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近兩年很多大企業都在裁員。甚至美聯儲都開始裁員了。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發言人在9月22日證實,美聯儲系統將在今年年末裁員300人。
通用汽車也在最近宣布裁員。9月20日,通用汽車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由于罷工導致零件產量不足,該公司在堪薩斯州費爾法克斯的裝配廠已經停產。這些沖壓件本應由其在密蘇里州溫茨維爾的工廠供應,但是該工廠的工人上周開始罷工。”裁員將影響大約2000名工人。罷工導致裁員,在美國有些不對勁。美國的罷工還少嗎?
美國的金融巨頭花旗銀行也在9月13日說要裁員5000人。這是花旗集團新任的首席執行官Jane Fraser對外宣布9月13日說的。“花旗銀行正為新一波裁員做準備, 我們將進行重組,以扭轉多年以來的股價低迷狀態。這次重組將是花旗銀行過去20年以來最大的一次業務重組。”之后連巴克萊銀行、高盛等也都透露出要裁員的消息。
亞馬遜在年初時也傳出要裁員。在2023年1月初的時候亞馬遜也說要裁員18000人。還有很多科技企業都傳出要裁員,例如英特爾、Twitter,谷歌和蘋果雖然沒有說裁員,但是傳出要凍結招聘的消息。
雖然有外國的媒體說科技企業被裁員的員工很快就又找到工作了,在一些小企業。竟然很快又找到了工作,那為什么那些大型企業要裁員呢?還是說大型企業預測到了未來美國會出現經濟危機,所以提前裁員保留現金流。來抵御未來的危機嗎?
金融業的裁員說大部分原因是美聯儲的大肆加息導致的。這可以說是一部分原因。但是解釋不了那么多的金融企業裁員。甚至歐洲的銀行也裁員了。
美聯儲和一些美國的經濟學家對美國的未來經濟表示看好,甚至還有說“美國消費強勁,經濟衰退幾率變低。”還有美國的一些政府部門也說美國衰退的風險低,未來的GDP增長甚至上調了預期。高盛在9月初還說出美國經濟衰退的概率剩15%。
可實際情況是大量的大型企業裁員,與美國政府的說法呈現相反的情況。而且美國喜歡通過各種戰爭轉移自身的風險或視線,就比如敘利亞的戰爭結束沒有多久,就出現了烏克蘭戰爭。還有和我國的科技戰爭。甚至現在的A股就像金融戰爭一樣。
感覺美國再通過這樣的方法轉移很多人的視線,今年上半年美國有好幾家銀行破產了。還有美債甚至存在不兌現的風險,看看日本的美債吧!這是不是也可以解釋為什么我國在大量的拋售美債呢?
所以美國的實際風險很大,但是他不想讓別人注意到,但是如果真的在美國發生金融危機當我們都注意到時就晚了。
當然都是猜測,畢竟美國極其陰險。