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美港電訊
1、本周行情回顧
港股方面,恒指本周漲1.54%,國企指數漲2.86%,紅籌指數漲1.03%,恒生科技指數漲6.08%。恒指多條主要平均線(十天、二十天、五十天、百天線)匯聚一起,且現時貼近保力加通道中軸,反映市況缺乏方向,料短線以窄幅波動為主,支持位27700點,上方阻力位28800點。
美股方面,道指本周跌0.51%,標普500指數跌0.43%,納指漲0.31%。
2、重磅明星股財報來襲
周一:快手(01024.HK)、中國生物制藥(01177.HK)、石藥集團(01093.HK)、滔搏(06110.HK)、Lordstown Motors(RIDE.O)、聲網(API.O)
周二:金山軟件(03888.HK)、華住集團(01179.HK)、阿里健康(00241.HK)、老虎證券(TIGR.O)
周三:小米集團(01810.HK)、拼多多(PDD.O)、高途(GOTU.N)、英偉達(NVDA.O)、Snowflake(SNOW.N)
周四:聯想集團(00992.HK)、汽車之家(02518.HK)、惠普(HPQ.N)、戴爾(DELL.N)、360數科(QFIN.O)、VMware(VMW.N)、好市多(COST.O)、Salesforce(CRM.N)、歡聚時代(YY.O)
周五:美團(03690.HK)
快手(01024.HK)
根據路透綜合預期,分析師預測快手Q1營收170.17億元,較上一季度的180.99億元有所下滑。預測凈虧損67.6億元,較上一季度的192.64億元虧損大幅縮窄。預測毛利為72.28億元,毛利率為42.4%。預測調整后EBITDA為虧損38.51億元。分析師預計Q1日活量有望達到3億,內容產品持續完善,廣告、電商商業化加碼,收入端預計仍將保持強勁增長。考慮到廣告等高毛利業務占比提升,預計公司毛利率將保持提升趨勢。但一季度相對屬于淡季,同時公司加碼春節營銷投入、內容投入、銷售人員及產品人員投入以及新業務新市場探索等,預計整體費用率將有所提升。
小米集團(01810.HK)
綜合6家投行數據,預期2021年Q1營收介乎742.58億至783.87億元,較2020年Q1的497.02億元同比增長49.4%至57.7%。預期凈利潤介乎33.68億至47.1億元,較2020年Q1的21.6億元同比增長55.9%至118%。投行預計小米第一季度在歐洲市場的智能手機市場份額提升,能夠抵消印度市場份額流失的影響,再加上高端手機銷售拉動營收增長,市場聚焦來自友商的競爭、印度市場情況及造車指引。近期市場傳出原材料供應短缺的消息。有報道稱,半導體供應商上海韋爾第二季度智能手機感測元件訂單削減10%至15%,可能影響到小米、Oppo、Vivo等客戶的全年出貨量。不過有消息指出,小米仍維持今年智能手機出貨量2億部的目標不變。
拼多多(PDD.O)
拼多多可能在Q1出現創紀錄的營業虧損,因為該公司加快了生鮮食品業務“多多買菜”物流基礎設施的發展。市場普遍預計,非GAAP營業虧損將超過50億元,超過去年Q1疫情最嚴重時期的36億元虧損峰值。由于2020年該平臺新增2.03億新用戶的平均支出不斷上升,銷售增長應該會保持強勁。市場普遍認為,第一季度營收可能較去年同期的低位增長兩倍。
美團(03690.HK)
美團首季度業績料受惠國內經濟增長復蘇、公司在春節期間減少對商家及用戶補貼令變現率提升,但公司在美團優選(已覆蓋逾2000個城市)上加大投入,令盈利能力承壓,綜合11家券商預測,美團2021年首季非GAAP凈虧損料介乎31.08億至53.81億元,較2020年首季虧損2.16億元擴大。預計首季新業務及其他(包括美團優選、美團閃購等)虧損料介乎76.95億至86.26億元。
3、美港股市場迎來多只新股
京東物流(02618.HK)
京東物流將在5月28日(周五)上市。市場消息透露,京東物流獲超過100萬人認購,超購逾700倍,凍資逾5500億港元。京東物流市傳擬下限定價40.36港元,凈集資逾245.8億港元。京東物流聯席保薦人為美林、高盛及海通。
另有消息指,國際配售已于昨日下午5時提早截飛,國際配售已足額認購。
新希望服務(03658.HK)
新希望服務將在5月25日(周二)上市。新希望服務招股“遇冷”,認購倍數創近兩年物管公司IPO新低,預計超額認購約1.94倍。面對今年上市新股逾六成的破發率,以及迷你物管上市公司接連遭遇的“估值殺”,新希望服務的明星資本效應并未能令其錄得市場青睞。新希望服務在管面積及收入大部分來自關聯方“新希望系”,未來獨立發展能力需要時間來驗證。
美股市場方面,以下三只股票都將在5月26日(周三)上市。
Flywire(FLYW.O)
Flywire(飛匯)是一家全球支付技術和軟件獨角獸公司,是一家向教育、醫療、旅行行業提供支付處理軟件的公司。Flywire計劃以每股22至24美元的價格發行870萬股。高盛、摩根大通、花旗、美國銀行都是它的承銷商。如果以24美元/股的發行價,那么Flywire的估值將接近24億美元。公司計劃在下周二公布IPO定價。
Paymentus Holdings(PAY.N)
Paymentus Holdings是一家電子計費公司,Paymentus提供支付網絡、收入管理服務、電子賬單提示等服務。路透預測估值為24億美元,可能在IPO中募資2.1億美元。定價區間為19-21美元/股。更高的在線支付需求使其3月當季營收同比增長32%至9220萬美元。
ZipRecruiter(ZIP.N)
ZipRecruiter是一家在線招聘運營商,通過移動端和電子郵件服務連接數百萬雇主和求職者。ZipRecruiter以直接上市的方式進行IPO。在線招聘應該是一個快速增長的市場。在線招聘僅占招聘總費用的6%,但仍有很大的空間繼續從面對面招聘中奪取市場份額。ZipRecruiter 2020年收入約4.3億美元,凈利潤約6300萬美元。2021年至今,ZipRecruiter已經錄得營收1.25億美元,凈利潤940萬美元。
4、美國重要經濟數據
下周四將迎來美國第一季度實際GDP年化季率修正值數據,前值是6.4%,預測值是6.5%。第一季度經濟增長較前一季度強勁改善,預計定于7月底發布的第二季度GDP報告也將重現這一情況。根據CapitalSpectator.com編制的數項預測的中值,美國Q2 GDP預計將迅猛增長9.9%(實際年化增長率)。與Q1已經強勁的6.4%增長相比,Q2的數據更是戲劇性的升級。
周五還有4月核心PCE物價指數年率數據,前值是1.8%。由于近期通脹數據跳升,高盛表示,根據CPI和PPI數據來預測,“4月份核心PCE物價指數將上漲0.52%,同比漲幅為+2.80%。預計4月份整體PCE物價指數將上漲0.49%,或比去年同期上漲3.38%。”個人消費支出的上升可能會增加避險情緒。
5、恒指季檢:比亞迪、碧桂園服務、信義光能“染藍”
恒指季檢結果21日收市后出爐,是恒指改革后首個季度檢討結果。恒指成份股將由55只增加至58只,納入比亞迪股份(01211.HK)、碧桂園服務(06098.HK)、信義光能(00968.HK),沒有公司被剔除。所有變動將于6月7日生效。
兩家同股不同權公司權重獲調升,美團(03690.HK)權重將由4.28%調升至7.71%;阿里巴巴(09988.HK)權重由5.59%升至7.33%。騰訊控股(00700.HK)和友邦保險(01299.HK)權重均回降至8%。
恒指公司目標于2022年中前,將恒指成分股數目增加至80只,最終數目固定為100只,市場人士原估計今次恒指季檢先增5只成份股。根據彭博數據,現時約有156億美元的ETF資金追蹤恒指,料季檢會牽動逾百億港元的被動資金組合。
6、理想汽車召開2021春季發布會
理想汽車2021年春季發布會將于5月25日20:00在理想汽車北京研發總部正式召開。本場發布會主題為“如何打造一輛讓家庭更幸福的智能電動車”。本次發布會理想將正式發布新款理想ONE,新車型或將增加毫米波雷達并升級攝像頭、油箱容積將增大以提升續航里程。新車價格也將相比在售版本車型略有提高,或達到35-36萬元左右。新款理想ONE在細節和配置上將實現60余項升級,最大的變化是智能化程度進一步升級,將搭載精度更高的地圖、增加毫米波雷達。
7、拜登將提交任內首份詳細預算提案
白宮本周三表示,美國總統拜登將在5月28日公布其任內首份詳細的預算提案。這比原計劃推遲一天。未說明推遲公布的原因。該預算案將覆蓋從10月開始的財年。這將是關于拜登希望擴大或削減的各個項目的首份詳細清單,涉及從對外援助到移民和維持治安等。
在4月9日,白宮就公布了年度預算提案大綱,向美國國會尋求在今年10月開啟的財年里撥款1.52萬億美元供聯邦政府自由支配,比當前的2021財年預算提高8.4%。其中,7960億美元的常規非國防國內支出將比2021財年顯著增加15.9%,約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3%,等于重新回到美國過去30年的歷史平均水平。
8、第八屆廣州國際新能源汽車技術展覽會
第八屆廣州國際新能源汽車技術展覽會將于2021年5月25日至5月27日在廣州保利世貿博覽館舉行。本屆展會是中國的ev & hev技術展,匯集了各地關于電動車(ev)、混動車(hev)的各種核心技術,如電機、逆變器、可充電電池、充電器等。屆時將匯集全球500多家參展商向廣大汽車廠商展示ev/hev技術產品。在此期間,車聯網技術展、汽車電子技術展、汽車輕量化技術展、自動駕駛技術展、汽車測試測量技術展等聯袂呈現。
組委會特別邀請諸如廣汽、日產、豐田、本田、比亞迪、特斯拉、小鵬、東風、長安、上汽、吉利、通用、奔馳、寶馬 、大眾、蔚來、一汽、博世、大陸、麥格納、電裝、德賽西威等汽車OEM廠商及Tier 1 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上萬名采購、技術工程師匯聚一堂,參加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