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活躍資本市場”政策組合拳密集落地,近期權益市場在“金九銀十”的期待中演繹上下波動,而九月以來債市的調整幅度亦撥動著投資者“求穩的心弦”,筆者發現,長盛基金旗下電商陪伴內容“債市晴雨表”在債市調整日閱讀量較之他日往往翻倍,投資者的焦灼情緒可見一斑。
后續債市何去何從?
長盛基金固收團隊分析認為,九月以來債市調整主要源于政策預期與情緒擾動,從基本面來看,經濟回暖尚需時日,債市收益率上行風險可控。從資金面來看,上周央行加大公開市場操作投放力度,緩解資金壓力,助力債市回調企穩,關注后續資金面變化情況對債市的影響。
近期債市調整觸動部分投資者對2022年四季度“債市超調”的痛苦記憶,“歷史”是否會再次上演?
長盛基金固收團隊分析認為,再度出現贖回潮的可能性有限。
第一,近期從現券交易數據來看,賣出方主要是公募基金和券商,而理財凈買入量穩定,因此無明顯贖回壓力;加之今年理財資產負債結構已經顯著調整,資產端債券占比下降,存款占比提升,對波動的承受能力顯著增強。
第二,今年以來資金價格基本上在政策利率附近波動,短端利率難以出現去年贖回潮前超預期的大幅提升。
第三,目前地產政策在銷售端優化,對解決實體收入端面臨的壓力作用有限,居民收入預期、就業預期的回升需要政策的進一步發力,考慮到政策效果的滯后性以及地方政府債務防范化解也需要低利率環境配合,利率繼續上升空間有限。
在資產配置中,偏穩健屬性的債券基金無疑是“底倉型”產品,雖短期波動在所難免,但長期來看,無論是勝率還是收益率,均彰顯出較高的配置價值。
以業內首只債券指數增強基金——長盛全債指數增強為例,據天相投顧統計數據,截至2023年9月18日,過去5年在任意時點買入長盛全債指數增強,持有6個月、9個月、1年、2年和3年,獲得正收益的概率均在95%以上;持有以上各期限的歷史平均收益率分別為4.55%、7.02%、9.12%、19.86%和30.97%,不僅較好地達成了復利“正增長”,且增長基數可觀。另據銀河證券數據顯示,截至9月15日,長盛全債指數增強近1年、近3年凈值增長率均居同類第一,具體排名分別為1/16、1/11。
今年債市超預期走牛,債基賺錢效應不俗,績優產品表現更加亮眼。銀河證券數據顯示,截至9月15日,長盛盛裕純債A/C/D近1年分別以5.41%、5.20%、5.41%的收益率位居同類Top 10,具體排名分別為9/1278、8/515、6/515。
拉長時間看,長盛盛裕純債C/A近3年分別以19.59%、20.29%的收益率排名同類冠軍和季軍,具體排名為1/327、3/926。憑借長期穩定優異的業績輸出,長盛盛裕純債基金經理王貴君贏得眾多投資者“芳心”,其年內新發的9個月持有期債券基金——長盛盛逸亦受到投資者青睞,據該基金2023年中報,自今年4月26日成立至6月30日,短短兩月余,產品規模增長逾2億元。
對于債市當前投資,王貴君表示,債券市場仍然處在降息周期的有利環境中。另外,地產債的信用沖擊基本處于尾聲階段,對市場影響不大。政治局會議提及地方政府債務“制定實施一攬子化債方案”,再融資債發行、存量債務展期降息、表內貸款置換高息債務等政策有望陸續出臺,城投債短期風險得到一定緩解,帶動信用風險偏好有所修復。當前信用環境相對穩定,信用風險可控。
基金有風險,投資須謹慎。基金不同于銀行儲蓄等固定收益預期的金融工具,且不同類型的基金風險收益情況不同,投資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資所產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擔基金投資所帶來的損失。本公司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并不等于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也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本公司提醒投資人應認真閱讀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在了解產品情況、聽取銷售機構適當性匹配意見的基礎上,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期限和投資目標,理性判斷市場,謹慎做出投資決策。在做出投資決策后,基金運營狀況與基金凈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人自行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