從而可能會慢慢影響到公司的業務,至于影響多少,我們還需要持續去觀察。
最后,簡單看下之前調研公司收益比例,僅以3個月為期。
新一期公司調研在有序進行,喜歡的朋友點個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