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市場最熱的一個話題就是,沃森生物“低價賤賣核心資產”。在投資者質疑、交易所靈魂拷問之下,該公司今早是緊急改口暫時不賣了。市場以為利空解除,影響就不大了,但現實還是很殘酷,沃森生物開盤依然遭遇大單核按鈕,被輕松打到跌停。
隊長認為,之所以利空解除后還出現這種極端跌停砸盤,問題已經不在于賣不賣資產本身,而是市場對公司的管理層和大股東們失去了信心,就好比一張白紙,被捏成一團后再打開,雖然還是那張白紙,但表面已經全是褶皺,無法正常使用。
沃森這次暴雷事件已經發生,很多人覺的碰上這種問題也只能說倒霉,畢竟管理層和大股東的行為普通投資者也很難左右,但其實只要稍微研究公司的基本面情況,這種個股在操作過程之中,還是會大概率被排除掉。
首先,作為疫苗賽道的龍頭,沃森在整個疫苗股里的走勢尤為落后,自從8月見頂之后一路下形,其中基本沒什么像樣反彈,累計跌幅接近60%。相比而言,同期的智飛生物、復星醫藥、華蘭生物等疫苗股期間都有過階段性反彈,市場都是聰明的,沃森之所以缺少資金關注,多少也在預示背后的隱含問題。
其次,通過F10看沃森生物的股東持倉情況,你會發現它的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非常分散,高層大股東上市之后就開啟了大比例減持,而云南工投在16年成為第一大股東后,沒多久也一路減持,如今的持股比例都在5%以下。試想一個自己持股比例很低的公司,有幾個人會全身心為公司做貢獻?倒是一些人是有動力把優質資產“賤賣”給相關利益方。所以大家選股的時候,也要看看股東的情況,大股東比例太低不好,太高也不行,最好是在20%-50%之間。
另外,沃森經過上半年的爆炒之后,主力也是趁機高位兌現,籌碼呈現大比例松動。這點可以從股東人書變化可以反應。在一季度末時,公司股東人數4.19萬,二季度末擴大到6.41萬,三季度末更是多達11.9萬人,半年時間股東人數增加了2倍,也說明了這背后主力資金在連續退出,中小散戶成了接盤方。
雖然未必都有沃森,但這次事件之后,也希望可以以此為鑒,在以后的選股之中,再好的賽道,再人氣的品種,也需要多幾個角度綜合做考量分析。除此之外,也需要監管層跟進追究這些高管和股東背后的問題,完善相關公司管理層的責任制度,以減少傷害中小投資者利益的行為。
風險提示:內容供參考,請自主決策,風險自擔。
評論 1
泰立信 2020-12-07 21:55
說賤賣資產的,純粹是偷換概念。股票交易價格是一個受資金面影響,受游資、莊家等影響的價格;企業資產是重置成本、審計評估、未來現金流等為基礎確定的價格,完全是兩碼事。上市公司在并購的時候,買入資產按什么作價?難不成按同類股票交易價格作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