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近期持續低迷,科技股更是殺跌的主力,半導體幾乎每天都在創年內新低,AI在經歷上半年的風光后,目前也持續走弱。
隨著人民幣的持續貶值,大科技卻成為了重災區,如下圖所示,軟件服務跌幅超3%,IT設備、電信運營、互聯網、通信設備、半導體也跌幅在2%左右。對于持有科技股的朋友而言,這段時間堪稱煎熬。
科技股為何持續大跌?
在侯哥看來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科技股中報業績普遍較差,這是大科技殺跌的主要原因。
要知道當下處于8月份,截止到8月31日,所以A股上市公司都要披露中報,而從此前7月15日之前的中報預告來看,科技股普遍業績較差,而近期披露的業績也印證了這一點,比如半導體巨頭韋爾股份中報業績同比去年下滑70%,還有深思電子的中報同比去年下滑96%以上,如此低迷的中報業績無疑會引發投資者對于科技股的擔憂,也是近期科技股大跌的主要原因。
第二,當下市場整體低迷,人民幣持續貶值,外資流出,投資者信心不足,也會對科技股造成壓力。
人民幣近期持續貶值,最新匯率已經貶值到了7.33,如此迅速的貶值,就會導致外資流出,投資者信心不足,科技股成長屬性,波動大,往往會跌的更多。
那大科技持續殺跌之后,還能補倉嗎?
在侯哥看來,A股板塊輪動快,任何行業跌到底之后都會迎來反彈,所以大科技經歷持續殺跌之后,當下估值也趨于合理,一旦中報業績披露完畢后,有望迎來一波超跌反彈。
所以當下位置對于中線投資者而言,可以逐步開啟定投低吸,通過加倉來攤低成本,短線投資者可以等中線披露完畢之后,從9月份開始逐步配置。
一方面,經歷這波殺跌之后,風險得到充分的釋放,技術上也存在反彈的需要。
另一方面,A股向來板塊輪動快,風水輪動轉,追漲不合適,逢低逐步配置,后續有望迎來開花結果的機會。
我想此前高位買新能源,今年5-6月份買入AI的投資者體會會比較深,所以大科技持續殺跌后,估值趨于合理,接下來可以逐步配置起來。
大家對此怎么看?歡迎評論區交流!
更多投資干貨內容記得持續關注侯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