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出差,天氣還陰雨綿綿,寒暖不定,A股大盤依舊表現平平。
但激流已在暗涌之中。
1. 他回來了,它變了
2023年3月27日,朋友圈被一則消息刷屏,“馬云回國了”。
馬老師在杭州的云谷學校,討論了新一輪技術革命對教育的沖擊,“我們要用人工智能去解決問題,而不是被人工智能控制”。這句話讓人對馬老師的后續宏圖,浮想連連。
公眾號:Crypto晴天
2018年,Jack Ma宣布退休,那一年,《阿里巴巴:馬云的商業帝國》一書的作者鄧肯說——
“作為這個時代“企業家”的圖騰,不管他愿不愿意,(馬云)他都是中國私營經濟健康程度和遠景的一個象征,不管他樂不樂意,他的退休都將被解讀為不安或擔憂。”
阿里的不安和擔憂,從那個時候開始,持續了5年。期間,阿里股價一度因為各種原因,跌破了發行價。
他的回來,如同暖風吹至。
繼埃隆·馬斯克提出靈魂一問“Where is Jack Ma(馬云去哪了)”之后,他回來了的這周,是中文媒體在阿里這個議題上最舒展的一周,也是A股的阿里概念股最舒展的一周。
我朋友圈廣發宏觀首席郭磊這樣評論道——
“讓企業家們口沫四濺,甚至過度自信地給社會講道理,而不是被講道理,企業家精神張楊了,經濟活躍度會更高,從微觀到宏觀才會更好”。
不僅于此。
次日,3月28日,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逍遙子(張勇)發布全員信,要進行24年來最大的組織變革——啟動“1+6+N”組織變革。
“1”是阿里巴巴集團,集團的運營重心會從具體業務抽離出來;阿里巴巴集團之下,將設立6大業務集團和N家業務公司,實施控股公司管理。
我2月份在阿里調研的時候,耳聞了“拆中臺”調整方向,沒想到這么快就在集團層面對外立下旗幟,加速落地。從歷史來看,從PC互聯網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從線上到線下,從貨架電商到內容電商,阿里經歷了一輪又一輪巨變。
不管是倒逼還是自我調整,為了更快、更敏捷的目標,一只龐大的巨象,正在開啟最大的一輪組織革命。
資本市場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些變化,上周全市場漲幅前三的股票中,有兩只是阿里概念股。
2. 石油人民幣時代序幕拉開
上周,幾筆貿易用人民幣結算的消息引人關注:
3月28日,我國首單以人民幣結算的進口液化天然氣(LNG)采購交易完成,成交量約合6.5萬噸,LNG資源來自阿聯酋。這是油氣貿易用人民幣結算的最新嘗試。
3月29日,巴西政府表示已與中國達成協議,不再使用美元作為中間貨幣,而是以本幣進行貿易結算。截至2022年年底,人民幣占到了巴西外匯儲備總量的5.37%,超過了歐元占比。
二戰后,美國建立了一套以自己為領導的國際秩序,這套秩序自洽、自我加強的一個關鍵,就是以美元為主的貿易體系。尤其是在能源商品上,美元作為計價單位、交易媒介,是這套秩序運行的關鍵。據SWIFT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1月SWIFT全球結算中美元結算占比41.38%,歐元36.56%,英鎊6.30%,人民幣3.2%。
人民幣作為國際貿易和儲備貨幣,近期開始加速進化,我認為有兩個主要的脈絡。
- 符合各國分散持有外幣的訴求。在去年俄烏沖突之后,100多個國家都在削減美元資產,這也是最近20年來的一個慢變量。2000年,美元占全球外匯比例是71%,這20年下降了12%。國際貨幣使用指數也下降了6個百分點。
- 島鏈化時代,貿易和儲備貨幣選擇,是中美制衡的重要戰場,未來可能是美元、歐元和人民幣在內的主要貨幣的多極世界。中美兩大經濟體目前維持著一種非常特殊的關系,在貿易中推廣人民幣,是牽制各方力量,并使得人民幣成為重要儲備貨幣的重要途徑。
突圍的困難是巨大的,但是序幕已經拉開。
3. K型復蘇
上周公布了工業企業利潤數據、PMI數據。從整體來看,復蘇偏弱: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22.9%,3月制造業PMI較上月下降0.7個百分點至51.9%,環比動能減弱。
從結構來看:不均勻的K型復蘇特征明顯。
從工業企業利潤來看:
(1)不同行業分化:石油天然氣開采等上游原材料盈利增速回升,外需影響下的部分中游制造業盈利承壓,內需不足影響下的部分制造業明顯下行(如計算機通信設備、汽車、家具);
(2)不同類型企業分化:民企、外資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速明顯下行,民營企業從-3%下降至-20%左右,國有控股企業的利潤同比增速降幅收窄。
從PMI數據來看:
(1)不同規模企業分化,大企業新訂單提升,中小企業新訂單回落;
(2)不同行業分化:互聯網軟件及信息技術服務業、零售服務業、制造業中的建筑業景氣創新高,批發、水上運輸服務業及部分制造業回落。這點顯示,今年基建投資、高技術服務和制造業投資活躍;
(3)內外需分化,整體PMI新訂單數據良好,但進出口PMI新訂單指數明顯回落,出口壓力仍大。
宏觀面上的復蘇分化,體現在不同人們的生活、不同企業的身上,或是驚喜,或是大山一樣喘不過氣來。
我也想聽聽大家的故事,歡迎留言告訴我,今年你經歷的一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