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港交所官網顯示,榮昌生物制藥(煙臺)股份有限公司已在6月29日向港交所遞交主板上市申請,摩根士丹利、華泰國際以及摩根大通為本次發行上市的聯席保薦人。港交所在繼嘉和生物、云頂新耀之后,又迎來一家優秀的新藥研發公司。
雖然榮昌生物目前尚未過港交所聆訊,但引自多個香港券商的消息來看,榮昌生物大約會在10月中下旬或11月初開啟招股。
公司簡介:榮昌生物是一家致力于發現、開發和商業化同類首創(first-in-class)和同類最佳(best-in-class)的生物創新藥公司,用于治療中國乃至全球多種醫療需求未被滿足的自身免疫、腫瘤科和眼科疾病。
一、榮昌生物亮眼的管理團隊
榮昌生物擁有經驗豐富、具有國際化視野的管理層團隊,受到多位機構人士的認可。
尤其是創始人房健民博士在生物藥領域著難得的從發現開發直到商業化的全流程經驗,而首席醫學官何如意博士,則是在中美新藥審批上市方面有著非常寶貴和獨特的經驗。
● 房健民博士(榮昌生物執行董事兼首席科學管), 現任同濟大學教授、博導,同濟大學蘇州研究院院長。房教授多年從事生物藥物、腫瘤生物學、免疫學等領域的研究,研究成果發表于多個國際頂尖雜志上,已經獲得40多項發明專利。最令人熟知的是,他是我國第一個眼科一類生物新藥“康柏西普(康弘藥業)”的發明人和設計人。
● 何如意博士(榮昌生物首席醫學管),擁有17年的美國FDA臨床審批官的經驗,在IND/DNA方面經驗豐富。2018年10月起擔任國投招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醫藥健康首席科學家。自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為NMPA藥品審評中心的首席科學家。
● 傅道田(榮昌生物總裁),在中美生物醫藥領域研發有超過25年經驗。2014年至2019年為麗珠醫藥的副總裁及執行董事。2012年至2019年為麗珠單抗(麗珠醫藥的附屬公司)的總經理。此前,傅博士曾擔任健贊的研發副總裁。
二、份額“搶破頭”,公司股東明星機構云集
榮昌生物在2019年底重組完成后,至今已獲得兩輪融資,融資金額合計近。
2019年12月,公司獲太盟投資等機構投資約9000萬人民幣,估值約為54.47億人民幣;2020年3月,公司獲禮來亞洲、奧博資本、清池資本、正心谷創新等專業生物醫療投資機構投資1.05億美元,估值為13.72億美元。
為什么說“搶破頭”?據市場人士的消息,無論是我們看到這兩輪融資,還是即將港股上市的基石認購份額還是國際配售,基本上對一些議價能力稍差的機構,都比較不友好,可以說是“一票難求”,可見市場對于榮昌的熱情。
三、核心價值,確定性較高的三條管線
之所以受到這么多投資者的追逐,究其內因是榮昌研發核心兩條管線走在了大部分競爭對手的前頭,近三年內商業化前景較為明朗。
接下來我們要說的核心三條管線,分別是針對自身免疫、腫瘤科和眼科三大未被滿足的疾病領域。
1、泰它西普:泰它西普是一種新型融合蛋白,由人跨膜激活劑及鈣調親環素配體相互作用因子(TACI)受體的胞外域以及IgG的可結晶片段(Fc)域構成,是一款同類首創藥物。
泰它西普目前主要適應癥國內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的NDA已經在2019年11月遞交,同時遞交包括兩項分別針對視神經脊髓炎頻譜系疾病 (NMOSD) 及類風濕性關節炎 (RA) 的注冊性臨床研究,兩項分別針對 IgA 腎炎 (IgA 腎病) 及干燥綜合癥 (SS) 等患者人群龐大但仍缺乏有效治療手段的適應癥的 II 期臨床研究,及另外兩項分別針對多發性硬化癥 (MS) 及重癥肌無力 (MG) 等難治罕見病的 II 期臨床研究。適應癥非常廣闊,且對比國內同類藥物的進展,都展現出了一定的領先性。
我們主要來探討主要適應癥國內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的市場和泰它西普的潛力:SLE是一種慢性、多系統及無法治愈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導致嚴重的器官損傷、全身并發癥甚至死亡。中國SLE患者數量從2015年的99萬人增加至2019年的103萬人,預計于2030年達到109萬人。整體來說,對療效更佳及耐受性更高的SLE治療的大量需求未獲滿足。
而當前國內治療SLE的生物制劑僅有去年上市的貝利木單抗,另外還有5種用于治療SLE生物藥處于不同臨床試驗階段,榮昌泰它西普處于領跑地位。
另外從榮昌此前公布的臨床數據顯示,泰它西普展現出了比貝利木單抗更優的療效潛力,未來有望成為SLE領域最佳的生物制劑。
點評:系統性紅斑狼瘡一直以來都是國際醫學要解決的難題,這個領域有著巨大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但是新藥研發十分困難,國際上大部分研究都以失敗告終,大家從1955年來只有一個貝利木單抗獲批就能看出。泰它西普如果獲批,將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同時,其在視神經脊髓炎頻譜系疾病 (NMOSD) 及類風濕性關節炎 (RA) 的適應癥上也展現出了不俗的潛力,管線的價值毋庸置疑。
2、RC48(國內商業化最快的HER2-ADC):榮昌生物的RC48是一種處于后期臨床階段的抗HER2抗體偶聯藥物,其對標的是羅氏曲妥珠單抗,也是在中國進入臨床首個自主開發的ADC。
先談談抗體偶聯藥物ADC的價值,ADC其實是由抗體、連接子和細胞毒物質組成,設計思路是同時發揮抗體對于腫瘤細胞的高特異性和細胞毒小分子的高殺傷力,達到精準、集中殺傷腫瘤細胞的效果。全球第一個ADC藥物在2000年獲批,目前為止已有8個ADC藥物獲批,全部被歐美企業包攬,而中國臨床管線主要以臨床一期和臨床二期,中國進展最快的本土企業為百奧泰三期的BAT-8001和榮昌生物的RC-48。
在當前獲批的ADC藥物中,主要適應癥以實體瘤和乳腺癌為主,展現出相當不錯的療效,榮昌的RC48適應癥差異化設計,一定程度上避開了與國外競品的適應癥競爭,榮昌的RC48在胃癌 (GC) 注冊性臨床研究及尿路上皮癌 (UC) II期臨床研究中已表現出優異的抗腫瘤活性和良好耐受性。
點評:ADC目前已經發展到第三代技術,榮昌RC48其實是第二代技術,對標羅氏的曲妥珠單抗,ADC里面有個載藥量DAR的概念,RC48的載藥量是4,也就是一個抗體帶4個細胞毒物,相較全球領先的第一三共的產品還是尚有差距。但最大的亮點是在于其是國內第一個自主開發,而且進展最快的藥物,大概率吃到頭啖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國內很多ADC研發廠商都是做me-too跟隨的路線,適應癥也是乳腺癌為主,公司在適應癥上除了乳腺癌,還有GC這樣稍微大一些的適應癥,也是比較可貴的。至于尿路上皮癌和其他小的適應癥,空間相對乳腺癌和胃癌較小。
3、RC28(“康帕西普的升級版”):RC28是一種重組雙誘餌受體IgG1 Fc融合蛋白, 同時針對VEGF和FGF家族。VEGF和FGF這兩種生長因子是血管生成的關鍵途徑調節因子,在糖尿病患者中水平較高。某些眼科疾病,如濕性AMD、DME和DR,在血管長入黃斑時發生,導致液體從血管漏入眼睛。這些滲漏的血液或液體可能導致進行性視力喪失和失明。
通過與VEGF和FGF結合,RC28可以阻斷VEGF和FGF家族中的血管生成因子,從而有效減緩新生血管的生長,最終減緩疾病進展。
目前RC28整體臨床進度處于一期,在最新實驗數據表現出了良好的安全性。
點評:雖然管線處于臨床一期,但從榮昌的團隊和管線展現出了巨大的看點和潛力。為什么說RC28是康帕西普的升級版?康帕西普是單靶點,只針對VEGF,只治標不治本。而RC28是雙靶點,通過與VEGF和FGF結合,更大概率達到“治本”的效果。而且康弘藥業的康帕西普也是現在榮昌的創始人房健民博士帶領研發,由他操刀新一代的藥物,無疑給與我們更大的信心。
四、研發持續加碼,財務數據一覽
榮昌目前尚未有產品上市銷售,主要關注點僅有研發投入。公司2018-2019年及截止至2020年一季度,研發投入分別為2.16億、3.52億、7521萬,投入逐年增加。
另外,公司2018-2019年及截止至2020年一季度分別虧損2.7億、4.3億、9959.3萬,今年虧損預計進一步擴大。
總結:對于這種帶B的生物醫藥新股來說,通過我們上面的分析,公司的產品競爭力已經說明一切。相信通過聆訊之后,認購的基石投資人大概率會出現我們熟悉的一些身影。而唯一留有懸念的是,公司的招股發行定價會較上市前的13.73億美元上浮多少,個人盲猜大概在140-160億的區間。當然,以公司的質地和港股目前對于生物醫藥B的熱度,定價再高一些,也不愁沒人買單。
更多醫療健康前沿資訊&一二級市場精品投資干貨,歡迎關注頭條號和公號@瞪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