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基金大事件出爐啦,歡迎來看~
1. 螞蟻戰略配售基金增設B份額
11月20日,5只螞蟻戰略配售基金同時公告增設B份額,并設定一個月轉換期,到期結束后,B份額注銷,相當于設定一個月的時間給你贖回。
在基金管理人指定期間內,允許基金份額持有人申請自C類基金份額轉入并自動贖回的基金份額為B類基金份額。
指定期間的具體時間為2020年11月23日0時至2020年12月22日15時,基金份額持有人可在指定期間提出相關申請。指定期間屆滿后,本基金不再接受轉為B類基金份額的申請,B類基金份額注銷,未選擇退出的基金份額持有人將繼續持有原份額。B類基金份額的存續時間與指定期間相同。
自本基金(指B份額)成立日起至2020年12月22日期間內,本基金不收取管理費、托管費、銷售服務費。指定期間內,基金份額持有人無需支付將C類基金份額轉為B類基金份額并自動贖回的費用,基金管理人及相關機構將保障按照基金合同規定應當歸入基金資產的部分贖回費不會受到影響。
這場風波暫時落下帷幕了,截至2020年11月30日,5只創新未來基金凈值如下。
目前我們還不知道有多少份額從C轉為了B,待到12月22日時基金運作又會怎樣。
這是一件在基金行業從未發生過的事兒。封閉式基金新增自動贖回份額且期間不收取任何費用,2020年發生的事兒足以被銘記。
管理5只創新未來基金的基金經理都是業內大佬,目前5只基金走勢已經出現分化,未來的一年半還需拭目以待。目前關于螞蟻上市的消息傳聞很多,但依然沒有定論,是否明年能上市,是否需要拆分;創新未來基金是否會像縮地3年的CDR基金那樣“一地雞毛”……
能夠確認的是,互聯網渠道這次讓人們看到了年輕人的購買力,對銀行、券商等傳統渠道的挑戰依然會繼續;但另一方面,基金經理出臺宣傳又因螞蟻上市推遲“打臉”后,投資者的信心如何重建,是個問題。
2. 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會計核算業務指引(征求意見稿)發布
普通投資者可能知道基金需每日進行估值并公布(封閉式基金每周),但對于基金如何進行估值了解不多,甚至在購買基金產品時,都沒有把基金合同看到“基金資產的估值”那一部分。其實,會計核算業務指引,不僅關系到基金估值,還關系到基金的投資,和基金的投資相關,因此也和我們投資者相關了。
3. 11月新發基金觀察之攤余債基發行恢復
11月攤余債基共發行11只,總規模共853.26億,平均單只規模達到77.57億,平均封閉期限為6.21年。
這種類型的基金,基本上就告別散戶了。
攤余債基所謂“穩穩的幸福”是建立在比銀行FTP高那么一點兒和貨幣政策中性的基礎上的,散戶把錢鎖定大幾年,收益毫無彈性,實在是沒有必要。
4. 11月新發基金觀察之固收+繼續爆發,頭部效應明顯
11月“固收+”基金繼續發力,共發行23只,641.61億元,并且頭部效應相當明顯。
11月發行固收+基金規模最大的是張清華的198億。前三名分別是易方達、匯添富和國壽安保的固收+基金,發行規模分別為198億、170億和66億,占到當月固收+基金發行規模的67.98%。發行規模在10億以下的固收+基金,有14只,總規模僅為57.76億。真正的二八效應。
5. 11月清盤31只基金
年末分級基金需要清盤,11月清盤5只,目前尚有69只分級基金存續。
11月有一直貨幣基金清盤,貨基清盤非常可惜,自2016年證監會不再新批成本法貨基以來,貨基殼算是一個寶貴資產。今年以來,已經有3只貨幣市場基金清盤,分別是長江資管、中信建投基金和益民基金。
今年以來貨幣政策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1-4月的為應對疫情全面寬松階段,5-7月貨幣政策回歸中性,8月以來貨幣政策穩定階段。貨幣基金收益率也從年初的快速下行至2%下方,目前反彈到了3%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