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汽車板塊的研發費用隨著汽車汽車BU迎來營收,將在一定程度上碾壓傳統車企和零部件企業。
文|柴達木
圖|來源網絡
7月30日,華為在深圳總部舉行2019年上半年業績發布會。這是華為首次如此重磅地發布半年報,成績優異。上半年,華為實現營收401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2%,凈利潤率8.7%。在發布了2019年上半年的數據后,華為將全球研發預算增加了20%,達到180億美元。
華為研發費用不論是增長率還是研發占比,是留給媒體最亮眼的一組數據,尤其是對于在今年升級為一級部門的汽車BU,定位為增量部件供應商的華為,其研發費用又是如何呢。
汽車產業是典型的重資金、周期長、效益慢的,但它對整個國家工業經濟的影響尤為重要。由于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購置稅優惠政策中止,全國汽車消費整體低迷,受此影響,上海汽車制造業增速明顯回落。四大一線城市中,上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6169.28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9%。由此可見汽車產業對工業經濟的影響可見一斑。
因此,我們以五年為一個周期,2019年度起始自2023年度結束,在一個較長周期綜合預測華為總研發及在汽車板塊的研發費用。
柴達木制圖
預測依據:
預測只是預測,分分鐘打臉是常有的事,選擇5%-6%基于簡單推測,緣由如下:
1.中國研發經費支出規模世界第二,強度達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僅次于美國,華為的研發經費超過中國全部境外上市企業。德國、法國、美國、日本等強國企業巨頭的研發資金占銷售額比例大多集中在5%~10%;而以韓國為代表的行業次發達地區,其核心零部件企業研發資金占比大多處于0.8%~4%。
2.截至2018年底,華為在5G的研發上投入超過20億美元,約占2018年總研發費用為的8%。5G是華為占領國際通訊巨頭頭把交椅的最重要部分之一,在5G領域已獲得了50個商用合同。據此推斷,升級為一級部門的汽車BU,研發費用占5%-6%并不為過。
3.國際上,寶馬、大眾、奔馳、豐田等跨國汽車集團的研發投入比往往在5%以上。從國內來看,以2018年數據為準,研發投入比最高的是廣汽集團,達到了4.59%;研發投入最多的上汽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僅為1.33%。
4.零部件巨頭中,以2017年數據為準,博世、電裝、德爾福超過9%;采埃孚、大陸、法雷奧、佛吉亞在5%-6%左右;我國零部件企業平均研發資金投入更低,除極少數的幾家大型零部件企業外,大部分研發投入比例均在1%以下。
預測一:2023年超越德國大眾為標志性事件
大眾的2018年營業額為2770億美元,2018年研發支出為158億美元,大約為1084.7億人民幣,研發占比為5.7%,大眾是全球研發費用最高的車企。以研發支出最高的大眾為例,研發占比接近6%,而華為按每年20%的研發費用增長,預計2023年研發支出預計超過300億美元。
數字統計來自2018年度 柴達木制圖
預測二:華為5年后汽車BU營收迎來收割期
信息革命的紅利正在減弱,智能革命時代已然轟轟烈烈,眾多車企將科技公司作為轉型的首選,然而,研發——專利——產出是一條漫漫長路,標榜華麗轉身科技公司的汽車企業,其硬核實力并不名副其實。
華為在多個場合表示過,其研發費用將保持在年均20%的增長速度,預計三到五年將做到全球第一,華為汽車板塊的研發費用隨著汽車汽車BU迎來營收,將在一定程度上碾壓傳統車企和零部件企業,類似于華為手機對華為消費者業務的逆勢上漲。這一幕或許會在汽車BU上歷史重演。
從數據統計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到,研發費用與成果產出的正相關作用。
華為近十年投入研發費用總計超過4800億元。聯合國下屬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布的數據稱,2018年華為向該機構提交了5405份專利申請,在全球所有企業中排名第一。
根據另一份數據顯示,中國企業專利500強榜單首次發布。華為以滿分100的實力值登頂。
在智能車載領域,華為已與奧迪、奔馳、大眾、豐田、通用等全球頂級車廠合作,為千萬車主提供穩定可靠的車聯網服務。關于鴻蒙系統,剛開始就是針對IOT做的操作系統,對物聯網、自動駕駛、遠程醫療、工業控制等進行操控的操作系統。
而且聯系今年上半年華為的諸多動作來看,華為下的決心、人才儲備、『備胎』計劃、天才延攬,5G商用,對于未來三至五年研發投入超越谷歌,躍居第一無論是華為本身還是外界,大多比較看好。
預測三:『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簡單來說,汽車品牌、車企將會消亡一批。未來會形成類似于德國或日本的層級結構,第一梯隊是頭部品牌、第二梯隊存留3-5個、第三梯隊在競爭中趨于消亡。傳統車企、汽車零部件企業、造車新勢力、初創科技公司都在存亡之列。
這只是一個簡單化推測,輻射到整個汽車產業,卻不難看出:『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包括熱情洋溢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房地產商,能存活且成功轉型者樂觀估計有兩三家已算成功。
寫在最后,僅從研發投入并不能系統說明一個企業一定會常續永存發展,且面臨著復雜的各種經濟形勢,然而,研發依舊是目前判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所在,尤其是剛剛確立做增量部件供應商的華為,對于整個汽車行業有著不可低估的力量和效應,華為手機即是華為在原有產業延伸的杰作,影響了智能手機整體生態,對于今天的汽車產業,尤其是智能網聯汽車,更是如此。謹以此文與汽車產業的所有參與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