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多利莊園
同樣的手法,又一次集采傳聞。
就算有地方小范圍集采僅限粉針原發性生長激素缺乏癥,收入占比很小一部分(8%)。醫保局很有錢是嗎,連個改善性需要的長高也管?
感謝給再次加倉機會,我愿意主動買套。
一、醫保是否會為消費升級屬性的生長激素買單?
生長激素屬于非剛性醫療需求,本身不在醫保支付范圍內,今年國家出臺的醫保支付政策,對預防性、非剛性醫療藥品不會納入醫保報銷范圍的。目前生長激素只有在局部富裕省份被納入醫保乙類,但報銷的適應癥是原發性矮小癥患者。
大多數不發達省份醫保是沒有能力支撐這類高端消費需求的,醫保最本質的目的是節約醫保支出,因此我認為至少是中短期,生長激素納入醫保報銷的概率很低。
在治療性需求尚未滿足的前提下,醫保局沒有理由對這類非剛性醫療支出,納入醫保范圍。我國的醫保更多的是“雪中送炭”,保證最需要的那類疾病、患者治療的需要,讓他們過上體面的生活,目前對于生長激素這類非必須治療需要還滿足不了“錦上添花”。
二、集采的前提是帶量,沒有量的企業可以選擇不參與?
進醫保的是限兒童原發性生長激素缺乏癥,而大量改善身高的消費屬性需求,沒在醫保報銷范圍,因此即便是集采,醫院是針對矮小癥報量,這個量并不會很大,那么集采就沒有意義。
即使國家集采,高新不參與,競爭對手參與,但這個采購量很小,競爭對手也不會有大的意愿參與進來,量不能保證,這個很關鍵。
最先集采的是粉針,高新粉針營收占比10%以下,安科大部分營收都是粉針,安科基本沒有動力殺價參與集采。
在競爭格局相對穩定、各家都能獲得不錯的利潤空間前提下,各個生長激素參與方沒有理由這個時候跳出來殺價搶市場份額,即使想搶市場,份額也不錯,倒是把自己的價格體系給破壞了,得不償失。
文末思考:
太平洋證券盤中進行了解讀,也有股友跟長高打電話核實,機構和共識的結論一致:就算是采集,也是對粉針,不會對水針。對公司的影響很有限。
不是長期跟蹤長高的人,看到集采肯定嚇壞了。盤面上,也是散戶恐慌盤拋售的特征,機構出貨的比例不大。
股價很高,一手4萬塊,長春高新一直都是機構重倉股。昨天晚上,34家機構搶著接大宗交易,平均價470元,折扣僅有7%!
還是要罵一聲,遭遇了今年以來的最大單日虧損 ~
盤后消息,昨天是金磊的減持,1%;發布公告以來,累計減持了2%。剩下的可減持比例還有1.3%。后續再減持的概率不大了。
從股價走勢上看,正在醞釀標準的VCP結構,預計在233日均線(430附近、粉色均線)企穩。
評論 2
彭新華738 2021-05-21 18:26
歷史性的三重大頂
子慧12 2021-05-21 17:40
周末愉快[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