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關閉了微信朋友圈,已經習慣了閑時翻翻頭條。早上無意中刷到一個朋友發的一則簡短的頭條,大致內容是長江電力的合理估值是股價12元左右,上海機場的合理估值是股價16元左右。
上海機場沒有認真了解過,不知道16元是否合理。長江電力最近倒是花了些時間有所關注。看了這個結論有點驚訝。我順手列了一些長電的基本數據,詢問這個12元的結論的依據是什么?得到的回復竟然是:股價沒有什么不可能的。
我無意去批評別人的對錯。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給平時經常與我交流和探討投資的一些朋友一個小小的提醒。但凡學過一點哲學的,都知道唯物論承認世界是可知的,而不是由思維來決定存在。合理的估值是通過對企業的客觀分析得出來的。
姑且以長江電力為例,我們來分析一下長電跌到12元的概率。
首先對長電做一個定性分析:其一,從全球水電站的歷史來看,長江電力的大壩的壽命達到200年是可以確定的(不考慮戰爭、地震等一切不可抗力)。而長電的幾條大壩的折舊年限在40到60年之間,和別的企業的重資產不同的是,資產折舊后并不需要花錢再建大壩,可以繼續再經營一個世紀都沒有問題。其二,長電雄踞萬里長江的上中游,壟斷經營著中國最優質的水資源。這種地理上的壟斷性,應該和上海機場是有共性的。別的公司資金實力再雄厚也無法重建一個長電類的公司,這和光伏,風電是不同的。長電具有經營上絕對的排他性護城河。
下面對長電公司粗略的定量計算一下。隨著今年烏東德和白鶴灘兩大電站的注入,加上公司原有的三峽、葛洲壩、溪洛渡和向家壩,六庫聯調的運營下,長電的年發電量將大概率增至每年3200-3400億度電。目前的上網電價均價在266元/兆瓦時。以后或許會有上漲的趨勢,暫不考慮。按現有量、價計算,扣除所得稅后凈利潤可達400億左右。長電的年折舊額在100多億,每年的投資利潤幾十億,保守估算長電的年現金流入超500億。十年可收到5000多億現金。而長電目前的市值5200億左右。十年回本,長電目前的價格既不算高,也不便宜。
基于長江電力的商業模式,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就是一張大債券。這種確定性高的資產打八折買入是很理想的了。實際上長電在20元股價買到的機會不多。但是唯物主義的一個精髓是辯證的看問題,如果遇到一些黑天鵝事件,確實有機會低價買到,比如今年的長江枯水,目前三峽水庫還沒有蓄滿175M。但就在這樣的情況下,長電依然沒有在股價上反應出來這個悲觀的情況。
正如那位朋友說的,投資確實是要用最低的價格買入。這也是我一直反復提醒別人和自已的。但這個最低的價格是指大概率的可能出現的低價,是以出現的股價對比公司的內在價值得出的低或高。而不是對一家公司的股價想當然的打個對折,或者指定個價格。比如茅臺,有人說它現在太高了,它的合理價應該500元。那么你有可能連茅臺的每股收益是多少都沒看。根據茅臺的經營和穩定的增長率,22年每股EPS約50元,23年預計達近60元,不到10PE?
對一只股票追高買入的,那是投機性行為。同樣,對一只股票臆想出一個大概率不可能出現的低價去等待的,那是投機性思維。成熟的投資者如果連什么是客觀,什么是主觀都分不清,即使你的買入沒有虧損,這也是偶然和運氣,決不是正確的方法論。而且這種運氣會給你一種錯覺,我的操作是天下唯一正確的。
那位朋友回復中還有一句,大意是我之前提到的銀行股的估值不也很低了嗎?恰恰相反,我是因為當農行中行交行這類大行的股價跌到股息率超過了7%,我才得出它現在極度低估的結論,而不是因果的倒置。我在農行分紅前一天因為房地產斷供事件跌到2.95元的時候也加倉了幾萬股。當時我在旅行途中都有發過交易記錄。分紅后除權到2.74元,我認為它很難再跌,因為股息率太高了。在我之前說這幾大行的時候,有好幾個朋友問我郵儲銀行怎么樣,我一直不愿意回答,雖然它的資產質量略好于這幾大行,但當時的股息率只有5%左右。現在看看郵儲最近跌成什么樣了。那是因為它之前就沒有高股息的保護。有些朋友對它抱有信仰,理由也是很唯心的:因為芒格的得意門生李錄買了郵儲。
什么是估值?認真研究你所要投資的公司,根據客觀的分析和數據,估算出它的真正價值區間,在這個真實價值的基礎上對股價打折,決定買入和賣出。
正如上面舉例的長江電力,經過價值估算,現在的股價既不算高估,也不算低估。但是跌到12元的概率有多大?
首先做一個唯物主義的股民,這一點原來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