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股理由:凈利潤穩定增長+近期股價創歷史新高
證券代碼:002056 評級:BBB
本文分為六部分:一、業務與行業;二、公司治理;三、財務分析;四、核心競爭力及投資邏輯;五、盈利預測及估值;六、投資觀點
(快速閱讀可只讀加粗及紅色字體)
數據截止日期:2020年9月30日 單位:億元
成立日期:1999年;所在地:浙江東陽 | |||
一、主營業務與行業分析 | |||
主營業務 |
太陽能光伏產品,凈化產品,新能源動力電池產品的生產和銷售 |
||
業務占比 |
磁性材料45.9%、光伏產品39.2%、震動器件6.37%、新能源電池5.18%,其他3.35%;出口41.26% |
||
產品及用途 |
磁性材料:包括永磁、軟磁、塑磁,具體應用領域包括:微波爐、揚聲器、電機、逆變器、變壓器、PC電源、無線充電模組、4G/5G基站、服務器等; 太陽能光伏:硅片、電池片、組件; 新能源電池:圓柱型18650 、Pack; 器件:振動器件、音圈模組、隔離器、環形器、無線充電模組,環形器/隔離器主要應用于基站,是保證基站天線信號單向傳輸的隔離功能器件。 |
||
經營數據 |
截至2019年底,磁材:擁有年產15萬噸鐵氧體預燒料、13萬噸永磁鐵氧體、3萬噸軟磁鐵氧體、2萬噸塑膠磁的生產能力; 太陽能光伏:擁有年產600MW硅片、2000MW電池片、800MW組件的生產能力,是單晶電池片的領跑者;投資新建年產1.6GW高效晶硅電池項目產線陸續到位,投資新建高效組件產能逐步釋放。新工藝、新產品開發順利,單晶電池轉換效率突破22.8%,達到行業一線水平。 器件:具有年產3.5億只振動馬達的生產能力,是國內領先的振動馬達生產企業。 |
||
行業數據 |
日本是磁性材料技術領跑者,而中國是磁性材料產能領跑者。中國永磁鐵氧體產量80萬噸,同比增長6.25%,約占世界產量75%。軟磁產量26萬噸,同比增長4%,約占世界產量85%。在終端應用方面,家電、汽車、電腦等傳統應用領域的需求有所下降,在5G、新能源汽車、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無線充電、服務器、NFC、逆變器等領域需求增速較高。 |
||
主要客戶 |
蘋果、華為、特斯拉、博世、法雷奧、電產等,前五名客戶銷售占比14.04% |
||
行業地位 |
國內磁性材料龍頭;光伏電池片產能國內中游水平; |
||
競爭對手 |
光伏:通威股份、中環股份等; |
||
行業核心要素 |
1、產品性能; 2、產能與成本; |
||
行業發展趨勢 |
1、磁材行業市場規模低速增長:傳統應用領域如家電、汽車、電腦等需求會繼續萎縮,5G、新能源汽車、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無線充電、充電電樁、服務器、NFC、逆變器等領域需求會不斷增加; 2、磁材行業集中度提升:據磁性材料行業協會統計,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磁性材料產業整體銷售總額同比下降約12%,產量同比下降約15%,行業內呈現出強者恒強,弱者漸弱;專特則強,傳統則弱;行業內有綜合競爭力的企業表現出了較強的抗風險能力,逆勢實現了穩步發展。 |
||
其他重要事項 |
公司預計2020年凈利潤9.67-10.7億元,同比增長40-55%;增長原因:磁性材料產業在傳統應用領域如家電、汽車等市場需求下降,但在新基建等應用領域如5G基站、大數據中心、云計算、無線充電等需求不斷增長;太陽能產業通過擴大產能和全球化的市場拓展,實現了收入和利潤同步增長; |
||
簡評 |
1、公司主營業務包括三大塊,一是磁性材料,已經成為行業的龍頭,下游主要包括消費電子、家電、汽車、云計算、充電樁、逆變器等領域;二是光伏硅片和電池片,產能排在行業中游水平;三是振動馬達,下游主要包括5G基站等;其他業務包括鋰電池,但是應用在低端的電瓶車、吸塵器等領域,競爭力不強; 2、磁性材料下游應用既包括傳統的家電、消費電子等,也包括基站、數據中心、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此消彼長,預計未來行業保持低速增長;光伏行業發展前景非常廣闊,但是公司的積累不足、行業的馬太效應太強,未來光伏能否做大做強仍需持續觀察;振動馬達、鋰電池業務營收占比較小,對凈利潤影響不大; 3、公司全年預計凈利潤增長40-55%,應該是不錯的成績,增長一方面來源于新基建對磁材的需求以及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另一方面是因為光伏產業景氣度非常高,公司光伏業務量價齊升帶來的利潤增長,這也是公司過往一年股價上漲的核心邏輯; 4、整體來說,公司未來的成長邏輯一方面來自磁性材料的低速、穩定穩定增長,另一方面則來自于光伏行業的快速發展,但是持續性尚不能確定,未來的成長缺乏穩定性。 |
||
二、公司治理 | |||
大股東 |
持股比例為50.62%;股權質押率:17.03% |
||
管理層 |
年齡:53-61歲,高管及員工持股:3.8% |
||
員工總數 |
15243人:技術1606,生產12467,銷售193;本科學歷以上:1135 |
||
人均產出 |
2019年人均營收:43萬元;人均凈利潤:4.53萬元; |
||
融資分紅 |
2006年上市,累計融資(2次):15.56億,累計分紅:10.8億 |
||
簡評 |
1、公司大股東橫店集團為民營企業,也是另外5家上市公司普洛藥業、英洛華、得邦照明、橫店影視、南華期貨的控股股東,涉及醫藥、影視、金融、照明、磁材五大行業,不得不佩服其橫向發展能力;協同發展固然好,但是如果大勢不好也很容易魚沙俱下,需要謹慎;管理層年齡偏高,股權激勵合適; 2、前十大流通股東以公募基金為主,獲得主流資金的高度認可; 3、員工超過一萬五,人均創收43萬元,利潤4.5萬元,在傳統制造業中屬于中等偏高水平;員工以生產人員為主,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 4、公司上市14年,融資2次合計15.5億元,分紅超10億,尚未覆蓋融資額,分紅率偏低; |
||
三、財務分析(僅列重要及金額較大科目) | |||
資產負債表 |
2020年Q3:貨幣資金41.42,應收賬款16.15,應收賬款融資0.87,預付款0.62,存貨7.66;其他權益工具2.03,投資性房產0.63,固定資產26.7,在建工程0.97,無形資產3.17;短期借款8.32,應付賬款27.4,合同負債0.62;股本16.44,資本公積0.22,庫存股1.05,未分利潤34.68,凈資產56.74,負債率43.4% |
||
利潤表 |
2020年Q3:營業收入55(+15.18%),營業成本41.75,銷售費用1.84(+5.14%),管理費用2.71(+36.87%),研發費用2.64(+7.32%),財務費用-0.8;其他收益1.23,投資收益-0.21,凈利潤6.6(+32.33%) |
||
核心指標 |
2017-2020 Q3年凈資產收益率:14.08%、14.08%、13.94%、12.03%;總資產周轉率:0.97、0.93、0.86、0.59;毛利率:23.25%、24.37%、22.81%、24.07%;凈利潤率:9.66%、10.62%、10.52%、12%; |
||
簡評 |
1、公司賬面現金非常充沛,應收賬款、存貨占應收比例較低,有息負債較少,負債率43.4%屬于安全范圍,整體資產結構健康; 2、公司第三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快速增長,前三季度保持了不錯的增幅,其他收益主要包括政府收益補助和資產補助,暫時可持續;凈利潤增速高于營收主要還是得益于毛利率的提升; 3、公司凈資產收益率穩定在14%左右,總資產周轉率屬于較高水平,毛利率則穩定在23-24%,凈利潤率穩定在10.5%上下,整體盈利能力穩定; |
||
四、核心競爭力及投資邏輯 | |||
核心競爭力 |
1、技術領先優勢 公司擁有雄厚的研發力量,是國際磁性材料技術交流的平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在磁性材料領域中主導制定IEC國際標準4項、參與制定IEC國際標準9項、主導制定國家標準1項,主導制定行業標準7項、聯盟標準2項、團隊標準4項。公司擁有有效專利640項,其中發明專利291項,實用新型專利299項,外觀設計專利50項。 2、規模和市場優勢 公司是國內規模最大、產業鏈及產品系列最全的鐵氧體磁性材料生產企業,國內領先的振動器件生產企業,也是太陽能光伏產業鏈比較齊全、競爭力較強的生產企業。另外,優質的客戶是公司穩定經營、持續發展的基石。公司磁性材料產業的核心客戶以全球500強企業或行業領先企業為主,如蘋果、華為、特斯拉、博世、法雷奧、電產等;公司振動器件產業的客戶主要為華為、三星、小米、vivo、OPPO等;太陽能產業的客戶大多亦為行業內領先企業,公司與他們相互促進、共同成長。 3、經營管理優勢 公司在制造管理方面經過40年的歷練,引進了精益管理、卓越績效管理、6S管理等先進管理方法,并創造了H管理、131K管理、910項目管理、一點點理念、學習力三問、N+1管理等一批行之有效的特色管理方法,使得公司在精益制造、現場管理、成本控制等經營管理方面均有獨特的優勢。 |
||
投資邏輯 |
1、磁性材料行業需求穩定增長; 2、行業集中度的提升; 3、公司是磁性材料行業龍頭; 4、公司光伏業務仍有一定增長潛力; |
||
五、盈利預測及估值 | |||
業績 預測 |
預測假設 |
營收增長:28%、10%、15%;毛利率:40%;凈利潤率:12%、11%、11% |
|
營收假設 |
2020E:84;2021E:92;2022E:106; |
||
凈利預測 |
2020E:10.1;2021E:10.2;2022E:11.7; 注:假設數據即達到條件時對應的市值,須根據實際數據進行調整。 |
||
估值 |
市盈率 |
合理范圍:18-25倍 |
|
合理估值 |
兩年后合理估值:200-300億; 當前合理估值:120-160億(基于30%/年收益預期); |
||
參考估值 |
低于150億(不除權股價:9元/股) |
||
六、投資觀點 | |||
影響業績 核心要素 |
1、磁性材料下游行業需求增長情形; 2、公司光伏業務增長情形; |
||
核心風險 |
1、政策風險 國內光伏補貼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若行業內技術提升和成本下降跟不上補貼下調的節奏,光伏發電成本在補貼下調后未能及時達到平價水準,可能階段性導致終端需求下滑;各國之間的貿易壁壘可能影響海外市場的銷售,從而對公司的經營造成影響。 2、匯率風險 公司產品超過40%銷往境外,使用外匯結算,人民幣升值不利于公司業務發展。 3、市場風險 公司涉及的太陽能光伏、鋰電池等行業的集中度在不斷上升,加劇了行業內部企業的競爭程度,如若公司不能持續具備技術研發、產品性能、客戶、品牌等優勢,或未來行業競爭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公司將面臨喪失競爭優勢和市場份額下降的風險。 4、技術及研發風險 太陽能光伏產業技術進步迅速,包括TOPCON、異質結、HBC、鈣鈦礦、薄膜太陽能等,若公司的技術升級跟不上市場節奏,可能存在被邊緣化的風險。 5、其他風險 國內外的宏觀經濟環境存在較多的不確定性,如新冠疫情控制情況仍不樂觀、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資源類原材料價格波動、消費需求不確定性都將增加公司經營的不確定性。 |
||
綜述 |
公司是國內磁性材料絕對龍頭,面臨行業低速增長的困境,公司選擇了橫向突圍大力進軍光伏產業,過往幾年光伏業務整體保持穩定態勢,盈利能力較弱。2020年受益光伏產業景氣度高漲,公司凈利潤率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是光伏產業馬太效應極強,而公司競爭優勢并不明顯,未來凈利潤的增長缺乏持續性和穩定性,橫向擴張的成果現在下結論為時尚早。 |
||
A~AAA代表基本面非常優秀,B~BBB代表基本面比較優秀,C~CCC代表概念性比較強,評級僅為個人觀點,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建議。
鄭重聲明:本報告以分享個人研究筆記為主,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或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證券買賣建議,對任何人使用本報告及其內容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概不負責。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內容,請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川谷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