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債券是什么?
債券通俗來說就是欠條。你借了錢給朋友,朋友給你寫一張欠條,承諾未來會連本帶利地歸還給你。只不過寫欠條的債務人一般是個人,而發行債券的則一般是政府、企業、金融機構等社會經濟主體。
債券是一種金融契約,是債權債務的證明書,具有法律效力。其實債券和欠條的本質都是一樣的,就是借錢并且承諾歸還本息。
我國債券市場蓬勃發展,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截止到2020年底,債券市場存量余額達到114萬億,債券市場余額與GDP的比重達到112.5%。
(二)為什么債券常常被稱為固定收益證券?
債券也經常被稱為固定收益證券,這是因為在債券不發生違約的前提下,債券的償付方式、時間、金額都是固定的,投資者將債券持有到期所獲得的收益也是確定的。
舉一個例子,你買了面值為100元,利息為5%,付息頻率為1年,期限為5年的國債,你就將在買了債券的第一至第五年分別獲得5元,5元,5元,5元和105元。第五年的時候,你將同時收到1年的利息(5元)和本金(100元)。
正是因為債券利息確定的特性,銀行、券商、保險在做資產配置時,為了達到保值的目的,一般都會有一定比例的資金配置債券以獲得確定的收益。
(三)債券的收益來源是什么?債券投資的性價比如何?
債券收益主要有兩大來源:一是上文提到的利息收益;二是資本利得。
投資者可以轉讓債券。債券按照市場價格進行交易,買入價和賣出價中間存在差額,這便是資本利得的來源。
相比于股票,債券是一種更加穩健的投資品種。股票價格由企業經營狀況等因素決定,市場價格變動幅度大,可以暴漲暴跌,安全性低和風險大,但卻有可能獲得很高的預期收入。股票投資人可以分享企業成長的收益,同時也要承受企業經營失敗的損失,而債券投資人承擔的風險要小的很多——只要企業不違約,債券投資人債券持有到期所獲得的收益現金流就是確定的。當企業破產時,債權較股權而言,享有優先權,企業會優先償還債券的本息,之后才輪到股權持有者。因此,股票是一種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品種,而債券是一種相對低風險適中回報的投資品種。
歡迎關注債券科普系列,有問題歡迎留言交流。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評論 1
頭條基金 2021-03-04 20:06
娜姐的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